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中国民族学的世纪历程,肯定了中国民族学的成就,指出存在的诸多差距,对21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回到民族学──中国民族学的学科特征和学科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到民族学──中国民族学的学科特征和学科优势黄惠焜1995年9月15日至19日,中国民族学学会在大连召开了主题为“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学术讨论会,着重研讨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口民族学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问题,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民族地区现代化过...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剖析白振声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指导思想的民族学理论体系。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都获得过巨大的发展,它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  相似文献   

4.
民族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不断丰富的时代性课题 ,是一个不断克服局限性的课题。本文在认真总结以往的讨论以及 2 0世纪 80年代民族学研究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认为 :民族学中国化的当代发展 ,应该在构建新的理解范式、形成新的时代课题方面实现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发展中国特色民族学的几点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发展中国特色民族学的几点浅见杨荆楚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期,西方民族学传入中国,一些学者开始对瑶族、苗族、高山族、赫哲族等民族进行实地调查。至解放前夕,以林惠祥、陶运逵、凌纯声、吴泽霖、吴文藻、杨、杨成志、林耀...  相似文献   

6.
吴文藻先生是中国民族学的开拓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促进我国民族学的发展,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国民族学体系的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培育了几代民族学工作者;写下了大量的学术论著,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敬仰。他的学术思想,是中国民族学发展史上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7.
民族学的中国化——读《民族学通论》宋蜀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自本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我国学人就追求它的中国化,即为建设符合国情、有中国特点的民族学而奋斗。由国内外著名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家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学通论》(修订本...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将这些方法予以综合概括就形成了该学科的方法论框架,民族学自不例外。文章拟对民族学方法论体系进行必要梳理,阐释西方文化人类学发展历程以及“民族学中国化”探索之路,针对中国民族学方法论体系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予以正视和思考,以期对中国民族学方法论体系的合理建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完善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的一点看法詹承绪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民族学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正视存在的不足与缺憾。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民族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迫切的是如何完善...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术界常称希罗多德为历史学之父和民族学之父,我国学术界也称司马迁为中国历史学之父和中国民族学之父,从文献研究的角度考察,此类称呼未尝不可。有的民族学家还依据民族形式和发展的历史,提出了原始民族学、古代民族学、近代(或现代)民族学和社会主义民族学,或原始社会民族学、奴隶社会民族学、封建社会民族学、资产阶级民族学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本文所谈的“中国民族学”仍按传统的定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民族学、即旧中国的民族学和新中国的民族学两个部分。中国民族学的历史上限,暂订于一九二六年。  相似文献   

11.
民族学概说     
关于民族学问题,在国内外,争论很多,至今尚无统一认识。这里谈谈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什么是民族学 民族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ΕθΝΟΣ(人的意思)和ΓΡΛΦΕΙΝ(描写或叙述的意思),英文的名称是Ethnography。民族学是关于人的科学,确切一些说,也就是研究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在古代希腊或古代中国,由于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关系,人们对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的民族学与民族学研究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科史略民族学,就其作为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范围及独特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而言,非中国所固有,是本世纪初由西方传入的。经过廿多年的传播、学习、实践,到新中国建立前夕,民族学已经在中国扎下根来,并在教学、科研、学术队伍等方面有了相当的进展。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民族学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发展道路。多数学者倾向于将这一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文革”时期为中间阶段,此前和此后各为一个阶段。“文革”以前的这一时期,民族学经历了深刻的学术转型。教学方面,被称为“资产阶段民族学”的专业教学活动到195…  相似文献   

13.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民族学方仁人们都在谈论21世纪,都在盼望21世纪,人类肯定在21世纪会比20世纪要更进步。但是21世纪并不是没有问题,比如人口问题、生态问题、资源开发问题,社会犯罪问题、宗教纠纷问题、民族矛盾问题等等。和平与发展仍然是21世纪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二十一世纪生态民族学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 世纪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结果。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危机。生态民族学是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中国的生态民族学应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及更高的认识。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不是局部问题, 而具有全局性意义。生态民族学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在于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保留着更多的绿色净土; 其次在于各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对今日有启示意义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宝贵智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期,伴随着西方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的诞生,生态民族学理论从西方传入中国,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民族学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特征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总结我国生态民族学学科及其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反思生态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漏,以期推进生态民族学学科建设。目前,我国的生态民族学研究依然存在研究议题泛化、跨学科性关联不强、全球化视野不够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生态民族学研究还需加强跨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与整合研究;加强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和加强生态民族学学科理论建设与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绍明先生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民族学学者,他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了建国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史上的诸多重大事件.他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曲折的发展历程.作为建国后的新型知识分子,李绍明的学术研究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但同时亦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思维以及区域学术传统对其研究的形塑.  相似文献   

17.
民族学是通过文化研究来理解民族特性,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它结合时代背景,用整体论眼光看待文化事实,用田野工作方法记录和分析文化现象,用比较研究方法理解文化意义和解释文化多样性。因此,它是我们预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民族问题,减少跨文化误解和冲突,增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社会发展的学科。作为民族类核心期刊之一,《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对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非常关注。在中国的社会发展加速,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即将出现高潮之际,我们决定从新世纪和新千年的第一期开始扩版增容,并开设“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族学(含人类学)”笔谈栏目。请关心民族学发展的学者们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前景、全球化背景和学科发展需要,以简短篇幅(3000字以内)和贴切话语,就中国民族学在20世纪的经验与教训、成就与缺陷,以及现况与发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基础研究重点和应用研究方向等专题恳谈看法。为启动讨论,我们暂请本校民族学系部分中青年教师发表看法。本期选登其中7位的来稿,抛砖引玉。请您在阅读后赐稿本刊,参加讨论。为使议题相对集中,特附上去如下参考角度:1.评估中国民族学的现状,提出继承的重点和改进的措施;2.构想学科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的民族学人类学世界大会将在中国昆明举行。中国学界应该从现在开始启动强化训练程序。本文论述民族学的学科对象、学科方法论、学科地位及其在当前中国的应用领域,供有志于此的学界同行参考。本文指出,民族学作为改革者的科学,具有参与社会转型期文化重建的使命。在多民族统一的中国迈向全球化、实施西部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民族学能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弱势群体和少数民族权益等方面促进中国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政府应注重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和应用,学界应注意民族学的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以来,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逐渐成为带头学科,当代哲学、逻辑学、美学、人类学都获益于语言学良多.民族学无论在其初创时期(早期民族学),还是在其发展时期(现代民族学),都受到语言学分析方法的深刻影响.本文对现代民族学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即前后联系又不断创新的语言学方法做了详细探讨,划分了现代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三大语言学方法语词分析、语境分析、话语群分析,并探讨了各个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落地伊始的中华学声响非凡。中国民族学发展曲折,但成就辉煌。中华学和中国民族学互相影响,有利于中华学借鉴、吸取中国民族学发展经验和辉煌成就,而中华学的兴起又给中国民族学繁荣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