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略论正确对待中国古代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各个方面。如何正确对待我国古代和谐思想,是我们倡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我们要认真钻研,深入分析;去粕取精,古为今用;客观探索,排除偏见;全面思考,综合创新;着眼当前,促进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矛盾同一性原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消除物化,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的角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特殊具体的文化层面,即精神文化系统的和谐问题,就是要解决好文化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上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即"文化和谐"问题;二是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来讲,就是要打造一套全新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并用它来促进和保障完整全面的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属人性质,是人类认识自身、自然、社会的重要工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要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哲学社会科学在处理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变革,实现人与思维的内在统一;指导并规约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对和谐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和”成了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总法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天下大齐”,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仁者爱人”,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在人的身心关系上主张,“修身养性”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协和万邦”,追求邦交和谐。先秦儒家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属人性质,是人类认识自身、自然、社会的重要工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要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哲学社会科学在处理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变革,实现人与思维的内在统一;指导并规约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矛盾同一性原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消除物化,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可以概括为:把社会矛盾的正确处理作为提高社会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建设的目标追求;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取向;把消除三大差别作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把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作为提高社会质量与进行社会建设的力量源泉;把协调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作为提高社会质量与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抓手;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宝贵思想是提高社会质量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内在动力.本文以人的和谐发展为视角,阐述了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应反思与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仁爱为本,尊重他人;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人的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一个重要的内容,人的和谐发展论阐述了人的发展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以及它们同外部世界的协调、统一的状态.人的和谐发展包含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从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是:重视人际道德关系对改造自然的作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健全法制,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环境冲突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冲突通过制度的调整可以成为社会的"建设性力量",所以必须对环境冲突的社会功能有深刻的认识。环境冲突的负功能表现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性后果;造成环境主体关系的紧张、对抗,破坏和谐的社会关系,影响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环境冲突的正功能表现在:环境冲突所引起的社会竞争、对抗和紧张状态迫使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寻找清洁生产的发展途径;环境冲突所引起的社会竞争、对抗和紧张状态迫使人们更加慎重地考虑社会组织的形式,建立有效的行为规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永恒追求与归宿——和谐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和谐说到底是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个体人格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永恒追求与归宿.笔者以马克思主义人格类型的三种范式为理论依据,论述了和谐人格是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现实层面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谐人格是和谐社会国民人格的基本范式,和谐文化是塑造和谐人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人与自然和谐可以减少或消除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膨胀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该文从转变思维观念、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公民素质、培养生态人格,合理利用资源、实施生态补偿,健全法律法规、保护资源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五个方面来探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健康的平等性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关键性问题,人类的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从健康不平等与贫病恶性循环、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平等与构建和谐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推进健康平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规定、互相促进且互为因果的双向的互动关系。社会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最优化的社会制度,不仅是人类追求自由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为人的进一步自由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与人的自由发展之间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阐释。和谐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必须努力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着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建设的对象主要涉及的是人,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把关心民众的生理、心理健康作为稳定和谐的评价指标,不断调整执政者的决策行为,才能保证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本文作者认为,可以把健康型组织(Healthy Organization)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评价标准,从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索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机制和标准度量问题.作者提出,健康型组织包括正常的心理状态、成功的胜任特征和创新的组织文化三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发展,但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系统地探索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健康型组织建设的影响机制,不仅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有助于管理科学理论自身的知识创新.为此,和谐社会的健康型组织建设可以从如下六方面来开展研究:各类健康型组织的心理行为的健康标准体系;危机事件的社会心理行为预警系统;转型时期劳工冲突的心理行为机制;企业的员工心理援助和压力管理研究;领导者执政能力模型及开发模式研究;健康型组织文化的形成机制研究.最后,本文提出了实施健康型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