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在跨世纪之时正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崛起,并将对现今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的崛起并阐述了它的内涵和特征。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面对高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社会生产力,更应该抓住机遇,制定科学的决策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要素,高科技产业成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社会财富的分配出现了新的格局,劳动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面对冲击和挑战,我们要针对国情,在高科技产业和全民素质教育上加大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3.
王经锡  陈凡 《理论界》2012,(2):81-82
企业文化构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性选择,面对高科技产业及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基础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的大趋势,构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理应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之一。我国高科技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应选择合理路径实现东西方文化、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价值契合,以多元价值体系为核心支撑企业文化构建。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高科技信息互联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正蒸蒸日上地在世界范围内崛起。面对网络经济的滚滚潮流,众多学者纷纷投身于网络经济的研究之中。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新家主编的《网络经济研究》(国家"十五"社会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知识尤其是现代高科技知识的占有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一个人、一个企业竞争能力强弱的首要标志。而人才是直接参与知识生产、传播、应用和创新的主体,因而它是社会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进步的根本动力。面对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人才特别是高科技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征高科技创新人才是指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高新技术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在工作中思想敏锐,善于创新,并能够及时掌握和应用新知识,在这种人才的能力结构要素中,智力要…  相似文献   

6.
论知识经济社会中人才的作用与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展望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概念以后,在世界各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成为许多国际会议的主要议题。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智力将是最主要的资源,知识将成为支配所有财富的核心,高科技产业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将转移到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的竞争上。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研究人才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入 2 1世纪的今天 ,学报编辑担负着愈来愈重的传播科技知识的社会责任 ,学报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报的信誉和质量。面对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科技知识的发展 ,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亦越来越迅速 ,出版业作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 ,它既是知识经济的重要产业形态 ,又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面对新世纪 ,学报编辑必须尽快适应时代潮流 ,树立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8.
论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危机管理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依赖性和脆弱性很强的旅游业最容易受各种危机影响,因此应该重点研究旅游业中的危机管理问题。影响旅游业的危机主要有五种,即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危机和公共卫生事件危机。面对这些危机,企业和政府都应该形成有助于旅游业度过危机的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的地位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高校不再处于社会发展的边缘 ,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高校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级人才的摇篮、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与从事基础研究和高科技前沿探索的基地、国家民族和区域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知识和人才的辐射源的作用 ,把培养出来的创造性人才变成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发展条件下的法制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将迎来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同时,我国也将在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下进入一个崭新的法治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会在许多领域形成新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原则。本文着重研究和探讨高科技发展宏观条件、体制构筑、运行机制、承载主体、负面影响及所要求形成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文艺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甚至有学者认为应该取消文艺美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集中暴露出文艺美学话语建构中的问题.本文在反思"合法性"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文艺美学应该面对已然的研究现状和社会文化(文艺)实践,进行话语范式转型,将文艺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处于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的大学生 ,面对新世纪的竞争与挑战 ,由于阅历浅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或疾病。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的对策 ,帮助大学生向健康的心理方向发展 ,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3.
发展高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对世界高科技发展的特点及我国发展高科技战略措施的论述等等。世纪之交,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各国的生存与发展愈加取决于对世界高科技潮流的适应能力。因此,重温邓小平这一重要思想,更加深刻地体会出其蕴涵着深远的国际战略意义。一、高科技发展程度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国际地位早在80年代中期,面对世界高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邓小平就作出了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的战略决策,提出科技实力的发展直接关系21世纪中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他指出“如果六…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知识经济,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一些问题是应该予以澄清的。虽然知识经济以高科技为其着眼点,或是为其核心,然而知识经济并不等于高科技。高科技只是它的一极。它的另一极是基础教育,是全体公民知识水平的全面提高。这是它的立足点。另外,知识经济虽然与信息经济有...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变革中国社会的十大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 ,全面阐述新经济的概念。认为新经济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 ,是当代社会在高科技革命条件下进行的经济调整。它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以多门类高科技产业为支柱 ,以全球经济为舞台 ,并在经济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上都带有新特点的经济。同时又从社会学的视角透视未来中国社会现象 ,提出了新经济变革中国社会的十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斗斗 《学术研究》2006,1(5):55-61
面对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休闲新现象,本文以哲学为基点,并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虽然休闲概念的界定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个难题,但从马克思的思想中可以肯定,休闲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自由时间是休闲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它不是休闲本身,休闲的本质应该体现在对待和处理自由时间上;休闲是一种需要价值建构和培养的活动,反映着人类的生存价值观,所以在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董琰 《理论界》2012,(3):38-40
上世纪90年代至今,当代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即转变时期。本文所阐述的转变主要是基于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科技革命为背景,它掀起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高潮,并以巨大的推动力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使得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竞争焦点为技术创新。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中国该如何面对和行动?本文主要针对此展开论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国家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与高科技产业化 根据西方国家 SIC(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的观点,高科技企业科技人员的比例高出普通制造业5倍,研究费用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则高出10倍到12倍。与一般的科学技术相比,高科技明显的内在特征是:高层次、高势能、高投入、高速度、高风险、高竞争。其中高势能指的是高科技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有极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高科技产业化则是指通过生产开发和经营管理,使高新技术商品实现规模生…  相似文献   

19.
黄家顺 《江汉论坛》2003,(11):72-74
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的知识化、社会经济的市场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给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新的态势、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站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高度,确立物质文明与道德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视角,运用新的思维来构筑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邓莹 《社会科学家》2005,(6):149-150
本文以媒体的自律和理性为研究对象,依照媒体发展水平依赖观念、物质、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手段、文明程度等许多综合因素的制约的认知,以及中国社会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试图探讨面对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媒体应该如何实现理性的自律。文中引入了“理性(reason)”这一概念,旨在说明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它的理念与规范具有相当程度的共通性。媒介并非总是被动的受制于环境,它同时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