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的微观行为主体,但一般而言,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往往扮演不参与、不配合,甚至是反对者的角色。企业必须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才会"自觉地"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只有明确了各方作用力即技术推动力、政府主导力、需求拉动力和竞争驱动力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条件,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转变行为,使之积极地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中来。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的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起着关键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循环经济不仅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也是我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需要产业、技术、法律等条件的支撑,也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内生动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循环经济建设的主体,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内生动力是关键.基于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考虑,企业不可能自发地内生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但是通过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手段.可以促使企业自觉地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培育企业内生动力的过程中应着重绿色价值观.形成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价值作用机制;注重效益追求,形成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利益机制;培育绿色需求,形成催生企业内生动力的倒逼机制;强化政府规制,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外部动力内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玉辉 《理论界》2009,(9):64-65
市场经济体制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微观基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知识化和生态化,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资源市场,完善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构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户一企业及游客三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因此,推进乡村旅游循环经济运行,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行政立法、政策引导、监督实施等方面全方位地推进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模式的运行;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在农户一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在旅游者层面,积极推行"绿色消费"和"理性消费",等等.  相似文献   

6.
新一届中央政府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这不仅是政府工作的需要,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应努力的方向。企业是国家和社会的关键细胞,企业经营管理有没有体现循环经济和和谐发展这一基本理念直接影响到政府思想的贯彻。内部控制作为实施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战略目标是否与其核心价值观一致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视自然资本,遵循和谐管理思想,实施循环经济经营模式,实现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内控战略目标。本文运用罗伯特.西蒙斯商业战略控制模型从理论上对其中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设立相应的内控战术目标和评价变量进行探讨,以期对现代企业重视循环经济及和谐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环境下的循环经济与政府经济职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需要从粗放型的管理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来转变;政府要从关注经济增长向关注经济发展来转变,从而保证市场经济要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条件下来调节微观主体的各种行为。政府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是引导行为模式,规范企业运行、将循环经济全局调控。而且政府需要从完善制度、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消费政策、教育政策和法律保障等六个方面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近几年来,面对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循环经济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一大发展趋势。而企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的推行,不仅为宏观循环经济发展注入了力量,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本安全是循环经济法的基本目标.私法理念下的循环经济行为具有极大的自主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循环经济行为常常无助于维护自然资本安全.依托作为公法的循环经济规范,政府可以弥补私法中循环经济主体的行为缺陷.欲有效实现自然资本安全目标,中国必须完善循环经济法中的政府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新明 《兰州学刊》2004,(3):107-109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发展理念 ,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 ,需要政府的宣传引导、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 ,技术的推广等措施来推动。  相似文献   

11.
潘冬  刘东皇  仝群旺 《兰州学刊》2014,(10):163-166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较低、工业企业大量闲置环保设备和项目、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生态工业园区稳定性不高等方面。这主要是由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能面临较大的行业损失与失业成本、企业技术创新实力与循环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政府政策制度的激励过当与激励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选择合理的实现模式,并需要政府为其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意。"市郊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市郊县为依托,县级政府为主导力量,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大企业小循环为主要途径,经济上与中心城市和农村互动发展。其实质是在市郊县发展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大企业小循环的循环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应重视"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以"循环性"为宗旨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管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工作应遵循如下思路:吸收本国和外国、本地和外地有关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有益经验,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行业组织、公民、政府等法律主体为对象,以减量化为重点,整理、制定和修改河南省有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规、规章和标准,为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能有效协调,引发人们对国家循环经济政策失灵问题的关注。基于地方政府博弈的视角,从产业发展情况、经济增长推动因素、政府与企业寻租和资源配置效率四个方面对国家循环经济政策失灵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循环经济政策失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为实现当代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而设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以往剥夺自然生态系统的观念和行为的反思,是对以往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内容的充实,是对单纯经济目标的修正和政策与决策体系的完善。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企业、厂家的事,必须动员政府、决策部门、技术与推广和立法机构等整体力量,才能使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经济模式化为全社会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张燕 《阴山学刊》2008,21(2):80-84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资源环境相和谐的经济运行模式。作为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从我国钢铁企业自身特点来看,虽然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巨大优势和潜力,但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和困境。政府作为、企业生产、公众参与是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实践层面上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提高文化产业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产业效益通过文化产业产出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反映出来,也通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反映出来.提高文化产业效益的途径是:加强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健全文化市场秩序,增强文化产业创意能力,扩大文化产业投资,推进文化产业技术进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展文化产业循环经济,加速文化产业人才聚集.改革文化产业政府管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家主要采用调控式和政策性的方式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因而循环经济的绩效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具有自身利益诉求,可能会导致循环经济的目标发生偏差。当然,循环经济的目标偏差还来自当前对循环经济的狭义理解,即从经济上而不是从生态上对循环经济进行解读。随着生态文明国家战略的提出,需要对循环经济进行重新解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二元性和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的价格支持框架——以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循环经济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回收资源成本高,污染排放代价小,治污成本难以社会化.基于回收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关系,通过原生资源与回收资源投入、废弃物排放与污染治理成本的比较,本文提出以产权、税费、罚款、投资、信贷、补贴、舆论等措施为手段,调整企业成本构成,形成"政府调节市场,价格促进循环"的循环经济支持框架.并通过理顺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完善资源有偿利用和生态补偿机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低端准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来深化资源价格改革,推动循环经济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必须通过立法的方式,由国家逐步推进。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立法的经验,我国应实现循环经济立法的本土化,加强循环经济立法的体系化,重新设定政府与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公众等非政府力量的权利、义务,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使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