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也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点.培养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必须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围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人才"的总体要求来工作.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体现独特性,要寻找专业学科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高等工科院校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及人文教育的现状,阐述了人文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 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点从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完善大学生知 识结构,形成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等方面,论述了人文教育对工科大学生成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素质教育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系,分析了当前工科大学生的思想失谐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在工科高校中实施人文教育的一些措施引导学生重视自我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塑造;政治理论课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工作与人文教育结合.  相似文献   

4.
当前,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值得关注,人文精神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文教育的偏差。因此,工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人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素质教育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三个层次: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贯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补;科学行为与人文行为的平衡。认为大学和大学教师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及对力学专业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认为 2 1世纪大学教育应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为主导思想 ,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应以专业教育为主战场 ,熏陶学生的个性与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对国内外一流力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专业名称、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文和科学都是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加强工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不仅有利于其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价值导向,甚至对强化民族认同和传承民族文明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现状与需求的调研分析发现,工科大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养评价不高,存在严重的重理工、轻文史的思想,且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不够积极。而现有的第二课堂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需求,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合力作用暂未形成。因此,必须通过建构素质拓展学分体系中人文教育活动模式和素质拓展学分工作运行保障体系来构建素质拓展学分体系下的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工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和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也包括人文精神的培育.工科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应当与该专业领域的科学精神培育结合起来.在方式和途径上,应从课程设置、导师引导和学生自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和选择.  相似文献   

9.
工科高校人文教育的缺乏和不受重视,导致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文章讨论了人文教育的内涵和人文素质对工科大学生的成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工科高校人文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及人文方法的统一体。本文这三个方面从出发,分析了大连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象及背后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大连高校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和前景规划,即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确立科学的人文教育体系,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社会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包括完整的知识体系、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健全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内容。但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存在着自我化、功利化、短视化、物质化等问题,必须通过STS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具体措施重塑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理工科专业课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培养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提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把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也逐渐得以显示。本文通过对人文精神内涵和人文素质教育基本任务的分析 ,阐述了在我国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素质教育呼唤人文素质教育的回归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有其必然性 ,课程体系的改革应适应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及重大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问题所具有的高度综合的性质,决定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趋势,形成了当代科学发展和时代精神新特点。本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作了历时性考察,对当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融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符合人类发展和人性发展需要的新的发展观与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人文精神的提出是对人类及人性发展本质性、规律性以及终极价值认识的深化。笔者认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人文精神,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理念、营造高品位的人文文化环境,通过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弘扬与传颂、可持续发展及人文类课程的开设、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与启迪以及学生的养成训练等多层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准,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提高社会主义制度下全民素质水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人文科学的具体应用和实践。为此,本文在阐述了人文科学的内涵和研究情况的基础上给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并强调要给学生留出思索空间,才能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让他们充分调动自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当下,我国各大高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及从事科研所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精神。文章从科学精神的涵义出发,分析了高校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现状、原因,提出了高校建构学生科学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 ,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 ,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 ,二者相辅相成 ,使人的发展持之以恒地健康延续。  相似文献   

20.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与“两课”教育问题,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和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显得更加突出了。对理工科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与“两课”有机结合起来,渗透于专业课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并且突出人文观念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