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念合成理论在语言学界,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界得到普遍关注,其理论核心概念合成成为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理论模式。本文试图以该理论为可操作的分析框架,对情感隐喻的意义建构和概念形成轨迹进行探讨,以了解情感隐喻的认知特点,论证利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其进行阐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现代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与行为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民族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译者要根据隐喻的认知方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手段,以取得文化传真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植根于语言和文化中。将隐喻认知观引入到翻译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图像,加深对同一词在具体语境中不同含义的直观认识,从而扩大表达范围,增进表达效果;其次,隐喻是语篇组织和建构的重要手段,隐喻系统性的分析,有助于对语篇内在连贯性的理解;再次,隐喻既构成文化又传承文化,通过认知隐喻在翻译教学中导入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自觉意识和隐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本文运用认知学理论分析了隐喻的三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翻译原则以及翻译技法:1.保留原喻体形象;2.喻体形象转换;3.舍弃形象只译喻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认知理论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语言隐喻的多样性,论述认知、隐喻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析人类的认知过程,发现不同文化中语言隐喻具有相似性、相同性、差异性、独特性。针对有学者提出隐喻翻译方法有七种的论断,文章就源语至目的语的翻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简约、明晰的翻译方法提升文化差异下的隐喻翻译技巧及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6.
现代认知隐喻观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甲事物认知和体验乙事物,是基于相似性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隐喻的认知不完全受制于语境,还应考虑其形象性、贴切性和对隐喻的熟悉度等因素.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隐喻翻译必须熟悉两国文化,了解源语的隐喻化过程,并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于交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隐喻翻译难以达到“形神兼备”成为翻译难题。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难以互相接近。通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读隐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介绍了三种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旨在使译者在翻译隐喻表达时既能保其意又能保其形。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语言所呈现的认知特点,代表着使用者的认知系统。汉语言富含隐喻,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认知方式。以此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汉语隐喻词汇,并论述在翻译时将其转化成英语时所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隐喻的心理机制探究隐喻翻译的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0.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学派继概念隐喻观及映射论之后隐喻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认知主体通过不同认知空间特征的类比、映射、整合及扩展,构建新的结构,产生新的意义.概念整合视角下的隐喻认知是在概念整合网络中多空间的复杂映射,它是一个动态实时意义的构建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认知思维活动.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认知主体隐藏于隐喻幕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作了更为深入的揭示,对隐喻的认知与解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解释语言体系中的“隐喻化”现象及从多个层面论证“隐喻性思维”。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成为人们对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一个突破。认知隐喻建立在修辞格隐喻研究中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二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范围有很大差别。本文旨在探讨隐喻在人类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富于创造力的伟大作用,并对理解“概念隐喻”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的认知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和研究的成绩与问题后,针对目前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研究存在的文本功能与语言表达研究薄弱等问题,本文从语言结构和主客体认知心理过程两方面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意义和情感跨文化传达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解释语言体系中的"隐喻化"现象及从多个层面论证"隐喻性思维".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成为人们对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一个突破.认知隐喻建立在修辞格隐喻研究中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二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范围有很大差别.本文旨在探讨隐喻在人类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富于创造力的伟大作用,并时理解"概念隐喻"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隐喻已经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认知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概念整合理论同样可以和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融合。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主要是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工具,忽视宏观语境,无法解释新奇隐喻,然而概念整合理论能够弥补这些缺点。提倡建立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连贯的全面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隐喻概念是构建跨越隐喻鸿沟的桥梁。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输入已知的隐喻概念,总结新的隐喻概念,帮助学生注意汉英文化中隐喻概念的不同,提高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隐喻的认知功能出发,探讨了英汉隐喻互译中所要引用的认知策略问题。在分析了中西隐喻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作者进行了英汉隐喻的对比,即指出了英汉隐喻的认知共性,也指出了英汉语言在喻体选择上差异的必然性。然后采用认知功能观重新审视了隐喻翻译的一些策略,区分了隐喻的被动使用和创新认知,并探讨了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作者探讨了认知主义关照下的隐喻翻译问题,提出了隐喻翻译的认知系统观。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广泛应用于汉语和英语中,已与人类的语言文化息息相关,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隐喻能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有时还能起到委婉的目的。两种语言在隐喻使用中有相同之处,因此有很多对等的认知,翻译起来比较容易。但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由于社会习俗、思维模式的截然不同,导致两种语言隐喻使用中有很多的不同,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惑。关联理论是认知应用学的理论基础,对隐喻翻译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给隐喻翻译这一特殊的交际活动提供理论性的方法和启示,鞭策翻译工作者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翻译,以求全面、准确再现原语语义,从而促进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近两年网络上流行的社交网络用语,结合它们出现的时代背景,用隐喻认知理论知识对它们进行探讨,具体分析社交网络用语的含义、特点,并且根据相应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对它们进行恰当的翻译,以此推动隐喻认知下社交网络用语汉译英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加强社交网络用语的使用者、译者、读者三者之间的交流,促进中国社交网络用语更好地传播出去,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网络流行语,从而通过网络来了解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徐慈华  黄华新 《浙江社会科学》2022,(10):109-115+159
问题求解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智能活动,旨在消除特定场景下智能主体当前所处的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隐喻认知作为一种富有想象力的理性,常常渗透在问题求解的各个环节,既会影响我们对问题所处情境的表征,也会触发我们生成各种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求解方案,还会影响我们对问题求解方案的选择以及对问题求解的元认知。隐喻认知在问题求解中的价值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人类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和智慧,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在复杂问题求解中可能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对隐喻的空间映射论与概念整合认知过程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Fauconnier的空间映射论与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并对其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再认识.在再认识中着重强调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相似概念提取的重要性,及隐喻形成后所提取概念缺省的必要性.结论: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的常规和非常规含意划分意义不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