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的《慈悲》描绘了美洲蓄奴制初期不同族裔人群的精神创伤。从小说遭受精神创伤的人物、自由联想的小说结构和文本空白间隙诸方面可以看出小说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特征。  相似文献   

2.
针对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和《慈悲》之间极大的相似性,以互文性理论为指导,对两部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和叙事策略的互文关系进行梳理,挖掘这两部小说的内涵,揭示莫里森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了解莫里森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为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体现了西方小说叙事艺术的典型特点。在小说《宠儿》中,莫里森采用零聚焦叙述视角交代背景,采用固定式内聚焦、转换式内聚焦、多重式内聚焦展示细节、揭示人物心理,采用外聚焦叙述视角邀请读者参与小说创作。多重叙述视角的运用,对彰显小说的主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收官之作《上帝救救孩子》以当代美国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黑人女性布赖德的成长历程。文章借助叙事判断理论,研究小说人物与读者对“虚假指控”这一核心事件所作出的阐释判断、伦理判断以及在此影响下读者作出的审美判断。这些判断一方面推动了小说叙事进程,另一方面使一系列社会问题得以揭露,从而彰显莫里森高超的叙事技巧、敏锐的历史认知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人物,她利用丰富的黑人民间文学和神话传说,又借鉴魔幻现实主义、多种叙事手法,体现了美国的南方元素;南方对莫里森小说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她的南方家世、南方历史和南方文学。文章分析了莫里森的八部小说探讨了南方文学对莫里森小说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6.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深刻反映了当代美国黑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恢复了黑人语言原有的力量;作品结构巧妙,借鉴了戏剧特点,并具有循环性和开放性;作品中的人物超越了以往的模式,性格丰富多彩、关系错综复杂.莫里森从种族、性别、阶级、人性融为一体的角度对黑人民族的现状和前途进行了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7.
莫里森创作的意图在于重构那段缺失的黑人历史,本文通过分析其小说《宠儿》中的“身体”叙事、多重视角的叙事,解析莫里森所重构的黑人历史,小说中建构的真实,所倡导的种族和谐,对于今天的读者有着真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所罗门之歌>(1977)是莫里森创作的第三部小说,它的出版奠定了莫里森作为芙国当代重要女作家的地位.在创作过程中,莫里森在植根于自身黑人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将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该文本进行魔幻现实主义解读,从而使读者对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宠儿》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最著名的一本小说 ,它描写的是美国黑人在奴隶制被废除前后的悲惨遭遇。然而 ,它决不是一本只描写罪恶和悲惨遭遇的小说 ,它的主题是救赎与希望。托尼·莫里森赋予《宠儿》中的植物以三重意象 ,以引导经过罪恶奴隶制劫后余生的美国黑人从毁灭走向再生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有四部代表作,分别是《所罗门之歌》《秀拉》《宠儿》以及《最蓝的眼睛》,在这四部小说中,莫里森描写的是当时美国黑人家庭的生活结构和生活状态,以女性主义的特殊框架为主,以家庭结构的演变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主义的深刻思考。莫里森在其小说中抨击了那个年代的传统父权主义,倡导建立单纯的女性家庭,充分给予女性在生活中的各种权力。莫里森理想中的家庭模式是男女双方和睦相处、互相平等并且一起背负家庭重担,这种创新的思想值得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现在对《说岳全传》的认识通行三个基本结论:《说岳全传》的作者是下层文人、故事前后部分差异过大、前身是《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其实并不准确。通过作品内容自证发现:钱彩是评话艺人、金丰是小书商,文化程度必定不高;《说岳全传》前后部分差异自有原因,实出一人之手;《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对《说岳全传》影响极小,甚至《说岳全传》的作者可能就没有看过《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这中间的缘由,可以通过“钱彩原本《说岳全传》”和“今本《说岳全传》”即金丰增订本两个版本的形成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拉摩的侄儿》揭示了两种伦理观念的对立:"我"坚持传统的伦理观念,尊崇美德";拉摩的侄儿"代表的则是利己的功利主义。狄德罗在情感上支持前者,可他也清楚那样的美德在现实中已几近破产,很多人已经转而信奉"拉摩的侄儿"所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伦理观。对此,他虽焦虑却又无力对抗。  相似文献   

13.
都铎王朝到早期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是英国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发生着急剧变化,城市的变化尤为突出。为适应这种变化,王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法规和文告(proclamation),学界论及较多的是限制下层民众。在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时期,国王曾三番五次颁布文告,限制乡村贵族在城市尤其是在伦敦兴建、租赁住宅,而且颁布文告命令业已居住在伦敦的乡村贵族及官员返回其原居地。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解读相关文告,旨在揭示当时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曾获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有许多关于终极问题的思考 ,帕斯捷尔纳克力图从基督教角度来理解生死 ,对一切战争都予以否定 ,表现出一种泛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大熊的诱惑》是加拿大著名作家鲁迪·威伯的一部力作。作品再现了各种仪式.仪式规定了在特定场合谁应该说话、应该对谁说话、应该怎样说话。仪式使社团之间产生了社会差异,权力分配出现了不均现象,仪式的各种规则为权威话语提供了保护语境。《大熊的谤惑》中的主人公大熊通过颠覆仪式规则,变仪式为狂欢节(Carnival),从而由弱势话语者转为强势话语者。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鲁迅留学时期的生平经历方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健在的鲁迅留日同学所撰写的回忆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但其中关于鲁迅赴日留学的同行者的记述略有出入.几十年来各种传记文字都依据于此,因而说法不一,颇为混乱.日本女学者北冈正子的文章<鲁迅弘文学院的入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正是依据于此来考证1902年鲁迅赴目的同行者.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与鲁迅一起赴日的矿路学堂同学到底有哪几个人?二是证明鲁迅当年曾与陈寅恪同舟赴日.  相似文献   

17.
戴维·洛奇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兼文学批评家,《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是他的早期小说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天主教徒、学者亚当·爱坡比一天之内的奇遇和奇思妙想,表现了严格遵循教规的天主教徒婚姻生活中的种种荒诞、学者学术生活的无奈与尴尬,凸显了人的情欲和道德、自由意志与权威之间永恒的冲突。小说情节与《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甸园的故事不仅是讲人的堕落,还有语言的退化。从伊甸园原型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宗教及文学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教学中,文本阐释占有重要位置,却往往被教学人员忽视,以为无关宏旨.文章强调贴近文本,以文本细读为路径,借鉴“新批评”理论,对朱自清《荷塘月色》、何其芳《画梦录》与革命的联系之有无,北岛诗歌《一切》、《回答》中的悲观与乐观、绝望与希望的转换,张爱玲与李安的同名作品《色,戒》的情与性、色与爱的内涵与异同,从恢复感觉、理解含混、体贴文本三个方面,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阐释,解答围绕上述作品产生的争议,深化文本阐释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引玉 《南都学坛》2002,22(2):44-48
《红楼梦》中关于孝道、夫妇人伦、婚姻爱情、家庭和睦等方面的家庭伦理道德问题较为复杂。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纲常不正、道德伦丧、子孙不肖、礼法废弛 ,曹雪芹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萌生的超前伦理意识 ,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20.
浩罕汗国建立的时间,史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在梳理和分析各位史家观点,并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即浩罕汗国建立于18世纪40年代,并从多方面进行论证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