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追求爱情,却终生未嫁;直面死亡,却苛求解脱与平静;乐观与悲观的自然观并存;深信上帝的存在,又对上帝极尽嘲讽。诗的意境充满了矛盾,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生命、死亡、自然以及信仰的思索;诗人在冥想和探索中苦苦寻求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在中国的译介相对起步较晚,各种译本的风格也各有千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选取不同时段和地域文化语境的三个译本——余光中、木宇、王晋华译本为研究对象,参照1960年版Thomas H.Johnson编辑的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通过对诗歌的精读,从诗歌...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新颖独特而著称。本文试图借从文体学角度对其诗歌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其诗歌在词法、句法、语音、语相、语义等方面存在变异现象,促进诗歌意象的展现和主题的张显。从中笔者总结出,形式的力量完全不亚于内容,形式对表现内容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笔者建议在今后诗歌鉴赏和创作中可以从文体变异角度深入挖掘,实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一位女诗人。她想象力非常丰富,诗作以想象奇特而著名,她的诗歌擅长以爱情、自然、死亡和永生为主题,探讨生命的本质,表现对爱情、生命、死亡的深刻洞察。作为19世纪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创新思维和其独特的主题意蕴深深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魅力在于文笔的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更耐人寻味。从艾米莉.狄金森的思想世界入手,探讨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从她儿时的宗教氛围和宗教启蒙开始追溯,到她对宗教的思考、依赖和反抗,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阶段,不管上帝的形象在她心中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诗人对上帝是皈依还是反叛,都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的形成进行了铺垫和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江枫和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诗歌翻译家江枫1981年在《诗刊》杂志上发表的5首艾米莉·狄金森译诗是中国大陆最早的狄金森汉译文,他1984年出版的《狄金森诗选》是中国第一本狄金森诗歌汉译选本。江枫的译本忠实可靠,与其它译者翻译的狄金森诗歌汉译本相比,再版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对在中国普及狄金森诗歌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7.
狄金森的诗歌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包括诗人对上帝的背离与对天堂的向往等各种复杂的基督教情感。诗人以其独特的方式运用《圣经》的语言和意象对这些情感都加以具体和细致的描述。尽管狄金森不是基督教教徒式的虔诚宗教诗人 ,但是由于狄金森对基督教有着浓厚的情感和宗教诗歌在现代社会中所发生的衍变 ,狄金森诗歌的确具有某些宗教诗歌的某些特点。通过对这方面的讨论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到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发生变化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由传统的盲目性向现代人的更高思想境界追求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十分擅长描写自然的诗歌,其诗歌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主义思想,有狄金森的描写自然的诗歌体现的生态主义思想,以及非纯自然的诗歌体现的人与自然相处之道两个主要方面。在科技与生态相互作用的时代背景下,狄金森向现代社会传达其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并给予我们对现代生态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音乐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鲜明的音乐性众所周知,但一百多年来乏人研究。其诗歌的音乐特征由其诗歌中的音乐词汇、音乐性意象和音乐性形式在词汇、语意和语法三个层面上共同建构而成。具体而言,其诗中大量使用的音乐术语和乐器名称赋予了诗歌联想性的乐感;有声有色的鸟意象和纯音乐意象,以及乐律十足的赞美诗形式则直接赋予诗歌突出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狄金森,十九世纪美国诗坛女诗人,美国诗歌发展史上先驱者。本文就其诗歌特点及其诗歌作了简要分析,以期从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作品表现来为对诗人更深地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韦兰芝 《南都学坛》2006,26(6):76-78
狄金森通过对声音和韵律的精心安排,使她的诗歌语言更富新奇感和表现力,更贴近她内心复杂多变的情感。她打破常规的语言形式和限制她思想表达的“过分拘谨的艺术”,赋予普通的语言符号以新的生命活力,使那些原本只有结构或语法功能的符号变得具有情感、思想和形象。她拓展或改变词汇固有的意义,赋予词汇以新的语义特征,使之产生深层意蕴,不仅大大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情感表现力,而且拓展了诗歌的情趣和想像空间,展现了文学语言符号表情功能的无限潜力。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著名诗人,本文从诗歌内容的解读、三大技巧的解析以及创新形式的剖析三方面,对其诗歌的主要特点进行论述,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狄金森的诗歌中隐藏了女性诗人身份构建这一愿望。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90年代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首次进入主流批评视野的重要历史时期。读者大众普遍喜欢阅读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但批评界却有三种不同意见,褒贬不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诗歌标准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勃洛克诗歌中陌生化手段的运用,不仅表现在语言方面,而且表现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这种标点符号的陌生化手法,大大增强了他诗歌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他在俄罗斯诗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陌生化"要求文学语言能够让人们在语言本身,或词语本身上停留。陌生是对习以为常的打破,在日常状态里我们忽视,在文学语言里我们停留。诗歌是艺术的艺术,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张力,这种张力是语言的陌生化带给读者的,它能够压制住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指,释放能指,感受语言的多种意味带来的想象和遐想。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沃尔特·惠特曼齐名的美国著名女诗人。本文选取了狄金森的两首经典诗歌"暴风雨夜"和"篱笆那边",从标点符号、语法、韵式、修辞手法、遣词与诗歌风格等方面比较了狄金森诗歌的两个汉译本:江枫译本和蒲隆译本。文章指出了两个版本各自的特点,即:江枫译本简约、内敛而稍显生硬、机械;而蒲隆译本流畅,但略失之于简约。  相似文献   

17.
李其云 《南都学坛》2012,32(2):72-73
艾米莉.狄金森以自然为主题的具有代表性的几首诗歌,通过诗人对自然的体验与认识,聆听自然的声音,阐释人类对自然造成了破坏与掠夺、人类要尊重自然神秘的一面、人类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等观点,从而在进一步深化认识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同时,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诗歌中的陌生化手法增加了诗歌的阅读难度,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和审美体验。在翻译英语诗歌时,译者可采用类比翻译,模仿原文的语言特点和形式特点,再现原文中的陌生化手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手段,变异通过背离语言常规使得语言更具表达力。变异不仅能强化诗歌的主题,也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审美体验。狄金森是与惠特曼比肩的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其诗歌大量使用变异语言,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文体特征。从书写变异、语义变异和词汇变异三个层面分析狄金森诗歌的变异现象,有利于充分展示其诗歌独特的文体特征与文体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陌生化"表现手法广泛地运用于诗歌创作和翻译活动,往往造成读者欣赏诗歌时的认知困惑。"陌生化"手法在诗歌的语言、形式、意象和思维等各层面的具有多元表现。在关联顺应模式关照下来进行陌生化翻译,能在把握好"陌生化"翻译的"度"和协调译文的"陌生化"的可接受性平衡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