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化生活与生活的诗化──评格非短篇小说《紫竹院的约会》谭五昌谭五昌,男,1968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众所周知,格非是以先锋作家的姿态崛起于文坛的。他的一系列具有先锋品格的小说,如《大年》、《迷舟》、《褐色鸟群》、《敌人》、《欲望的旗帜》等...  相似文献   

2.
约翰·希克是当代世界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本文析论的是他在相互抵触的宗教真理性要求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贡献。文章从分析宗教真理冲突的不同层次契入,阐述了希克对宗教间矛盾冲突根源的揭示和对宗教多元主义的倡导。  相似文献   

3.
与社会变迁相对应,近年来,中国社会心态也处于日益变化之中,而社会宗教心态的出现直至显化便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文化表现、情绪表现、行为和活动表现三种。其中,宗教文化表现的影响力最大,宗教情绪表现的涉及面最广,宗教行为活动表现的宗教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金振林 《东西南北》2013,(21):64-66
毛泽东有四次婚姻,他比杨开慧大8岁,在四次婚姻中,毛泽东最珍爱能首推杨开慧,他称杨开慧为“骄杨”、“我亲爱的夫人”,她也是毛泽东忠诚的件侣、革命征途中的贤内助。  相似文献   

5.
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昱 《求是学刊》2001,28(4):22-28
涂尔干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方法在宗教学领域的运用。他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土著的图腾制度对宗教的起源做了社会学的解释 ,认为宗教是集体表象的反映 ,图腾的本原是外在于氏族成员的宗教力。他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反映了他的社会学准则和基本方法。他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理论的组成部分。虽然他受到了宗教学内部的许多批评 ,但是对于中国宗教学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神灵观是宗教哲学中最基本、最核心、最首要的问题。1圣雄甘地思想体系具有浓郁的宗教哲学色彩 ,神灵观在甘地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和基石的地位 ,是打开甘地宗教哲学思想奥秘的钥匙。本文试就甘地关于神的概念、体悟神的途径以及甘地神灵观的意义诸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就教于学界。一甘地的神灵观是一个庞杂的复合体 ,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含义 ,他对神灵概念的理解和界定独具特色 ,别具一格。首先 ,神是真理——非暴力——爱。甘地明确表示 ,神虽然是神 ,但他首先是真理。倘若人类语言能够给神以最完善的表述 ,那么 ,他的结论是 ,对他…  相似文献   

7.
杨晦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位极具特色的大家。他的文艺理论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文艺"荷担苦难"说、作家"自我告别"说以及探索中国新文艺发展方向的"农民文艺"说。他的以文艺"公转"自转"律为中心的文艺-社会关系论,是他最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也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以儒学为中国古代各派学术的正宗,其他如杨、墨、申、韩、佛、道诸家,均属别派异端。在别派异端中,黄宗羲又以杨、墨为害最大最深,并惊呼“杨、墨之道,至今未熄”。认定杨、墨之道违背儒学的仁义之道,并以为佛、道二教与杨、墨之道相通,这是大部分儒者的共识,而以为“自古至今,只有杨、墨之害,更无他害”,则是黄宗羲的独到见解。当然,黄宗羲是站在维护儒家仁义之道的立场上来批判杨、墨的,因为他以儒学为洽国之本,以儒学为中国学术的正宗。他认为儒学是一种仁义之学,即社会伦理学说,这种学说”经纬天地“,经世致用,主张仁义与事功的统一。黄宗羲在揭示孟子学说的宗旨时指出,儒学以“仁义”为核心,仁义是孔、孟所立的人极、人道,即做人的准则。他在《孟子师说》开卷便明示仁义之道即为天地之道,他说:  相似文献   

9.
巴基斯坦著名诗人、哲学家伊克巴尔(1877~1938),同时又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宗教思想家,他的《伊斯兰宗教思想之重建》被誉为伊斯兰现代主义的代表作。他在融合传统的东方宗教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以“自我”为核心概念的、神秘、独特的宗教哲学体系。本文仅以他的上述代表作为据,对他的宗教哲学思想略予评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神灵观是宗教哲学中最基本、最核心、最首要的问题。圣雄甘地思想体系具有浓郁的宗教哲学色彩,神灵观在甘地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和基石的地位,是打开甘地宗教哲学思想奥秘的钥匙。本文试就甘地关于神的概念、体悟神的途径以及甘地神灵观的意义诸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11.
井上圆了(1858—1919)是现代日本著名佛教哲学思想家、教育家。其著作涉及佛教、宗教理论、哲学、教育、伦理等诸多领域。仅就宗教领域而言,作为出身于佛门的思想家,他不仅为恢复、重振佛教上,在重构佛教理论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建构日本的宗教学和宗教哲学上留下了宝贵的理论遗产。本文将以圆了的宗教学为重心,描述他的宗教思想全貌,并把他的宗教学纳入明治时期日本宗教学整体之中加以评价,肯定其在日本宗教学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试谈“三个面向”与强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谈“三个面向”与强化素质教育杨鉴晓(一)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在他设计的宏伟蓝图中,教育占据了非常突出的战略地位。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  相似文献   

13.
由于忽视了马克思哲学语境的变化和对宗教本质、属性、功能的混淆,人们对马克思的宗教本质观产生了种种误读,其中,宗教非理性说、宗教异化幻觉说、宗教意识形态说、宗教鸦片说、宗教文化论最有代表性。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并借用恩格斯的概括,可以说,宗教是人间力量的超人间形式。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较,宗教最直观、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其超验性。这是对马克思宗教本质观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4.
先秦民间歌谣与原始宗教杨兴华关于诗歌的起源,鲁迅先生早有论述: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动,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相似文献   

15.
J·D·塞林格的小说中弥漫着一种浓重的绝望气息,显现出强烈的死亡情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经历,使塞林格目睹了世界上最惨烈、最频繁的死亡场面,因而在塞林格战后的小说中我们感到越来越浓重的绝望与死亡的气息.如果说是由于战争的残酷而使塞林格的小说具有了死亡情结,那么,他独特的宗教取向则是他对死亡恐惧的一种变形的摆脱和超越.也许是东方宗教中的清净顿悟、生死轮回等观念可以使二战后备受精神折磨特别是死亡困扰的塞林格得到精神上的宁静与解脱,他接受了包括道教、禅宗、瑜伽以及吠陀等因素在内的东方宗教,并在他后期的小说中极为明显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也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雷发旺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而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和理论家,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所创造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杜维明先生是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史学和哲学教授,哈佛燕京学社主任。他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在台湾东海大学获中国研究学士学位;1963年在哈佛大学获东亚地区研究硕士学位;1968年获哈佛大学东亚历史和语言学博士学位。1976年加入美国籍。1966~1967年,杜维明先生任台湾东海大学人文科学讲师。1967年以后,他曾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77年成为该校史学教授。1981年,杜维明先生来到哈佛大学,担任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自1978年以来,他经常来华从事儒学思想的研究和教学。1985年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讲授“儒家哲学”。1990~1991年任夏威夷东西方中心文化和传播研究所主任。杜维明先生的研究兴趣在于儒家人道主义、中国思想史、东亚哲学和比较宗教研究。他曾担任哈佛大学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和东亚语言文化系主任。现任中国文学和哲学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任,国际孔子研究会副主席,美国艺术和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等职。他的中英文著作颇多,即将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他主编的两部英文著作是《活着的树:今天做一名中国人的含义的变化》和《东亚现代性中的儒家传统: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道德教育和经济  相似文献   

18.
《巴黎圣母院》中的克罗德,既是一个宗教狂,又是一个叛教者。他从一个善良博学的青年变成一个阴险、毒辣的副主教,是由于宗教禁欲主义扭曲了他的心灵。他也是一个受害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罪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宗教研究四十年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宗教工作,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断贯彻落实和完善这些政策;但是,在当代宗教研究方面却始终是一块空白,根本谈不上有计划、有系统、有深度的学术研究。非但如此,在不短的时期内,宗教研究,特别是当代中国宗教研究,无形之中竟然成为一个禁区。当代中国宗教研究,严格说来,是在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以后才开始的。1961年1月23日,毛泽东明确提出:“我赞成有些共产主义者研究各种宗教的经典,研究佛教、伊斯兰教、耶稣教等等的经典。因为这是个群众问题,群众有那样多人信教,我们…  相似文献   

20.
自景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中西宗教的接触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在17世纪,耶稣会会士把他们对中国宗教和哲学思想的阐释带回欧洲,对启蒙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天主教教会关于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传人的限度的讨论(著名的“礼仪”与“术语”之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