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孙中山伦敦被难的根源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走上反清革命道路并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民主革命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伦敦被难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伦敦被难的根源就是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触动了清朝统治的根基,伦敦被难事件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正是从伦敦被难开始,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思想更加成熟,形成了指导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雏形,并转变成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  相似文献   

2.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经济落后的现实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提出了利用、保护和发展私营经济的思想.这既是对我党历史经验的凝重总结,也是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走向的深层思考.这一认识过程的曲折反复也折射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复杂与艰辛.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为民主革命而奋斗终身,其思想和实践影响全国,山东亦在其列.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为山东输入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以后的山东历次革命都曾得到孙中山的指导与扶持,工商业的发展也得益于其在视察山东期间振兴实业的呼吁.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则源于“山东问题”的困境和对全盘西化的忧虑.针对孙中山民主革命历程的这一区域化解读,有助于完整把握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演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张小满 《南都学坛》2002,22(3):43-44
对历史上存在的两个“民革”进行了辨别 ,尤其对历史上存在过、现在已不存在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这一政治组织进行了考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国民党民主派的政治组织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分作两步走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之路。这条胜利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則,经历了反复曲折的探索才走通的。1 中国革命到底是一步走,还是两步走,这是中国共产党一开始领导中国革命就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一步走即直接在中国搞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指先搞民主革命,再搞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屡遭失败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还不能明白民主革命还有新旧之分,普遍的认识是深感民主革命的道路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留日学生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海外基地,接受并积极宣传了资本主义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学说,培养和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骨干队伍,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掀起了民主革命的高潮,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卢梭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昭示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转型的正当性,其传人中国后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直接以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为旗帜,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回应了卢梭关于合理社会秩序的所谓“政治民主”和“经济平等”两大基本问题.在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和反国内政治专制的背景下,卢梭构想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但是他的政治合法性思想经由马克思主义的中介作用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而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海外为基地的,而日本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尤为显著。在日本,孙中山一方面广泛结交朝野人士,以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了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这种日本情结虽然有局限和不足,但表明了孙中山的宽广胸怀。孙中山与日本人士的交往扩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而使中国民主革命带有一定的国际性。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表明他既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位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成为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在孙中山的宣传和争取下,中国革命获得东南亚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同时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也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民主革命开展。通过概述孙中山在东南亚的革命活动,探讨中国早期民主革命与东南亚地区革命活动相互支援的互动关系及其革命后对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已经有六十五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党领导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各种磨难,同时也战胜了各种机会主义思潮,使党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不断前进,这就构成了党的灿烂历史和光辉历程。回顾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深深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伟大真理是何等的真切!但是长期以来,在总结我们党的历史时,却常  相似文献   

11.
革命与改良:清末社会变革的艰难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中国社会面临革命与改良的艰难抉择。就革命而言,存在着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矛盾。然而改良之路也缺乏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在实践已初步证明改良之路行不通的背景下,民主革命无疑就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中国人民只能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继续探索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清政府之统治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并打击帝国主义在华之侵略势力,为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其失败的经验教训还给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未能解决中国农民土地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期间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经周折;社会主义革命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农民土地问题,并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农民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而且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这对宣传、发动和组织农民参加民主革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延续两千多年的皇权制度被推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关于辛亥革命期间民族问题方面的研究与评价主要集中在对革命派民族主义所起到的作用、辛亥革命时期引发的边疆危机、民族地区开展的辛亥革命、"五族共和"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多民族国家的建构及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其中,分歧难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在“二大”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大”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方针,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问题的提出,是党对中国革命思想政治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它在中国革命发展中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7.
"局部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治理根据地方式的一种称呼,治理根据地的过程即是"局部执政"的过程。党对"局部执政"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许多执政成绩,为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也为之后的全国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服饰变革作为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内容,是具有革命性特征的:它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历经几千年的服饰等级制度在中国彻底消亡;它是对保守封闭的中国传统思想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夷夏之防”彻底消除,西方服饰文化在中国的制度上确立了地位;它是对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服饰审美文化与世界服饰审美文化接轨;它是对服装制作技术的一次革命,催生了中国服饰史上第一个制作服装的流派——红帮。  相似文献   

19.
对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民族主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主义"是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民族革命方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是"三民主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旧式民主革命的一个手段,它抓住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政权问题,将挽救民族危亡作为最终目的,把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是有一定积极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