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世界人口数据表[美」人口咨询局注:“一”未得到数据或数据不可用;①每千名活产婴儿的婴儿死亡数;②每个妇女在一生中所生子女的平均数;③H一大高,S一满意,L一太低;④中学人学总人数与适龄组总人数之比(总人学比);⑤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  相似文献   

2.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迈出了中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第一步,发展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的小溪河镇,“大包干”前隶属梨园公社,当时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此后,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是1994年,出生婴儿14人;最少的年份没出生一个孩子;2003~2007年,每年出生人数不过4—6人。  相似文献   

3.
婴儿死亡是最基本的人口过程之一,在人类社会里是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的人口现象。一般而言,婴儿死亡率不仅是反映人口自身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以及人口总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目前在我国的理论界和一些实际工作部门已经把婴儿死亡率作为一种整体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提了出来,而不是单一地困于某个研究领域的指标。由于婴儿死亡率这一度量指标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对这一度量指标本身进行详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常常在人口研究文献中见到“婴儿死亡率”这个词,各种学术刊物也不…  相似文献   

4.
低年龄人口数据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人口统计数据系统存在的矛盾出发,对低年龄人口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利用人口系统以外的教育数据来对人口数据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在考虑死亡的情况下,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对应的0~3岁人口平均每个年龄组漏报了近340万人。这种漏报对中国生育水平、老龄化程度、未来劳动力供给状况、未来育龄人群人数、男女婴儿死亡率和出生性别比等重要人口指标的准确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广大计划生育干部的共同努力,江西省新余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人口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据市计生委提供的数据,五十年代人口出生率高达63‰,六十年代人口出生率为43‰,七十年代人口出生率为33‰,八十年代1983年人口出生率为23.0‰,九十年代,1989年人口出生率为19.43‰,每10年平均以10‰的速度下降,八十年代下降速度增快,名列全省榜首。(二)在出生婴儿中,一孩率上升,多孩率下降。七十年代的1979年一孩率只占  相似文献   

6.
一、导言 婴儿死亡率是人口的总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婴儿死亡率常标志着不同的总体生活条件,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所以生活质量指数总把婴儿死亡率列为它的重要变量之一。本文将采用近期公布的数据来描述中国县市婴儿死亡率的变化,并检验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卫生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书汇集了人口学工作者、计划生育工作者、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关心中国人口问题的人士经常要使用,但又不便查找到的权威的、重要的人口数据。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每一数字均作了清楚的注解,并注明资料来源,以便为读者提供明确的可靠数据。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国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年的常用人口数据,包括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城镇人口百分比、迁移率以及人均国民收入等等;第二部分收集了中国四次人口普查100%数据汇总的主要人口数据;书的最后一部分收集了其他散见于各种统计资料、重要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8.
当前普遍存在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已成为计划生育管理决策及人口调查和人口研究中的“瓶颈”环节;克服这一“瓶颈”,则成为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开展,推动人口研究走向深入之必须。基础人口数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数据收集和人口调查过程中存在的表面化、肤浅化倾向有关;重视和完善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至为重要。近年来人口学研究的定量化趋势日益突出,同时,研究中存在的“技术迷信”倾向值得注意。探索调查研究的新思路,开展有效的定性研究以为定量研究的深化和补充,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现阶段人口调查和人口研究深入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人口总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几年来,关于中国人口总量一直是社会上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户籍部门统计的数据等,采用人口增长分析技术,对当前的中国人口总量进行了分析和测算。1991年以来,对出生人口的统计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漏统。考虑到这些因素,到1999年底,中国人口总量应为12.57~12.67亿;以此推算,2000年人口普查时,总人口应在12.67~12.80亿之间。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道外区自1953年建立人口、出生、死亡登记制度迄今40余年,积累了一批较完整、可靠的原始资料。本文取1953~1954年、1963~1964年、1973~1974年、1983~1984年和1993~1994年5个阶段分年份的资料,对哈尔滨市道外区婴儿死亡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婴儿死亡率控制:地区差异、实证分析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婴儿死亡率地区分布不均衡,呈现出从沿海到内地再到边远地区依次递增的特征。文章利用调研所搜集到的1996-2002年数据,运用PANELDATA对中国各地区婴儿死亡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固定电话拥有率和住院分娩率对中国各地区的婴儿死亡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他影响因素则只对部分地区的婴儿死亡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京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及余寿期的健康质量王树新影响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权重最大的首推健康生活质量,迄今人们在研究一个人口群体的健康状况时,往往采用最综合的两个指标,婴儿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在研究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时,无疑与婴儿死亡率的高低无关,根据生命表...  相似文献   

13.
王谦 《人口研究》2002,26(5):19-21
由于工作关系和职业习惯,笔者对各种各样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报告、分析文章中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比较关注,经常可以发现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被误用的情况。本文通过一些实例,分析由于不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特点而造成统计方法和数据误用的情况。1 个案与群体[实例1]某调查报告称,某村2001年出生婴儿10人,其中男婴6人,女婴4人,出生性别比高达……  相似文献   

14.
李涌平  江维 《人口学刊》2013,35(5):36-47
2011年印度进行了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过去十年经历了较高的人口增长,婴儿性别比持续偏高,人口密度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印度的教育水平提高很快,但死亡率的下降过于缓慢。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未来印度虽然会面临绝对人口数量的压力,但却没有人口老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危机,未来印度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  相似文献   

15.
人口死亡水平的变动与趋势包含了与社会发展互为因果的潜在信息,对其进行挖掘可以为人口数量与素质、城市化与劳动就业、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参考。基于“五普”、“六普”的人口普查数据,文章利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福建省的人口死亡率进行了校正;宏观角度对比分析了2000年-2010年福建省人口死亡水平与模式变化,微观多角度剖析了设区市之间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的差异及其原因。研究结论为:一是福建省人口死亡率显著降低,人口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婴儿死亡漏报、错报问题明显减少;二是九个设区市之间的死亡模式存在地区差异,城市化水平、生育水平及社会卫生条件是差异产生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但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公共医疗卫生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1994—1995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分析与预测陈剑一、1994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基本判断1994年,全国人口计划继1992年、1993年再次完成,大陆人口总数1994年底已达12亿;人口出生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作思...  相似文献   

17.
若干人口控制问题再分析与若干学术观点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大量翔实数据,对七八十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口控制的相关效果做了独到的剖析;对广东80年代以来的人口控制成效给出了与众迥异的评价;对1981~1982年出生率回升原因提出了新见地;对队列效应与时期效应的命题认为是在指标概念应用上陷入误区;对80年代我国人口控制出现的特殊人口现象,提出必须从生育度量指标的矛盾入手,层层进行归因分析,切忌仅凭度量指标高低而直观地下结论;我国生育水平下降难度以更替水平之下的1.8左右为最大  相似文献   

18.
德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德国出生的婴儿数创历史新低。初生婴儿总数为66.3万人,比2010年减少1.5万人,与1964年顶峰时期的将近140万(包含东西两德)形成了鲜明对比。德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仅有1.36,年轻女性生育率在2011年下降尤其明显。劳动力减少,经济发展迟缓,以及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带来了开支困难。据预测,  相似文献   

19.
1数据来源与评价80年代,中国分别于1982和1990年进行了全国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同时在1987年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这些普查提供了详细的死亡数据,使我们能够对8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的分析将主要使用从这三次普查得到的数据。但在应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前,我们必须对从这些普查得到的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数据质量是比较高的,基本上不经调整可以直接应用于分析研究(游允中,1984;蒋正华等,1984)。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育龄妇女以每年400万的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妇女的生育低龄化。据统计,我国早婚妇女占同龄人口的比例已由1984年的3.04%,上升到1986年的3.45%;妇女初婚年龄逐年下降,1984年为22.87岁,1986年妇女平均初婚年龄降为22.29岁,接近1976年的水平(22.30岁)。据估计,20岁以内妇女生育的婴儿已占我国计划外生育婴儿的20%,约占当年出生婴儿的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