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作《东方的故事》有一个作家特意加上的副题:“男女相互阅读的现实主义文本。”无疑,在作家眼中,这部作品是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创作的。但读完作品却让人感到,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品带上了较浓的观念化痕迹。一、小说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偏离首先表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小说描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初中时期就与老师杜永康相互吸引的田秀秀在大学与已有家庭的杜重逢,开始了他们曲折复杂的性爱历程。田深爱杜,愿意为他的事业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希望他离婚而与自己结婚。杜虽爱因,但更愿…  相似文献   

2.
谣曲《项羽》是取材于项羽与虞美人故事的作品,这个作品的部分内容取材于《史记》,但主体情节是日本作家的想象与创作。日本作家想象的部分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虞美人草的传说在中国文学中还是可以找到部分因素。项羽与虞美人的故事传入日本之后,中日作家各自驰骋想象,有趣的是中日作家的想象往往出现暗合的现象,这种暗合的现象是由于中日类似的文化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莫言 《文史哲》2003,(2):149-152
作家的创作态度应该由标榜“为老百姓写作”变为“作为老百姓”写作 ,这样才容易写出好作品。好的作品应该具备的要素是语言的开创性与独特性 ,故事的独创性与多义性 ,思想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高岩 《学术探索》2014,(4):105-109
戏仿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在很久之前就出现于欧美的小说创作之中,但人们对戏仿的评价并不高,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很不严肃的低层次的表现手法。戏仿者在选择素材的时候,通常都会选择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进行延续或者戏谑性地再创作,《哈姆雷特》就是经常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家进行超文戏仿的一部经典作品。本文针对戏仿作品的各个组成要素展开讨论,并结合《哈姆雷特》的现代戏仿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这一类别作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名字对于我国读者并不陌生,他的中篇小说《日日夜夜》和抒情诗《等着我吧》都是我国读者喜爱的作品。西蒙诺夫的创作活动涉及诗歌、戏剧、小说、特写、电影、文学评论等广泛的领域,但是他的创作素材却大都是同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有关的军事生活,所以西蒙诺夫自称是“军事作家”。1966年他在为自己的六卷集文集所写的序言中  相似文献   

6.
生活积累与文学素材的聚集蔡毅文学创作过程就是客观的生活现象变为作家的心理现象,、然后再变为作家的审美意识及其符号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作家的长期生活积累作为基础的。各种生活积累与素材积累构成了创作的预备期和初始阶段。作家从这里开始其真正的创作活动,作...  相似文献   

7.
一、博士论文提要 本论文旨在从创作主体文化心态角度对80年代文学进行系统的考察,展示出对“文学史,即是一个时代的心灵史”的当代理解。论文试图通过对80年代作家所创作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对作家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进行把握,剖析出隐藏在作品和作家创作历史背后的深层作家文化心态。通过对作家们这些文化心态的优长与缺失予以甄别与梳理,对作家们在八九十年代...  相似文献   

8.
1.文学创作中,作家的立意(创作意图)制约着对素材的选择、加工和艺术形象的塑造。立意的高下直接反映着作家的认识能力和精神个性,影响着作品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作家的立意要通过所描绘的形象显示出来。但从文艺创作实践来看,形象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与作者的立意往往出现反差,甚至相抵牾。越是优秀的古典作品,两者相悖逆的现象越突出。作家意欲肯定的人物则成为作品批判的对象,而本意要  相似文献   

9.
独特的创作风格,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风格的形成,往往和一个作家的经历、气质、人格以及他的美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戈悟觉把他的根扎在中国西部大地,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他自信地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并且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创作中力求体现自己的审美理想,这些,都对他小说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戈悟觉以他记者敏锐犀利的目光观察、摄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运用作家的头脑、心灵和独特的审美理想,思考、开掘、升华这些素材,使之成为丰满、有血有肉、具有深刻生活意蕴的艺术形象。他把记者的敏锐和作家的深沉巧妙地“合二而一”了。这使他的作品有一  相似文献   

10.
元代包公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剧中的包公形象是元代人民理想化的清官 在文艺创作中,一些取材于历史人物或流传故事的作品,总是根据自己时代的要求和作家对这些人物、事件的认识来进行创作的。这些作品就当然不是某一具体历史人物活动的再现,而是作家的再创作,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产物。人们的愿望和理想被倾注在作品人物身上,这些人物也就成了穿着古代人的服装,而扮演着现实社会生活中某一类型人物的重要角色,元代包公戏中的包公形象,就是这一类型人物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明代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之一,不但涌现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更形成了丰富的创作理论,这些作品和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绿野仙踪》是清代中叶著名的古典白话小说,其创作明显受到明代小说作品和创作理论的影响,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它的自寓性创作目的是明代小说创作的延续;主要采用的金线串珠式和列传式结构明显受到明代小说的影响;它的语言风格明显受到《水浒传》《金瓶梅》等的影响;其中的许多故事素材都可以在明代作品中找到端倪。  相似文献   

12.
当王蒙大声呼吁作家学者化的时候,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则是以幼儿园阿姨和中小学教师作为自己的生力军,他们的作品洋溢着新鲜活泼的生活气息。然而,鲜明强烈的情感被教育者神圣的使命所左右,无法升华进入更高的艺术层次;把握了敏锐的现实素材却又透出思想底蕴的不足而流于表象的铺陈,这些令人遗憾的现象在儿童文学界比比皆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宗璞的童话创作显得那样与众不同。宗璞家学渊源很深,自幼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后又专攻欧美文学,中外文学兼融并蓄的文化素养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的编创方式,并非传统上所说的“作家作曲、伶人作白”这种形式,元杂剧编演分工不分明,是因为元杂剧的故事间架、说白以及套曲音乐,有大量的口头程式可在表演中创作,所以不必一一写出.杂剧中曲白相生的故事说唱,最终是由伶人在口头表演中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完整的元杂剧作品是由作家和伶人共同创作完成的,故元杂剧的完成式只存在于伶人的表演之中,每次表演都可谓是一次新的创作,都会有新的变异.因而,现存元杂剧剧本没有一部为作家的原作.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袒露自己的心理隐私和人生境遇,自传体小说也成了郁达夫的一个标签.作家对于自身大胆的抒写,无形中为其做传记者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但也给人造成了辨析真伪和提炼材料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作家创作动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表现只有文学家才能表现的“自觉的作家意识”,实际上是一个“为何写作”的创作发生学问题。本文使用这一提法有特定意义,即用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走上文学道路的作家。我们认为,作家为何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风貌和创作质量。具有自觉的作家意识的作家是...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7,(5)
自新时期以来,辽宁满族作家团队立足辽沈大地,扎根人民生活,创作出一批坚守民族传统、高扬家国精神、勾勒历史嬗变、塑造当代新人的作品。这些值得重视的民族书写在乡村叙事中扫描时代辙印,在现实嬗变中刻画人物形象,在故事营造中皴染民族特质。尤其在彰显辽宁满族作家小说的重要元素——故事营造与民族审美的传承方面特色尤为鲜明。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作家果戈理,是鲁迅多次评论的外国作家之一。鲁迅关于果戈理的评论,不仅对于我们认识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成就及其局限很有启示,而且在如何掌握文艺批评原则,一分为二地评价作家作品等问题上,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嬗变特征:宋元时期是说话艺人讲述,文人或书坊主记录整理阶段,宋元话本较多反映市民的生活与情感,按时序讲述一些充满奇异色彩的故事;元末明初至明中叶是文人在艺人讲述的基础上,吸收史书、戏曲的人物与情节进行重写阶段,作家喜爱选取那些创作基础较好的重大题材进行再创作,其思想观念大多来源于前人作品与历史积淀,其中章回小说往往采用"缀玉式结构";明末至清中叶时期,文人作家开始独立创作白话小说,作家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取材,写熟悉的人物和发生在身边的事件,笔下人物与现实中人一样真实和复杂.  相似文献   

19.
以北齐名将兰陵王的历史故事为素材,对原创合唱作品《兰陵王》的表演进行研究,从曲式分析、伴奏情感处理、演唱情感的艺术处理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秀俭 《理论界》2010,(5):130-131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文坛的一位著名南方作家,她的作品讲述了一个个孤独、古怪而又富于悲剧色彩人物的故事。孤独一直被视为卡森·麦卡勒斯小说的创作主题。这种孤独又有它独特的成因,表现方式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