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了“诗可以怨”的观点,对此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论语》原文中透视孔子对“怨”的真实态度。孔子主张只要“怨”是合理的,有助于社会群体利益的,就应该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范围上看,孔子的“怨”是广泛的,包括对违反仁道、不合礼者、遭到挫折与打击时以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程度上看,孔子的“怨”是很深的“怨”,甚至是“恶”。有了怨情,就必须表现出来,故而孔子认为把怨情隐藏起来是可耻的行为,“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孔子肯定了诗可以表现怨情的同时,也就赋予了艺术情感表现上的真实性,“诗可以怨”对后代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由张璋、黄畲编篡的《全唐五代词》,辑得唐五代宫怨词37首。从创作主体情感取向的维度,可分代宫人写怨、借宫人寄怨、代借兼容三类;而艺术表达,主要表现为烘染与描写、铺叙与展延、寄托与比兴等三种方法。唐代宫怨词从取象运思、结构语言上均对唐宫怨诗有所借鉴,而五代宫怨词则已颇具自身风貌。由此,中国宫怨词的历史演进,亦可见其端倪矣。  相似文献   

3.
宫怨文化作为宫人们独特的情感表达模式之一,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真实地展现了宫廷女子细腻的内心世界,再现了女子们凄婉哀怨的心境。本文将从宫怨与四季、宫怨与花草、宫怨与日月文化三种文化意象来探讨宫怨诗的翻译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商人因重利轻别离而使其家人蒙受巨大的感情煎熬,唐诗中有大量表现商妇的愁怨的诗作。这些诗作源于商人职业的性质以及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商人是商妇愁怨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受害者。本文试图从商妇的怨诗作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唐诗中情感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西方自柏拉图开始,经中世纪阿奎那,再到黑格尔,都将感伤视为"软弱的"甚至"病态的"情感加以排斥。席勒关于感伤的论述独树一帜,将感伤提升到理论层面。中国一直有感伤的文学传统,孔子"诗可以怨"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怨"理论正是中国感伤诗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散文的代表作 ,寄托着作者深厚的骚怨情感。这种“骚怨情感”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主要体现为 :一是继承了“山水比德”的审美观照传统 ,二是发扬了屈原的“怨刺”精神 ,三是渗透了积极进取的儒家人文精神 ,四是展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7.
刘禅为蜀汉帝四十一年,本文将其分为三段,即诸葛亮时期,“以父事之”,蒋琬、费稀时期,无为而治,最后十年为帝权失控期。本文认为,从帝业上看,刘禅不失为中常之君;从帝品上看,刘禅是我国历史上肚量大的、节俭的、真正爱民、宁愿自己蒙怨,又却被后人误解千年的仁德之君。  相似文献   

8.
清初三大思想家中唯一有词作流传于世的便是王船山,在船山留下的作品中,《潇湘怨词》最能代表其词作的艺术特色。文章试在充分解读王船山《潇湘怨词》用典情况的基础上,得出王船山词作用典的一般性规律。文章首先探讨了古代词用典的种类、要求以及作用,接着分析了《潇湘怨词》中用典的各种情况,最后沿着船山的爱国情感追溯其词作中用典的文学渊源。分析船山词中的用典并探究背后的意义,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9.
何涛 《南都学坛》2002,22(4):61-63
怨与愤都是指人在同不合理的社会环境发生冲突时产生的情感,司马迁肯定了这种情感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提出“发愤著书”说。司马迁将作家创作的动机归结为“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正是对“发愤”的最好解释。如果说“怨”侧重于抒情在创作上的表现,那么“愤”就是作家创作的动力。“发愤著书”说的提出与司马迁的遭遇及其对“立言”的重视有关。在汉儒们提出“怨而不怒”的抒情标准情况下,此说大为珍贵,在理论上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忆梅下西洲",西洲是美好的回忆,抒情的起点;"西洲在何处"、"鸿飞满西洲",西洲则是对"郎"的埋怨,一怨人不到,再怨信不至;"吹梦到西洲",西洲是凄绝情感的寄望。西洲贯穿首尾,层层推进心理情感的变化,形成《西洲曲》整体"清怨"的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11.
杜牧宫怨诗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宫怨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描写了宫女承恩无望的哀愁;其二,写宫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其三,批判了极不人道的奉陵制度;其四,关注出宫的宫女命运。总之,杜牧的宫怨诗不但范围广阔,而且思想意蕴深刻。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曲、剧等艺术作品和民间故事传说、歌谣等群众口头文艺,以“昭君和番”这一史实为题材者,比比皆是。本文试从“昭君和番”这一史实出发,剖析《昭君怨》之类历来咏叹王昭君的部分艺术作品和民间文艺,对照史册,考证正史与“野史”(民间传闻)之区别,史实与作品之差异;检验《昭君怨》之“怨”从何而来,所怨何事?怨是否为昭君情感之主流?通过逆向溯源,觅求是非曲折,以证实《昭君怨》之类作品的基调和艺术形象,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又不违背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伴侣》2010,(7):54-54
女性朋友中,话题最多的就是各自的爱情,女人情感上的这点事,悲欢离合本是常态,男女愁怨真是等闲。而那些痛到不能说的爱,走又走不了的,都不是什么爱情,不过只是些爱情“稻草”罢了。越想抓就越抓不住,越要爱就越是绝望。  相似文献   

14.
论唐代贬谪文学创作的情感内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唐代贬谪者来说,以反映其贬谪处境与谪居感受及心路历程为内容的贬谪文学创作,是他们渲泄内心骚怨情感,表达谪居心态的一种常用且主要的方式。特别是在对屈原生命遭遇及情感反应的理解与认同、对朝阙的迷恋、对自己道德品格的清白自认、对自身生命现状与生命前景的忧怀、对小人的讥刺批判、对超越现实苦难及骚怨消解方式的探寻等方面,是他们在贬谪文学创作中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和在文学情感生成与表达上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西周厉幽时代宗法制下的二雅怨刺诗作者,与王室血脉相联,其自身的荣辱祸福与王朝政治兴衰之间有着直接紧密联系,由此决定了怨刺诗抒发忧愤情感所持的立场和动机。二雅怨刺诗斥责昏乱败坏的朝政,其情焦灼,其意精诚,深具孤臣孽子之心。表达对王室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自身利益的深刻关怀,是二雅怨刺诗最坚实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6.
安琪 《北京纪事》2013,(2):65-67
黄玉洋是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从上大二开始,每个周六的凌晨5点,他都会准时坐上从保定开往北京的列车,周日乘末班车返回学校。  相似文献   

17.
论钟嵘的诗歌批评标准及其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品》是我国诗论史上第一部专论五言诗的专著。对其批评标准的解释历来有多种意见。钟嵘的《诗品》以“怨”为核心标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情感批评理论体系 ,其他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阐述的。从《诗品》对具体作家与诗歌作品的评述中分析概括钟嵘“怨”的内涵、内容、形式和艺术效果各方面的理解和要求 ,以及“怨”说在诗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的一切风物在仇远《无弦琴谱》中蕴涵丰富内容,如花草树木意象蕴涵的文人趣味,雀鸟飞禽的象征意蕴,山川日月的时空变幻等等。仇远倾向于选择具有阴柔、纤小特性的物象,美感类型上趋向于冷淡、灰暗、萧疏,这和他亡国后“悲”“愁”“怨”“恨”的情感类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的一切风物在仇远《无弦琴谱》中蕴涵丰富内容,如花草树木意象蕴涵的文人趣味,雀鸟飞禽的象征意蕴,山川日月的时空变幻等等。仇远倾向于选择具有阴柔、纤小特性的物象,美感类型上趋向于冷淡、灰暗、萧疏,这和他亡国后“悲”“愁”“怨”“恨”的情感类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秦州杂诗》是杜甫流寓秦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五律组诗,其思想情感是丰富的,可以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探析:一是歌咏山川风物之貌;二是抒写感时伤乱之情;三是慨叹身世飘零之悲;四是流露隐居避世之意;五是抒发牢骚不平之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