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进  杨明 《天府新论》2013,(3):30-34
中国哲学中的道德境域涵摄有静态把握、动态把握与价值把握三个面向,类推思维则包含着形态类比、属性类比、以类度类、以己度物形态.道德境域是理论学习向行为实践转化的重要界面,类推思维则是建构及呈现道德境域的重要方法.具体而论:道德境域是导向实践的充要条件,而类推思维则是构成道德境域的必要条件;在形构道德境域时必须利用类推思维来把握静态事物、动态事物与价值原则;道德境域的形构理路可用类推思维拓展至其它范围;冲突或两难的道德境域则有赖类推思维的运作以对其做出选择并导向实践.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良知说内在地包含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这两大核心思想.良知不是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中的"主体性"的"自我立法".它是德性的切身化与世界的境域化的交融合一,是生活"之中"显发出来的生活之"道"、生命之"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学之境域缘发构成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天道 《天府新论》2008,(6):144-148
中国美学境域缘发构成论认为,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审美者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顺应自然、自由自得、直观感悟,即境缘发,通过"由己""返身""归朴","还原"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以达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兴到神会,顿悟人生真谛的审美境域,从而从中体验自我,实现自我.这样,遂使中国美学的境域缘发构成论与中国古代人学中的人生境域论趋于合一,并由此而生动地体现着中国美学顺应自然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如何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框架,是21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创新的基本问题。在这一基本问题的探讨上,我国出现了后二元对立和前二元对立两种超越模式,后一种超越模式主要源于海德格尔终极构成的境域论思路。按照这种划分,我国学者过去讨论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天人合一基本思路仍然属于在二元对立基础上加以整合的后二元对立框架,尚未达到在二元对立发生之先敞开的前二元对立的境域论高度。其实,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探讨的恰恰可能是前二元对立的世界,所以,海德格尔的前二元对立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基本思想具有会通之处,这种会通探索拉开了中国传统艺术美学思想当代转换的深层帷幕。  相似文献   

5.
《说文》"同意"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铮 《晋阳学刊》2005,(5):121-124
同意体例是<说文>体例的重要内容之一,前人对<说文>同意体例的研究尚缺乏深入,尤其缺乏对标注同意术语的字条逐条疏证.只有逐一疏证全书中标注同意的字条,才能对<说文>同意体例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说文>同意体例亦包含使用"某与某同"术语者,这类术语只出现在象形字中,许慎使用这一术语意在指明两字之间具有相同的笔势化构字部件,藉此以推索这些字的笔意.  相似文献   

6.
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以理论和现实为视角,探寻道家哲学研究的新境域,以实现道家哲学的现代性转化,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一方面要在分析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内涵、思想贡献及其内在理路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对道家哲学各种现代价值境域的阐释和实践领域的开掘.道家哲学研究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而全面的回应,不仅可以丰富道家哲学本身的内涵,也能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探索出新的境域.  相似文献   

7.
从在场各代的视角来看 ,代际伦理主要是由老年伦理、中年伦理和青年伦理所构成的一种伦理形式。在历史文化境域中 ,代际伦理主要表现为传统伦理、现实伦理和未来伦理的有机统一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代际伦理还具有深厚的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30、40年代,现实战争的境域是胡风话语的生长境域,战争的日常化和私人化,使得战争成为胡风话语的逻辑起点;同时也使得胡风话语渗透着二元对立的战争思维方式,表现为“我们”体主语和战争术语相结合的话语特征;而胡风以“人民”为中心的战争启蒙观使得胡风话语超越了二元对抗的战争思维。  相似文献   

9.
"物化"思维是中华人文的母体思维方式.<庄子>"物化"说是上古"物化"说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以"物化"说作为透视<庄子>及庄学研究史的全新视角,发掘<庄子>本文中历来被遮蔽的深层诗思意蕴.同时在以"物化"说作为切入点中,兼及庄学史上解庄方法优缺点的比较,从而达到方法论的突破,进而透视"物化"思维与西式"逻辑"思维的离合,及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陈红桂 《江淮论坛》2003,1(4):20-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实践来诠释主体性,作为其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根植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实践论>是对主体性原则的哲学阐释;独立自主是从实践方针上体现主体性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历史观上丰富和发展了主体性原则.正是这种对现实世界的主体性阐发,从理论和实践上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