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体诗是一种比较难学的文学形式。写旧体诗除了要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外,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修辞方法和格律知识。旧体诗从唐代开始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唐代之前的诗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之后的诗称之为近体诗,但不包括近代的诗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古体诗只求押韵,不受其它格律限制,如骚体、乐府、歌行、古风等均如是。而近体诗则除了要押韵外,还讲究其它格律,较之古体诗更为规范,更富有音乐性。近体诗的格律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代。它分为绝句(五绝、七绝)、律诗(五律、七律和排律)两种形式。绝句每首限定四句,…  相似文献   

2.
律诗的特点     
《新天地》2008,(7)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诗歌规律来写的,没有一定的标准,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诗近百年的艺术发展,一直为诗歌形式问题所困扰。相对于自由诗而言,格律诗的发展是很不充分的。但是关于新诗格律形式的探讨、试验和倡导,却未曾中断过;而且每一次新诗的形式运动,几乎都带来了新诗一段时期的繁荣。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发展,一直处于格律化与非格律化艺术追求此伏彼起的矛盾运动之中。从世界范围内诗歌文学的普遍发展规律着眼,建立中国新诗的格律形式是必要的;但由于五四以来新诗破多立少的发展现状,又决定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历程必然是曲折而漫长的。  相似文献   

4.
没有诗歌写作的年代考查,仅靠诗歌符合格律的百分比统计,从而认定某一人是诗体定型的最重要的诗人,这是不科学的研究方法。初唐时期重要的诗歌格律理论文献,对律诗的形成影响甚大,而且正是那些理论文献成了诗体逐渐形成的年代标志;在理论的指导之下,不少诗人遵循格律规则写作,对诗体形式的确定产生了重要影响。杨炯的诗歌,对研究五律、五排定型的年代很有价值;杜审言虽然是代表人物之一,但相对于百分之百符合格律的初唐诗人群体来说,他的"首功"是难以认定的。  相似文献   

5.
格律诗能够成为汉诗自唐代后经久不衰的主流诗体,既是因为格律诗本身具有其他汉诗诗体没有的优点,也是因为词和曲作为格律诗最重要的辅助诗体,加速了汉诗诗体由定型诗体到非定型诗体的诗体解放进程,促进了汉诗诗体在诗体规范与诗体自由之间的和解,避免了汉诗诗体走上极度律化或极度散文化的极端。从唐代开始,汉诗便形成了以格律诗为主导诗体,词、曲为辅助诗体的定型诗体与准定型诗体并存的诗体多元格局,宋、元、明、清是齐言体的律诗与长短句的词并驾齐驱的时代,也是格律严谨的格律诗与格律松散的曲并存的时代。在形式和内容上,词和曲与格律诗相比,更具灵活性和通俗性,有效地纠正了以格律诗为代表的正统诗歌"高度严肃性"。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是现代汉语诗体形式最主要的建设者。他新诗形式的基本思想是打通中西诗学 ,在借鉴西方诗学与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律诗形式的基础上 ,以现代汉语为材料 ,进行多种格律形式的构建以建立现代汉语诗体形式。他还用打通中西诗学的方法对新诗创作作了规范规矩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林先生思考诗歌形式的出发点始终扣住诗的根本目的及其与散文的本质区别,从诗歌语言要求飞跃性的特质着眼,指出古诗节奏和语言飞跃的自然关系,自由诗追求语言飞跃性的原理及其处理散文语言和生活语言的两难境地,有力地论证了新诗应当建立格律的理据。同时他又在借鉴古典诗歌的艺术经验和把握现代语言节奏的探索中,提出了由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相结合组成典型诗行的理论,对于古诗体式的研究和新诗格律的建立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林庚是中国新诗格律探索中最坚韧的跋涉者之一。他从 1931 年以“自由诗”作者的姿态初涉诗坛始,至1935年前后转向“新格律诗”的实践,直至20 世纪 80、90 年代以论文方式继续诗歌格律问题的思考,林庚的诗歌格律探索由形式及本质,突破了以形式划分新诗和旧诗的简单化思路,深入涉及了“诗的内容”、“诗的本质”等诗歌内质问题的探究。同时,他的“九言诗”等创作尝试也在格律实践、融会民歌因素等多个层面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于今天的诗歌创作、批评、研究不无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百年新诗诗体建设滞后,诗体危机是目前新诗自身的首要危机。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反对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出现格律化倾向,追求音乐性。新诗应当加强音乐性,适当规范自由诗,克服其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大力发展现代格律诗,创建诗坛合理生态。这是艾青的诗歌探索历程给新诗诗体建设课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以自由诗为主流,但格律化的创作时起时伏,也从未真正中断,在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还分别形成了两个关于新诗格律化的讨论高潮. 20年代新月派倡导的格律化运动是新诗格律化的第一次尝试.当时不加限制的口语化创作充斥诗坛,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一文强调新诗格律化的必要,提出以格式、音尺、平仄、韵脚来作为诗歌格律的基本衡量尺度.除听觉方面的格律外,他还特别强调视觉方面的格律,即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突出音乐美以外的建筑美,试图为新诗发展确立严密的规范.[1]  相似文献   

11.
百年新诗诗体建设滞后,诗体危机是目前新诗自身的首要危机。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反对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出现格律化倾向,追求音乐性。新诗应当加强音乐性,适当规范自由诗,克服其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大力发展现代格律诗,创建诗坛合理生态。这是艾青的诗歌探索历程给新诗诗体建设课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对新诗"形式失范"和"新诗的前途"的忧虑之中,闻一多、朱光潜不约而同地建构起了各自的新诗格律理论。二氏在原型意义上认识诗歌格律,坚守诗歌"传统的信条;"在民族"第二心理系统"高度上体认诗歌格律,重新辨析和批评"自然的文学"。而在实践方面,他们一方面肯定新诗的方向,对新诗形式建设秉持自由开放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却又主张"带着镣铐跳舞"和"格律之中求变化"。这种受制于文化原型的"诗体大解放"思路,值得今天新诗建设者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律诗是以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兼有排律等形式所组成的诗歌群体。而这些诗歌群体,自唐代以来又都以绝句和律诗为主要形式出现在文坛之上。以唐代为例,结集的《全唐诗》多达九百卷,有诗人两千三百多家,诗歌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其中绝大多数又是五言七言绝句和五言七言律诗。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的才华和无穷的智慧。她不仅是中国人民而且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和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语言是自成体系的,自有其独特的语言逻辑与结构意义。杜甫的律诗,其语言本身便是一个自足的本体,可以通过遵循诗歌语言规律的阅读使诗歌的结构意义达到自明的显现。对杜甫为代表的格律体古典诗歌来说,其与日常语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非惯常性的规整、非逻辑意义的整齐与和谐,由此可领略到独特的伟大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诗歌格律是诗歌音律节奏的主要体现者,是诗歌表现节奏的手段。然而,世界各国诗律形式不尽相同。中国是近体诗,日本是俳句,欧洲是十四行诗(又称“商籁体”)。即便是十四行诗,欧洲各国的表现形式也各各不同,除了正宗的“意大利式”之外,有法国的“亚历山大式”(十二音),英国的“伊丽莎白式”(五步十音),等等。为何会形成如此异质的格律诗?为何俳句、律诗只产生于东土而“商籁”只能是西洋的特产?这些问  相似文献   

16.
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体裁,也是古典诗歌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学术界研究律诗的论文和专著不在少数,但《唐宋律诗流变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一书却在这个熟悉的领域让人看到了新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诗歌语言研究中普遍存在两个层次、四个要素之间的混淆问题,第一个层次是声与音、韵与律的混淆,第二个层次是声音与韵律的混淆。在符号学上,声与音原是两种不同的符号,诗歌语言的语音兼备表情功能而使两者混同;韵与律原是分属语言与音乐,诗与歌的原始结盟使语言在音乐的影响下形成纯形式的格律,韵与律自此难解难分,并演化为格律。在新、旧诗更替中,韵律或格律的去留问题成为焦点,诗歌整体声音问题被狭化为格律问题,而中外诗歌写作史上声音与格律一直是两个平行的话题。现代诗放逐格律,但没有放逐诗歌的声音,反而释放了诗歌声音的潜能,在声音语象的创造上与中外诗歌传统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了被称为“近体”的新兴诗体.所谓“近体”,包括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长律这几种体式.此后,凡不属上述几种体式的诗,则被称为“古体”.近体与古体的分界点在哪里呢?从字面上看,“近”与“古”是时代的概念,但却不是两类诗体的分界所在.近体与古体的区分,主要表现为诗歌体制上的明显差异:近体是格律严密的诗体,古体是不讲究严密格律的诗体.近体诗的产生,标志  相似文献   

19.
从平仄对仗开始被认识的时间结合新发现的对联材料来看 ,对联与律诗都发端于南朝齐梁年间 ,骈文和永明体的平仄安排方式是它们共同的源。对联和律诗是平行发展的 ,二者没有隶属关系。对联产生于唐代 ,主要形式有口号、应对、酒令、题赠与堂室题联等 5类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作为元白诗派的代表人物,创造了半格诗这一新的诗体,融合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格律规范于一体。就字数而言,半格诗不受字数限制,多用12句、16句、20句等句数类型;就平仄而言,合律诗句和不合律诗句同时存在且比重大致持平,多用粘对律和拗救;就用韵而言,其韵式分为一韵到底、邻韵互押和中途换韵三种,平声韵部使用频率较高;就对仗而言,主要分为律诗的工对、古体诗的对仗和无对仗等三种类型。其规制介于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别具一格,"似古非古,似律非律",为古典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