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引入政府能力的思考框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我国政府能力的现状仍然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差距.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政府能力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同时也为我国的政府能力建设提供了崭新的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2.
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加强党的建设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能力;二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三是加强党的党风廉政建设。这三方面的建设直接影响新世纪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相继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分别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两个重大问题.这两个重大问题的紧密结合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两个重大问题有着共同的基础,其结合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两个重大问题的结合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要实现和谐社会,我们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5.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主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够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文化支撑、利益调节机制,增强社会的整合力、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而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趋势,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僵化现象,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策略的实施和网络世界的扩展延伸,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不断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在多元意识形态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地位和理论创新,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创新和运行机制,建造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新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党对和谐社会理论的提炼经历了一个逐步丰富的过程。在新时期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同时也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从执政党的建设角度看,主要是执政目的和执政能力两方面问题引起的。某些领导干部执政目的不正确,搞腐败或仅为小团体谋利益,引起群众不满,同时执政能力低下,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顾此失彼,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只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切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正经历着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在公共服务改革进程中,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质量低下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培育公共服务精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与社会的协作机制建设、建立公共服务能力考评体系是当前我国政府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政务公开的价值主要在于:以权利制约权力、公共责任以及科学决策的价值。针对转型期中国行政生态的复杂性使得政务公开在中国出现了扭曲变形等问题,即:经济价值泛化、制度配套的欠缺、动力驱动的制约,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下,必须将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纳入到政务公开之中,突出政务公开的和谐价值,注重政务公开的价值与特有国情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角色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合理的定位可以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政府应该在转变其职能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均衡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一个公平、稳定、法治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归纳和评介当前有关和谐校园概念的三种观点,对和谐校园进行定性分析,指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公正民主、关系融洽、个体认可和适切社会应是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并就和谐校园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分析了和谐思维的本质特征、构建原则和构建路径。分析表明,和谐思维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提升和思维致向,具有系统和生性、求同存异性、动态平衡性和主次层级性等本质特征。在和谐思维建构中,必须坚持科学性、人本性、实践性、系统性和超前性等基本原则,同时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基础,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和谐思维建构,从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当前人们关注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五个问题:和谐社会的涵义和区分,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主要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和基本思路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身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和谐社会涵义的基础上重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具体方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地研究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绵延久远的社会文化理念.作为中国人民理想的社会模式,和谐社会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重在人文精神的养成,涉及到社会生活、社会阶层、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等很多方面.从文化建设的视野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牵引包括培育良好的文化环境品质、开展经常性的系列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城市精神和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伊斯兰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是构建和谐社会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我们应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共同构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生态责任是其重要的责任.针对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生态问题,从尊重自然规律、强化环境意识、建立和完善政策和法律、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立绿色认证制度、发展生态经济和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政府的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