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前期建州女真与朝鲜、明朝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前期,东北边疆民族建州女真部在其发展过程中,两属于明朝与朝鲜朝,其中对朝鲜既主动顺事,又对朝鲜边境进行寇掠.朝鲜对建州女真人采取的是拉打并举的两手策略,既以授予官职、经济利诱等方式拉拢,又参与明朝对建州女真的军事打击;明朝则对于建州女真与朝鲜发展关系既采取限制政策,又站在朝鲜一边,纵容、联合朝鲜打击建州女真部.对建州女真、朝鲜、明朝的三边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彼时东北亚地区的民族关系及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清清王朝的建立者为女真人。明初,女真人分为建州、海西、东海(野人)三部。正统年间建州女真统一三部。明朝末年,建立东北割据政权的后金统治者将女真改名满洲,从此,满族这个名称就出现在我国史籍上,成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满族自明初就已经向奴隶制转化,阶级分化愈演愈烈,并四出掳掠附近各族人民做奴隶。到努  相似文献   

3.
明代女真人,分为海西、建州、东海(明人称作野人)女真三大部分,其下又分为若干小部。建州三卫女真人,又通称“建州女真”。 自永乐元年(1403年)设建州卫,迄清太祖建元天命(1616年)的二百余年间,女真人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也是满族作为民族共同体逐步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建州女真人是满族形成过程中的核心。他们在同汉等族人民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边疆的斗争中,相互依存,互通有无,彼此影响,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明末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黑龙江女真各部,形成了满族.建州风俗保留在新的满族共同体中,满族风俗直接来源于建州女真风俗.因此,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建州女真人风俗的各方面,对进一步研究满族风俗与其源流,及这种风俗对后金和清朝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朝中后期,东北地区女真族已逐渐形成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海西女真在南迁后,逐渐形成四部,史称扈伦四部(也称为海西四部)。扈伦四部中最先崛起的是哈达部,其强盛时所辖范围延褒几千里,女真各部“皆尽服之”,成为女真各部盟主。但强盛一时的哈达部在16世纪后期却迅速衰落下去,并成为扈伦四部中第一个被努尔哈赤灭掉的部落,其衰亡原因值得分析。  相似文献   

6.
今天,满族和汉族使用同样的语言文字,然而,在历史上满族曾经有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满文曾经是清代的官方文字之一。满族后来为何放弃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使用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探讨这一重大历史问题,对于深入研究满族史乃至整个清史,是十分必要的。 (一)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人。明末女真人散居东北各地,各部互不相统,但有共同的语言。一五八三年,女真建州部酋长努尔哈赤起兵征讨尼堪外兰,相继征服董鄂、浑河、苏克苏浒、哲陈、完颜等部,至一五九三年打败以海西女真叶赫部为首的九部联军,完成建州部的统一。随着统一事业的发展,努尔哈赤属下人数不断增多,与明朝官员、蒙古各部的联系日趋频繁。努尔哈赤对没有本民族文字感觉非常不便,乃于一五九九年命额尔德尼和噶盖创  相似文献   

7.
张红 《中华魂》2013,(6):46-48
萨尔浒城因“萨尔浒之役”而闻名。萨尔浒为满语,释为“木橱”之意,形容林木繁茂的意思。萨尔浒原为建州女真苏子河部所辖,城主为瓜喇、诺米纳、奈哈答兄弟三人。万历十三年(1585)左右,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打败瓜喇兄弟,萨尔浒归其所有。  相似文献   

8.
明朝统治下的女真族,分为海西、建州、东海(野人)三部。海西女真辗转南迁,其中一部分移居开原边外,形成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四个势力较强的集团,史称扈  相似文献   

9.
随着建州女真迅速崛起,明朝出于维护在辽东镇统治的需要,开始扶持叶赫对抗建州,建州则联合喀尔喀五部与之抗衡.努尔哈赤起兵前建州与喀尔喀五部友好关系是在共同对抗明朝与叶赫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双方友好关系的建立虽然有其必然性,但其发展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建州女真这一名称,起源于公元十五世纪初年。它用来称呼起先居于长白山东北部后又迁居浑江、苏子河等地的女真部族。建州女真族是今天作为中华民族一部分的满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中世纪史上,女真族曾建立过金王朝,满族建立过清王朝。他们对于我国历史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满族这一名称出现较晚,大约起于公元十六七世纪之交,而满族的前史则是建州女  相似文献   

11.
评析朝鲜对建州卫女真的第一次用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州女真在发展中因与朝鲜的磨擦增多 ,导致当时朝鲜封建统治者对女真用兵。始料不及的是 ,朝鲜对女真的第一次用兵 ,促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和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12.
哈达、叶赫、辉发、乌拉为明代后期海西女真著名的部落,又被称为扈伦四部。它们形成于16世纪中期左右,大致分布于辽河上游和松花江之间。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四部之间形成了既依赖又冲突、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削弱了四部力量的同时,也为建州女真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并最终打破了明朝在东北推行的"藉女直制北虏"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3.
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四十一年(1613),长达二十年的建州征海西乌拉国之战争,是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战争中最长的战争。这场战争具有哪些特点,战后又有怎样的影响,似乎未被引起注意。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早期满洲牛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录作为努尔哈赤时代建州女真的社会组织,是从辛丑年(1601年)开始的。初建时,努尔哈赤只是将原居或迁入建州腹地的女真男丁编成了40个牛录,原有的穆昆制以及周边的臣服部落的组织形式继续保持一段时期。主要在丁未年(1607年)后,努尔哈赤大量“徙民”于建州,穆昆的职能也逐渐向牛录转移;到乙卯年(1615年),穆昆制的性质发生了蜕变,固山———牛录体制确立起来,建州的社会组织基本上做到了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15.
一、后金政权的建立,拉开了皇权斗争的序幕 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建州左卫指挥使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诸部的活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元天命,建立起奴隶制的后金政权。随着后金势力的不断发展,1621年迁都辽阳,又于1625年定都沈阳,继续与腐败的明王朝分庭抗礼,企图取而代之。但是,随着奴隶制国家的确立,争权夺势的斗争接踵而来,一埸争夺汙位的丑剧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慈禧,姓叶赫那拉氏,是古代海西女真叶赫部的后裔。叶赫部和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部矛盾甚深。经几十年的争斗,努尔哈赤灭掉了叶赫。所以,在近代的笔记和小说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即慈禧当政的目的是为了覆灭努尔哈赤创建的满洲,以报叶赫先祖的仇恨。据说,当叶赫被努尔哈赤消灭的当时,叶赫的先祖曾发下誓言,一定要报此弥天大恨。其中发誓人和誓词说法不一,大致有四:  相似文献   

17.
明代辽东马市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辽东马市是我国古代史上很有影响的民族经济交往形式。开设辽东马市是数百年来东北地区开发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与建州女真的崛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马市问题是明清史和东北地方史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明代辽东马市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明代中央政府与女真诸部的政治经济关系,探讨满族兴起的原因,揭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巩固与发展的历史进程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明代辽东马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现代最近的一个朝代,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20年后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明朝被彻底取代,清朝正式建立。清朝出现过三位比较努力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他们把清朝推向巅峰,史称"康乾盛世",从1644年到1912年,清朝统治中国268年,清朝灭亡后,那些贵族皇室子弟,都跑去哪里了呢?  相似文献   

19.
满族的先世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肃慎。金朝灭亡后,原居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一部分迁徙至辽东一带,以建州女真著称;一部分迁徙至松花江大拐弯处,被称为海西女真。明代女真继承金元两朝后进女真的文化,是为原生态文化。明末,女真各部逐渐统一,在此基础上创建的文化既承继了本民族的固有文化,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是为次生态文化。清朝建立后,由于驻防、留守需要及八旗生计等问题,满族形成复杂的散居各地的局面,可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由此发展而来的文化是为再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朝鲜《李朝实录》为主要史料依据,对后金政权建立之前建州女真社会的奴隶制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认为它是一个较为成熟、发达的奴隶制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