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章通过引入一类企业的有效R&D贡献水平函数,根据在R&D阶段是否合作,应用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双寡头企业的定价选址问题.通过对两种情行下均衡结果的比较发现,研发不合作时企业的均衡位置是运输率的增函数,而研发合作时企业的均衡位置与运输率无关;研发不合作时的溢出水平与社会福利都比合作时要高,而产业利润前者却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R&D空间溢出对区域知识生产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忠伟 《统计研究》2009,26(4):44-52
 本文在知识生产函数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区域知识生产的计量模型,同时考虑区域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R&;D空间溢出等因素对区域知识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知识存量对新知识生产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R&;D人员投入具有显著的踩脚尖效应,但R&;D投入对区域知识生产的作用并不显著;当考察R&;D空间溢出对区域知识生产的影响时,不同区域出现了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还体现在吸收能力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R&;D人员具有吸收R&;D空间溢出的能力,而西部地区还达到吸收能力的门槛。  相似文献   

3.
基于供应键构建企业间关系质量对知识吸收能力和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区分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探讨企业与供应商间的关系质量和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质量对知识吸收能力和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得出结论:关系质量对潜在吸收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企业与供应商间关系质量仅对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企业与客户间关系质量对创新绩效和合作绩效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如何通过政府研发资助撬动跨境投资的技术创新溢出是新时代深化全面开放和创新驱动的关键所在。本文以IFDI和OFDI双向演化视角,揭示了跨境投资技术创新溢出的逻辑关系以及政府研发资助的动态调节机制。以介质影响门槛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IFDI技术创新溢出是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而OFDI技术创新溢出呈现出先抑后扬的“U”型规律;政府研发资助对双向跨境投资技术创新溢出具有显著而不同的门槛影响,当研发资助强度高于0.2491时,能够撬动IFDI技术创新溢出;研发资助强度高过0.2501时,能够有效释放OFDI技术创新溢出,相较而言对“走出去”的创新驱动更为有力。相应结论在合理的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时依然成立。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资助对双向跨境投资技术创新溢出的调节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特别是在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演化特征。由此为提高政府研发资助效率,双向撬动跨境投资的技术创新溢出红利,提出了动态优化、分区调节的系统策略。  相似文献   

5.
曹征  孙虹 《统计与决策》2011,(11):54-56
为了研究隐性知识传递之间的博弈关系对知识传递稳定性的影响,文章借鉴共生理论,分别就主体均势和主体非均势隐性知识传递之间博弈的关系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影响均衡值的大小;在主体非均势隐性知识传递中,劣势组织在博弈中相对被动,对合作溢出的吸收能力较弱:组织要根据自己的博弈能力决定在知识传递中的博弈策略.  相似文献   

6.
吸收能力、专用机制与研发边界开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在开放创新背景下,吸收能力、专用机制对企业研发边界开放度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资源基础、产权以及期权与交易成本理论构建了一个关于吸收能力、专用机制和相关控制变量对研发边界开放度决策影响的综合解释框架,提出了四个理论假设;根据现有文献样本,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了检验;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余昌龙  邹熙 《统计与决策》2016,(17):124-128
文章借助2004-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渠道下国内技术进步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研究发现:无论长短期,对外直接投资渠道下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检验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结果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差距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弱于研发强度及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但均有利于国内技术进步;长期内,人力资本还存在门槛效应,当跨越最低门槛值,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才呈现出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多维博弈理论,建立了两个企业关于R&D投资水平和产量的多维博弈模型,求解出了其二维Nash均衡;分析了知识吸收系数对非合作多维模式、合作多维模式及非合作一维模式下均衡研发投资水平和均衡产量的影响,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引入吸收能力和企业生命周期作为研发财税支持影响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10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检验测量量表信度和效度,采用层级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各项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研发财税支持与生命周期匹配,显著影响创新绩效;其中,政府补贴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创新绩效(效率)的激励效应最显著;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研发加计扣除优惠)对生命周期各阶段企业的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的激励效应都显著,并且对成熟期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更显著;(2)吸收能力与研发收益税收优惠(所得税率优惠)匹配后,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权变的观点围绕着知识基础与企业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知识基础对获取、消化、转化及利用能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研发资源错配的角度,以2005-2007年中国工业规模以上(微观)企业层面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回归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企业所有制结构与研发资源回报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非国有企业的研发资本回报率比国有企业高,表明非国有企业受到较强的研发资源约束。数值模拟显示,当消除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研发资本错配现象,把更多的研发资本从研发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重新配置到研发效率较高的非国有企业,可以使中国工业的研发产出提高2.9%6.4%。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推演政府研发支出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及其创新产出的静态影响机制与动态溢出规律,构建了一个从外生到内生的解释框架。以工业行业规模以下中小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发现,首先,中小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有效关系,存在一定的门槛规律。当且仅当研发投入超过特定阈值后,才能释放正向创新产出,而研发投入不足无法形成创新产出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大瓶颈。其次,政府研发支出具有特殊的动态调控器功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较为复杂的非线性调节影响。中低适度的政府研发支出能够与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形成互补机制,稀释创新风险,以“挤入效应”共生驱动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然而过高强度的政府研发支出则适得其反,会弱化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产出绩效,造成一定惰性依赖。最后,规模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研发支出对大型企业的创新激励门槛低于中小企业,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溢出范围相对更广。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科技投入产出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国际三大检索论文作为基础科学的产出变量,用授权专利作为应用技术的产出变量,采用空间相关指数Moran’s I分析了中国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的空间依赖与扩散,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分析比较了企业研发经费、政府研发经费、银行科技贷款对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贡献的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的空间依赖比较明显,空间相关指数Moran’s I均值分别为0.510和0.492,由于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的溢出机制并不相同,因此基础科学的空间相关指数波动更大。政府研发经费的绩效总体良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更加明显,银行科技贷款的绩效较低,知识与技术溢出对研发要素投入弹性具有"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低碳环境下的政府碳配额分配和企业产量与减排研发决策问题,文章建立了考虑碳交易时的企业利润函数和社会福利函数。通过政府与企业间的三阶段博弈和数值模拟,对企业进行减排研发合作与竞争两种情况下的产量、减排量和碳配额分配等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合作与竞争两种情况下的总减排量、总产量、总排放量、企业总利润和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15.
技术溢出,是指不同部门进行研发活动获取的新知识会通过各种渠道(人员流动或有形产品的信息)相互渗透,形成一种正的外部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最有可能在制造业各行业间发生,认识技术溢出特点对于促进我市工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地方偏袒主义、研发投入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偏袒主义具有双管齐下的作用.地方偏袒指数每提高一个百分比,企业的生产率将提高0.031个百分比,研发投入每提高一个百分比,企业的生产率提升0.064个百分比.同时,基于门槛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在政治偏袒程度较高的地方,地方企业研发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具体的,当地方偏袒指数跨越2.25的门槛值时,地方企业研发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由0.0428增至0.0536,且促进效应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荣 《统计与决策》2005,(16):131-132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研发活动的原因和特点,探讨了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并提出我国企业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研发投入为中介变量,分析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并探索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采用137家上市高技术企业最新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方法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智力资本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也显著影响企业价值,即研发投入在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由此,企业应重视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增大研发力度以提升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杨蕙馨  张红霞 《统计研究》2020,37(10):66-78
基于增加值和最终产品的生产分解模型,本文对我国制造业前向与后向产业关联下的全球价值链嵌入进行测度,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吸收能力与技术差距两个重要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同时,运用双重差分、工具变量法以及GMM动态面板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以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①我国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国际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②吸收能力能够强化这一正向影响关系;③技术差距在后向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中呈倒U 型调节作用,而在前向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中呈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推动了网络嵌入理论和知识溢出理论从组织网络向全球价值链领域的繁衍,丰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利用全球价值链嵌入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修正经典知识溢出模型构建了包括知识存量差距、知识互补能力、知识扩散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社会资本能力等变量在内的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综合能力模型;并假设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了知识互补能力与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知识互补能力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并采用混合多属性决策方法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客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