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8月13日,日本投降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结束了,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台湾的小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来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应当给文学创作带来生机。但是,台湾光复后的当代小说创作的发展步履艰辛,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由于日据时期殖民当局的法西斯文化政策对进步文化的严重摧残,台湾经济又濒于破产;加上光复后国民党接收官员的腐败无能,国民党政府对台湾人民的政治压迫等等原因,光复初期(1945年至1949年),台湾文坛很沉寂,很少小说作品问世。但是在困难的环境下,杨连、吴浊流、尤换宗、叶…  相似文献   

2.
台湾拥有全球比例最高的中小企业,并享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台湾地区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不断随着岛内经济状况变化而变化,先后历经六次变更。1979年规定为工业的实收资本额在2000万元新台币以下,商业和服务业的营业额在新台币2000万元以下;到1995年则调整为8000万元新台币以下。据此,到1997年,台湾中小企业已突破了102万家,占台湾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半个多世纪以来,庞大台湾中小企业群在岛内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研究台湾中小企业的社会作用、发展原因,对我市的国企改革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也许有些启迪。  相似文献   

3.
日本(1945~1986年)区域开发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阶段性战略,日本1945~1986年区域开发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1945~1955年,能源资源的开发,为恢复经济发展服务;1955~1968年,在后进地区建设“新产业城市”和“工业特区”的“据点式”开发;1968~1973年,“大规模项目”开发,主要进行全国高速交通网和“大规模工业基地”的建设;1973~1986年,“定居圈”开发,标志着日本的区域开发由经济开发转向国民生活开发,而1983年开始实施的“技术聚集城市”开发则把高技术产业分散到了地方。这时期日本区域开发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自1949年以来,台湾高教事业有很大发展,培养了不少高级人才,对台湾的经济“起飞”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分析台湾高教体制的得失,对大陆高教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高教体制的现状台湾的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从1952年到1986年,台湾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7%,同期国民生产毛额从16.6亿美元增加到740.8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毛额从205.5美元增加到 3748美元。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台湾当局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重视发展高教事业。  相似文献   

5.
影响台湾农业发展前景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40多年来,台湾农业经历了恢复期、发展期和滞缓期三个阶段,从五、六十年代“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支援农业”的黄金时代,到80年代以后的“农业瓶颈”时期,农业的发展一直是起伏多变,最好年份农业年增长率达12.7%(1976年)。最差年份农业年增长率为-1.6%(1993年)。1953年—1993年的41年间,有9年农业呈现负增长,11年农业年增长率达7%以上。1986年台湾在“现阶段加强农村建设政策纲要”中,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1986年—2000年农业平均年增长率1.5%的长期发展目标,但1988年以后实施效果并不尽人意。1988-1991年农…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因素,日本与台湾的双边经贸关系历来密切。日据台湾长达50年之久,长期以来形成了"日本工业,台湾农业"的日台贸易格局。同样处于经济恢复阶段的台湾和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贸易关系主要呈现两大特点∶"日本工业,台湾农业"的贸易模式依然存在;台湾对日本贸易逆差开始出现并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这两大特点对此后日台贸易关系以及台湾经济的整体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胡适,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的历史发展。本文拟作考察。胡适与中共关系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的变化:从1919年到1926年,这是胡适与中共之间矛盾分歧的生成阶段;从1927年到1937年,这是胡适与中共矛盾分歧的深入阶段;从1938年到1945年这是胡适与中共之间矛盾分歧的潜伏或缓和阶段;从IWh年到lop年,这是胡适与中共之间矛盾分歧的激化阶段。1949年胡适逃台去美后,胡适与中共已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五十年代初大陆掀起了批胡运动,以清除胡适的思想影响。为什么说从1919年到1926年是胡适与中共之间矛盾…  相似文献   

8.
陈文科,男,1945年生,湖北鄂州人,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农村社会学会理事,湖北省农村经济学会副会长。1968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1980年考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先后师从我国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朱剑农、张培刚,并在著名学者夏振坤、廖丹清为首的经济研究群体中工作达20年之久。他实行理论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研究相结合,以大国改革与发展问题,特别是大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资源缺乏、市场狭小的发展中地区,自60年代以来,台湾的工业化取得了较大的成就。1963年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1966年工业品出口值超过农产品及农产加工品出口值,1973年工业就业人口超过农业就业人口。台湾已基本上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地区发展成为比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化地区,世界银行1979年《世界发展报告》首次将其列入世界上少数几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中。很显然,这种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是因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台湾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全部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一面进口生产资料和机器…  相似文献   

10.
阮武安 《南方论刊》2009,(12):18-20
信宜属典型的山区县(市),要实现山区特色经济的科学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山区实际,突出一个“特”字,大力发展特色工业、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体说来,要以增加经济总量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工业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以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矿产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培育信宜特色经济新亮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特色经济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1.
如何加快湖北农业的发展步伐?我们认为,应该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突破口。许多事实证明,只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才能使农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鄂州市34年的经济发展历史就表明,农业的发展是与乡镇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1949年至1978年的29年间,农业总产值的平均递增速度只有3.4%。其中1968年至1977年农业总产值一直在1.5亿元间徘徊。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才大大加快了农业以及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1978年至1983年农业和乡镇企业产值  相似文献   

12.
宁夏境内北部平原有黄河灌溉之利,南部山区土地辽阔,光照条件好,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都比较丰富,具备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解放前,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长期残酷地削削和压迫,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当时的宁夏省,人口不足百万,苛捐杂税之多,数额之大,催逼之狠,骇人听闻。到1949年解放前夕,全区工农业总产值(按1952年价格计算)只有10,618万元,其中农业9,403万元,工业1,215万元。粮食总产量只有6.4亿斤,平均亩产不到百斤。工业生产极为落后。在工业企业中,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动态     
恢复教育的人文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等 7则 ) 【农业文明与信息文明的同质性】嵇立群在《经济学家》( 2001年第 3期)发表如题文章提出,在横隔着工业文明的两端,属于过去的农业文明和属于未来的信息文明有着一定的同质性。这种同质性首先根植于经济——农业经济是直接经济,工业经济是迂回经济,而信息经济又相反是更高级的直接经济。   虽然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结构各有不同,但农业社会都有一些共同点:都以第一产业为主要产业;都处于分散的、非标准化手工业生产阶段;使用再生性生物性能源;经济增长非常缓慢;职业分化…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争后,我国台湾被日本占领,沦为殖民地。1895年至1945年,在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政治上实行总督专制,辅以警察制度、保甲制度等高压控制,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镇压和奴役;经济上实行"日台经济一体化",将台湾经济控制在日本手中,使之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文化上强制推行差别教育和同化政策,企图使台湾人民成为日本的顺民。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对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遗留下了若干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业的后劲,促使农业持续发展是当今全世界的共同课题.台湾农业走过的成功之路值得海南学习和借鉴.一、台湾农业的成就二战后台湾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内向型农业向外向型农业转变.在台湾工业化进程中,农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从中获得了发展.60年代以前,台湾农业增长很快,1953年至1962年,年均增长率为4.8%,1963年至1972为4%,70年代以来虽然受自由贸易和国际竞争影响,农业生产受到冲击,但1973年至1982年的年均增长率仍为2%.1952年至1991年,台湾农业增长了3.5倍,农产品产值年均增长7.7%,每户农户农业净收入从1966年的21314元增长到1991年的181196元,增长8.5倍.台湾农业的成就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由于相近的地理与人文的条件,两岸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明清之际即初具规模,至清中叶达到高潮,1895年后,由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闽台之间虽仍有交流,但已日趋衰微了,直至1945年台湾光复后,闽台交流才得以恢复与发展.本文拟据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对战后闽台交流的恢复与发展作一简述.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为恢复战后经济,促进两岸建设,闽台交流揭开了新的一页,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安徽产业结构五十年的演变历程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来,我省产业结构演变经历了曲折历程,与世界各国及全国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有一定差异,本文对此进行初步分析。一、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过程第一阶段:1952年至1978年建国初,全省国民经济整体处于凋敝状态,仅有的一点工业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只处于从属地位。1949年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2.6%,工业只占17.4%,产业结构几乎是单一的农业。经过3年经济恢复,1952年全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我省社会主义经济增长过程也正式开始。当时,全省工业主要集中于采掘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工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很低,工业化必需的资金…  相似文献   

18.
户籍制度与中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农村农业、城市工业”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消失的过程。而在我国这一进化过程中,由于中间加进了户籍制度这一人为的阻碍因素,导致转化困难重重。其最终结果,阻止了我国工业文明的启动与发展。户籍制度对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阻碍了产业结构的演变与递进,城市第二、三次产业不能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而发展,2.造成了技术结构的低层次,相对于农业而言,第二、三次产业的知识技术层次高;3.造成交换结构的低层次,我国由于加工工业的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价值低,多以原料或半制成品出口。4.造成分配结构的严重扭曲,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并不完全由劳动决定等是其突出表现。要顺利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户籍制度要彻底废除。1.废除户籍终身制和世袭制;2.取消给城市市民的各种特权;3.工业文明的载体由农村归还城市,发展中等城市,等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浙江农村在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掀起了工业化、城镇化两股浪潮,猛烈冲击着封闭型的农业经济和人为分割的城乡关系,使整个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在产业间、城乡间的配置发生了三大巨变: 1、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工业为主。1986年,全省社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其中农业134亿,工业649亿,工农业产值之比为5:1。 2、农村劳动力由传统的耕地经营为主,转向从事工、交、运、建、服及其他非耕地经营为主。“六五”期间,全省从事种植业的农村劳动力由1980年的1496万,下降到1985年的1086万人,而从事工、交、运、建、服及其他劳务输出的劳动力则由120多万,增加到747万人,增加6倍多。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发展速度喜人。与全民所有制企业相比,从就业人数看,1978年至1989年,全民所有制企业从7451万人增为1.02亿人,增加36.89%,城镇集体企业从2089万人增为3502万人,增加70.99%;从工业产值看,目前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6%下降到54.5%,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24%上升为35.6%;从企业个数看,据1989年统计,全民所有制企业为10.2万个,集体所有制企业为39.6万个。这些数据表明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商品经济大潮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