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古代阿勒泰地区存在着两类青铜文化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和库希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主体年代范围很可能在公元前2千纪初至公元前2千纪中叶之间;而库希遗存的年代与境外的卡拉苏克文化的年代相当。从这两类遗存的总体特征来看,都与境外的相关文化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它们的形成与境外的同时期青铜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巴楚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和巴,都是西周王朝分封的子爵国。但是两国在历史上所处的地位不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记载也多少不一。楚国由于战略地位的优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十分发达,所以与其毗连的许多国家有着密切的交往。历史典籍上对楚与秦、齐、鲁、吴、越、晋、魏、韩以及许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夏商文化的讨论中,提出从年代学进行判断的问题,于是出现了两种说法:一是以二里头文化一期以上为夏文化,二期以下为商文化,将夏、商文化断在一、二期之间,二是以陶寺类型的龙山文化为夏文化,其下所接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为商文化。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存在着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谨略陈鄙见,就诸方家。  相似文献   

4.
齐文化通论     
齐文化,指周分封后至秦统一前齐国的文化。齐国的范围,则指战国时齐国最盛时的疆域。时间自公元前1056年至公元前221年共835年。齐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中华传统文化源头之一。其主要发展脉络,可分为三个阶段,自建国到管仲治齐之前为第一阶段;管仲当政至齐稷下学宫建立之前为第二阶段;稷下学宫建立到齐亡为第三阶段。一、齐文化溯源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了三大原始部族和三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一是华夏集团与华夏文化,二是东夷集团与东夷文化,三是苗蛮集团和苗蛮文化。苗蛮集团泛指今淮水以南各部族,其中以三苗部…  相似文献   

5.
中美贸易中的文化壁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敏 《天府新论》2007,(Z1):225-226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方式和产物。每一种文化都隐含着不同的社会利益,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等特征。文化差异的存在必然影响国际贸易活动。从思维方式、语言、价值观念三方面对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要进一步促进中美贸易的发展,必须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环境,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组织;制定贸易策略应注意与当地文化融合;培养出具有文化意识和知识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6.
齐、鲁地域文化,分别促成泰山宗教性神山和伦理性圣山形象。秦泰山刻石的“法家辞气”和始皇求仙活动,明显受到齐文化濡染。汉代封禅典礼的完备,得力于齐文化阴阳五行理论框架。封禅特重祭“天”,具有帝王自显和自警双重意义。鲁文化“亲亲尊尊”观念,导致汉封禅突出帝王权威和祖考之祀。“国泰民安”则是齐、鲁文化共同营构的泰山文化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常有“齐鲁文化”的提法,这是着眼于齐、鲁两种文化的相同点提出来的一个名词。不过,它们还有很多不同点,这些不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曾发生过重大影响。了解这种差异性,是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项有意义的王作。本文愿在广义性文化上,对齐、鲁两国文化的不同点、相同点和影响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两部《劝学篇》,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是要为两国的文化发展规定方向,但是二者的旨趣并不相同:张之洞《劝学篇》意在批驳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主张,因而坚决反对兴民权,反对自由独立;福泽谕吉则是要培养新的现代国民精神,根据西方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理论,强调人民的权利。二者都对本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和特定范围内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性或同一性,但一旦超出特定范围,二者之间就有不可忽视的质的差异和区别。从文化类型看,草原文化从属于地域文化,而游牧文化则从属于经济文化;从地域分布看,草原文化基本同草原地带的分布相一致,而游牧文化的分布与草原地带的分布则不尽相同;从其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看,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并非一直处于同步发展状态;从其建构特征看,草原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而游牧文化是一种单一文化。  相似文献   

10.
项目团队的文化与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目团队内部存在着文化和激励两种并存的、性质不同的、相互交叉的组织力量。这两种力量从软和硬两方面约束和引导团队项目工作的正常运行。协调运用二者是项目经理在项目团队协调管理中主要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有选择地开发齐鲁传统文化的现代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不是一个文化系统,各有其内容和特点。秦汉以后,齐鲁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主体,但仍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今天开发齐鲁文化的现代功能应根据其不同内容和特点,具体说,开发齐文化的智力功能,以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开发鲁文化的伦理功能,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从吴文化记载看《史记》的文化综合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科 《文史哲》2002,(2):94-97
《史记》中的《吴太伯世家》等篇章,对吴国的历史文化有较详细的记载。通过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先秦西汉时期吴人尚武好勇、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等特点。吴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区文化载入史册,体现了《史记》的文化综合特点。这种综合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它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创造新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河套地区是汉匈军事争夺的焦点,为中原王朝控制后,则成为经济开发的新区。这里曾经是汉军北征的基地,也是民族交往的走廊。讨论当时河套地区的历史文化地位,对于认识秦汉时期的军事史、民族史、经济史、文化史,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独龙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悠久文化。在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在中西方现代文明以及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在国家大政策的背景下,随着交通的改善,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独龙江的山门被打开了,各种文化思想如潮水般涌入独龙江地区,冲击着这里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独龙族特有的古老传统,独龙族文化因此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挑战,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独龙族的本土文化无法与现代的强势文化抗衡,本土文化的传承陷入了困境,如不加以及时的抢救与保护,独龙族文化将面临着完全消失的危险。本文在对独龙族文化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独龙族文化在传承方面面临的危机和原因,并提出独龙族文化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古滇国是云南历史上第一个以国家形态出现的奴隶制国家,古滇文化是云南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大发展目标,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昆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就要深入研究古滇文化,努力开发古滇文化,把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把吸收古代文明和建设现代文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及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文化的两种基本形态,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关系问题是破解现代文明发展困境的时代主题,也是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和谐文化应该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只有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比翼齐飞”,才能突破传统文化的藩篱而实现文化现代化,发挥和谐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和谐文化的特质为和谐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即从思想层面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从实践层面到教育层面,努力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7.
法家文化与秦王朝的兴亡密切相关,它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秦孝公时期,商鞅以法家文化为指导实施变法,使秦国迅速壮大,为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确立了法家文化在秦国的主体地位;秦始皇时期,由于过度迷信并片面使用法家文化,实行君主专制,崇尚权术,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二世而亡,同时也扼杀了法家文化的优点,极度膨胀了其不足。秦兴于法家,也败于法家,甚为遗憾!  相似文献   

18.
郭剑敏 《阴山学刊》2004,17(4):41-43
文化全球化需要多元文化的共同参与,东方文化有责任与西方文化一同来维护全球文化的生态平衡。西方文化现代性的发生、发展保持着先行的位置,但这只能说明其在这一历史发展阶段具有领先性,并不足以说明其全部文化的完美性。东方文化所包含的智慧、哲学与精神有其自身的魅力,同时,它必然会随着东方文化现代性的发展而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发出光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更加频繁,然而在多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之中,文化的多样性正受到威胁。作为英语学习者,培养正确的文化态度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在保护主体文化的基础上,学习目的语文化。只有兼顾两者才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才能培养正确的文化态度,从而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吸取目的语文化的精髓并将主体文化不断完善,发扬光大。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具体进行文化教授的方法供学习者和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20.
齐文化是一支具有独特的文化模式与价值理念的地域文化,它对成长并生活于齐地作家的文化人格与文学创作风格一直存在着深远的影响。以张炜、莫言等为代表的生长于齐文化圈的作家的创作,表现出齐文化影响下的独特的文学审美特色:一是作品中营造的神秘浪漫的民间世界;二是作品中刻画的自由奔放的女性形象;三是作品中表现出的恢宏恣肆的开放气度。齐文化在文化研究中一直处于被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鲁文化遮蔽的状态,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对齐文化与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的研究在当代即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