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杨莹 《统计与决策》2007,(22):186-188
专利战略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保持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专利是企业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因此,应当从竞争论的维度,将专利战略与企业竞争力相结合,研究专利战略对于企业的价值,以及企业如何运用专利战略,并提出专利竞争战略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源于专利固有缺陷的专利滥用凭借其市场势力,不适当地扩展了专利垄断的范畴,威胁着市场竞争.文章通过对专利拒绝许可与专利联营两种典型的专利滥用形式的博弈分析,论证专利滥用对市场竞争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在市场需求为线性时,专利权人在利益驱动下会拒绝许可;封闭式专利联营企业间的总利润小于企业不实施专利联营时的总利润;开放式专利联营下,专利需求企业的收益不低于专利权人单独许可时需求企业的收益.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制造企业工艺创新决策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工艺创新决策中的多属性、群决策以及决策信息的模糊性等特点,本文构建了适用于工艺创新决策的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模型,并基于TOPSIS法给出了工艺创新决策方案的选优过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研究表明,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制造企业实现工艺创新决策方案的选优.  相似文献   

4.
研究模糊条件下利用模糊统计分析方法选择评价方案,首先介绍了模糊数、模糊统计分析指标的运算及其排序规则,然后根据模糊条件下方案的类型,探讨了模糊统计分析方法如何应用于方案的选择,最后利用数值案例展示了模糊统计分析方法在方案选择中的应用.该研究为模糊条件下的方案选择提供了一种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5.
模糊决策中,决策者往往需要对决策方案进行两两比较,并构造模糊判断矩阵.近年来,随着模糊决策的推广,有关模糊判断矩阵的排序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现代数学理论——格论,将方案优选的全序刻画拓展为格序刻画.本文综合决策理论、格理论、模糊集理论等相关知识,通过正、负理想解等概念的引入,提出模糊多目标群格序决策的概念,构造出模糊多目标格序决策模型,得到了可行性决策方法,文中实例展示了模糊多目标群格序决策方法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部分属性权重信息下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多属性群决策(FMAGDM)是多属性决策、群决策和模糊决策相交叉的研究领域.研究此类问题一般需要决策者提供各属性权重信息、各决策者的权重信息和效用信息,决策群体集结各信息形成群体偏爱,最后对供选方案进行优劣排序.但由于方案各属性概念抽象、决策者自身的认知局限性及决策背景的复杂性,常会出现决策时对多属性群决策问题的属性权重难以完全确定和量化,因此部分属性权重信息下多属性群决策问题的研究已日益得到重视.目前此类问题的研究工作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针对指标集之间有差异的群决策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在判断矩阵信息下基于模糊参数模糊软集理论的群决策方法.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各决策者给出的判断矩阵信息及序关系分析法得到方案的评价值,并利用模糊软集的且运算将评价值进行融合;其次,构建模糊参数模糊软集;最后,通过模糊参数模糊软聚合算子的计算结果找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企业投资与融资决策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程  王榆  刘怡 《统计与决策》2007,(19):141-143
本文利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投资与融资决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完全市场中现实存在的税收利益、破产成本以及代理冲突等因素影响下的企业投融资决策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系统地研究了投融资决策的相互关系,有效地揭示了投融资决策间潜在的互动机理。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化企业决策者对投融资决策的认识,进而促进决策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直觉模糊数或得分函数为基础研制决策模型.引入直觉模糊数距离、相似度或得分函数距离、夹角余弦投影、灰色关联度,构造理想方案并比较排序,在群决策环境下探讨多种集结算法.结果发现:直觉模糊数的距离或相似度,以及得分函数值的距离、投影或关联度可用于属性值分析、理想方案构造、优劣排序比较;群决策环境下集结算法有相关理论依据.直觉模糊数或得分函数与TOPSIS法结合,基于群决策的集结算法及流程明确,多属性决策应用有方法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决策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决策科学、系统工程、管理与运筹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动态多指标决策问题的研究尤显重要。动态多指标决策问题是具有时间、指标和方案的三维决策排序问题。本文对指标取值、指标权重和时间权重可以全部为区间值模糊数的动态多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多因素决策的模糊评价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常遇到动态多因素复杂系统的综合战略决策问题,诸如企业跨时段多阶段的长期战略选择问题就属于此类问题。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在决策空间和目标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空间,是具有时间、指标、方案的三维决策问题。这类问题的决策过程与结果具有动态特点。本文针对这一类问题运用极差交换法对动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结合模糊优选理论提出了一种适合动态多因素多水平综合战略决策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就实际运用情况对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不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外直接投资输出国之一,区位因素是影响日本FDI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模糊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日本企业FDI区位决策的评价方法,并以实例对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专利是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研究型大学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文章在竞争情报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国家对研究性大学的要求和各种专利的特点,建立研究性大学专利指标体系,并与相应软件结合,实现客体指标与相应主体指标任意组合检索,考察专利各客体指标基础上的主体分布、各相关主体指标基础上的专利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专利竞争态势,以便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专利投入产出良性循环局面,使信息优势转化为学校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二元相对比较法在风险节税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是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在考虑风险因素下的节税决策中,需要综合权衡风险、收益等多个指标因素,才能确定出最优的节税方案。在备选方案和权衡指标众多的情况下,应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将大大提高风险  相似文献   

16.
对专利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仁良  邵勇 《上海统计》2002,(11):23-24
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相互融合,作为科技重要组成部分的专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发现现有的专利指标并不能满足对专利情况全面、深入的反映,而且指标孤立,范围狭窄。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专利指标的作用与影响,挖掘专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一、专利指标的意义与作用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对一国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并且越来越不可忽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知识产权等合法手段构筑竞争壁垒来获取垄断经济利益,因此,研究分析我国的科技状况迫在眉睫,而专利则是科…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将模糊优选法应用于流域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决策方案优劣评估的新构思,建立了模糊优选调度决策方案多目标评估模型和与其相应的求解方法和程序.评估模型和方法可应用于不同季候类型流域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决策方案的评估,并得到实用的全局性最优调度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个性化定制环境下产品设计方案决策过程中出现的过约束问题,构建基于约束层次理论和模糊偏好的产品设计方案决策模型.该模型根据约束层次理论基本原理,依据用户对产品设计属性的必需性程度,将其分为硬约束和软约束;同时采用模糊偏好关系矩阵方法确定用户对软约束层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线性加权法构造包含硬约束层偏离度和软约束层偏离度的产品设计方案综合偏离度评价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下的决策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模糊综合评判是在模糊环境下,运用模糊集理论,对受到多个不确定性因素制约的系统作出一个总的综合评价,进而作出相关决策的过程.在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类问题,如产品质量评定、科技成果鉴定、某种作物种植适应性的评价等,都属于这类问题.由于从多方面对事物进行评价难免带有模糊性和主观性,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决策,将使结果尽量客观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这种方法,将模糊技术同经典的综合评判理论相结合,可以得到合理的评价体系,但这种决策不像经典的决策那样,只要能将评判的对象用一些数值或分值表示出来,由总分法求和或加权平均就能得到一个总分,通过排序择优就能完成,模糊综合评判决策则必需经过建立评判对象的因素集U={x1,x2,…,xn}及合理的评定集V={y1,y2,…ym},然后用专家评定或其他方法生成Fuzzy矩阵R=(Rij)n×m=F(U×V),以及通过合适的Fuzzy算子进行综合评判,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本文在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成果和餐饮管理理论,提取餐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并针对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模糊性和复杂性,采用模糊决策的方法对餐饮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评价,通过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多目标分类算法进行生命周期阶段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