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加快构建领军企业创新链是我国科技发展征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然而,目前对领军企业创新链的模式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聚焦产品类型和技术创新路径这两个重要的情境因素,选择四家分属不同情境的中国领军企业作为案例企业,通过对案例企业在其关键产品研发中的创新链部署过程进行多案例比较分析,探究领军企业创新链的模式及其与创新情境的匹配.研究发现,产品类型和技术创新路径对领军企业创新链的结构与运行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在数据资料中对案例企业创新链部署过程进行扫描,分别从创新链的结构与运行视角对不同情境下领军企业创新链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提炼了领军企业创新链的四种模式,分别是:“共生开放型”、“线性开放型”、“共生聚合型”和“线性聚合型”;并采用模式匹配技术构建了情境因素与领军企业创新链模式之间的关联.研究结论可以为不同行业的领军企业根据所处情境有效部署创新链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政府制定创新链相关政策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绩效立方体: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素彬 《管理学报》2010,7(3):354-358
为了弥补基于单一底线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价值取向和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多元资本共生体,应追求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将评价内容、实现环节和评价对象3个维度相结合,构建了绩效立方体模型.最后,设计了企业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矩阵,并进行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同时考虑竞争者进入威胁和消费者行为的易逝品的动态定价机制.依据策略性和忠诚性两个维度,将市场中的消费者分为策略型忠诚者、策略型转换者、短视型忠诚者和短视型转换者四种类型.建立了在位企业、竞争企业与策略消费者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均衡求解与分析,探讨了在位企业和竞争企业的最优价格机制以及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定价行为和均衡收益的影响,深入分析了竞争者的进入行为对在位企业定价和收益的影响,以及消费者策略行为和转换行为与竞争者进入行为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位企业可以依据策略消费者的比例,采取智能的动态定价机制,实行或放弃对策略消费者的跨期价格歧视,最大化自身收益;消费者策略行为会降低在位企业的绩效却能够提高竞争者的绩效;竞争者的进入并非总是对在位企业不利,在一定条件下,竞争者的进入有利于提高在位企业的绩效;在位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自己的忠实顾客,不仅能够应对竞争者的进入威胁而且能够缓解消费者策略行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生态型关键种企业形成研究——基于生态位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生物生态位理论对典型企业群落的企业生态位进行测度,并据此对群落内的关键种企业进行识别;采用物种生态关联度计算方法对典型企业群落的生态、产业关联度进行测算,结合企业群落内的企业类数、有无机构规划和投入等因素,应用因素关联分析方法对关键种企业的存在和作用前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群落内的产业关联和生态关联对企业生态位以及关键种企业的形成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就关键种企业的形成条件而言,无论企业群落规模和企业种数有多大,只有当企业之间在产业链上能做到共生与互补(生态关联)时,范围广、频度高的生态产业活动才更有可能出现,继而作为主导群落内副产品、废料交换的关键种企业才能因此产生.研究结果对认识和把握生态工业发展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卫东  张超  吴勇  库泉  张帆 《管理科学》2019,22(2):112-126
传统的股东单边治理模式难以平衡并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基于共生的共同治理模式满足了这种需求, 而利益相关者共生的逻辑起点是共同创造与分享增加价值.此时, 如何在现有种群规模下平衡利益相关者关系并保持其动态增长成为值得研究的科学性问题.首先分析员工与股东共创与共享增加价值机理, 并运用生物学中的Logistic增长模型构造基于增加价值的利益相关者共生演化一般模型;然后得出员工与股东的劳资共生演化动力模型, 并利用均衡点、依存系数的不同取值对劳资共生行为模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 给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及映射现有的管理实践;最后, 以海尔为例分析了“人单合一”创新模式改革前后劳资共生行为模式阶段性变化及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 验证构建劳资共生模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企业纳税筹划行为对企业经济利益和完善国家税收政策的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完善企业纳税筹划的四种主要方式。四种方式分别是税额、税率、税基和延期筹划,分析了四种方式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各自优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产品生态系统为制造业企业由产品智能向产品生态转移提供了新范式。本文通过对海尔公司和小米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探索了智能产品生态系统协同运行的特征,构建了产品层面的智能生态系统结构,提出了智能产品生态系统的升级路径。研究表明:(1)基于智能化协同价值获取的生态系统是制造业企业产品智能升级的目标;(2)智能产品生态系统呈现出各参与主体之间独立、寄生、偏利、偏害、互惠等关系的共生演化运行结构;(3)系统各参与方通过“产品创新、产品协同、平台协同和网络协同”逐层升级的协同方式实现智能产品生态系统协同演化;(4)智能产品生态系统演进历经生态物种、生态种群、生态群落和生态系统,有逐步升级和跨越升级两种类型和四条路径。本研究为企业构建智能产品生态系统提供概念模型和结构框架,揭示企业智能产品生态系统发展的作用机制和有效路径,并对企业产品智能化转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企业实施生态化经营的内在驱动机制,选择竞争性市场结构作为研究背景,把产品系统分割为满足常规功能的普通因子部分和满足生态要求的生态因子部分,而产品顾客则被划分普通型消费者和具有生态意识的责任型消费这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引入政策补贴变量,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来分析企业产品系统生态化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在利润目标的驱使下,基于对责任型消费群体规模、自身技术经济实力、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企业对产品系统生态因子比例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策略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领导行为对员工创造性差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领导行为是影响员工创造性重要的组织因素之一.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和创造性成分模型,对比分析和论证变革型领导行为和交易型领导行为对员工创造性的差异化影响,以来自10家中国企业的534名员工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验证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创造性正相关,应变性奖励行为与员工创造性正相关;在中国当前环境下,非应变性惩罚行为与员工的创造性正相关,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员工创造性的正向促进作用高于交易型领导行为.最后讨论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东  朱占峰  朱敏 《管理学报》2013,(9):1345-1351
用知识与规则标度的企业组织结构,考察了不同知识能力与规则密度下组织结构的形态,从价值性与适应性2个维度对个体行为展开分析,构建了组织结构对个体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建设智慧型组织对于优化个体行为、提升企业绩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演化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来研究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基于生态学种群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对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阶段进行划分并给出具体特征表现,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动态演化过程可由分段Logistic曲线叠加进行描述,建立最大环境容量模型,对中国1983-2007年的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演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都处于成长期,二者之间互动发展属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 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大于制造业对生产服务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引入三方跨界创新主体建立跨界创新联盟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模型,在分析共生演化模型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的基础上,运用Matlab对不同共生演化模式进行模拟仿真,并以首都跨界创新大联盟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跨界创新联盟生态系统中跨界创新主体之间共生演化的结果取决于共生作用系数之和的取值。(2)当共生作用系数之和均为负时,系统属于互惠共生模式演化。(3)当任意两个跨界创新主体所受的共生系数之和均为正(负),另一个跨界创新主体所受的共生系数之和为负(正),系统属于寄生共生模式演化(4)当任意两个跨界创新主体所受的共生系数之和均为负(零),另一个跨界创新主体所受的共生系数之和为零(负),系统属于偏利共生模式演化。本研究为推动跨界创新联盟生态系统沿互惠共生演化路径升级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相关制度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集团历来是银行最重要的信贷客户之一,它既可给银行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又可能给银行造成重大的损失。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于集团母公司,母公司的信用风险又受其子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基于此,在结构化模型的框架下,根据复合期权和篮子期权原理,构建了企业集团母公司及其子公司违约概率之间的函数,揭示了母公司信用风险受其子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关系。其中,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股权比例作为该函数中的变量之一,可以刻画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关系。数值分析表明,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股权比例是影响母公司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和数据仓库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的问题,提出了Intranet环境下,以数据仓库为中心的企业DSS的总体结构与设计。探讨了基于Web和数据仓库的DSS方法与技术,结合实例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精神被认为是新兴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虽然很多学者认为组织学习在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组织绩效之间起了中介作用,但了解“如何发生作用”的知识要远远难于“是什么”,并且极少有研究给出实证结果。在转型经济中类似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以中国江苏和广东两省的676家新兴企业为被试对象,对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是否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影响组织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在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组织绩效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提升组织绩效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研究银企关系的文献,或从企业融资理论视角间接审视银企关系,或从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理论、博弈论等视角直接分析银企关系模式与行为选择。本文认为,互利关系是融资关系的实质和基础,互利关系的研究应该成为融资关系研究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构思了从利润(能量)分配、市场准入、信息传输、阻尼特征、共生序特征五个维度描述与分析银企共生界面的参数与分析框架,提出了参数的量化方法与计算公式,构建了基于共生理论进行银企关系的量化研究技术基础,并通过实证分析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检验,提出了改善银企共生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Volterra模型的供应链联盟伙伴企业合作竞争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翔芝  王旭  王振锋 《管理工程学报》2010,24(1):134-137,133
为了研究供应链联盟中伙伴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借鉴共生理论。分别就主体均势和主体非均势供应链联盟伙伴企业之间合作竞争关系建立了Volterra模型,通过求解,讨论了合作竞争的均衡解的存在及均衡条件,揭示了供应链联盟伙伴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的动态共生本质。研究结果表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影响均衡值的大小;在主体非均势供应链联盟中,劣势企业在合作竞争中相对被动,对合作溢出的吸收能力较弱;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合作竞争能力决定在联盟中的合作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企业集团的关联企业众多,股权结构复杂,导致银企信息更加不对称,银行对企业集团贷款资金的监管更加困难,企业集团也更有机会产生不按照贷款合约使用贷款资金的道德风险,从而增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企业集团代理人转移银行贷款资金的动机,以及企业集团子公司之间信用风险的传递过程;其次,基于代理人效用最大化原理,分析委托代理合约、代理人风险态度,以及代理人转移贷款资金的道德风险对企业集团子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最后,建立了度量企业集团子公司信用风险的违约概率模型.研究表明,代理人的风险态度、委托代理合约的状态都会影响企业集团子公司的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19.
Eyvind Aven  Terje Aven 《Risk analysis》2015,35(9):1706-1716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ssue of how perform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an enterprise. Often, we see that risk management focuses on goal achievements and not the enterprise risk related to its activities in the value chain. The statement “no goal, no risk” is a common misconception. The main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present a normative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links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risk, and to use this model to giv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best structure and plan the management of an enterprise in situations involving risk and uncertainties. The model, which has several novel features, i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risk management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ask risk management, and personal risk management) and a structure where the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overrules both the task and personal risk management. To illustrate the model we use the metaphor of a ship, where the ship is loaded with cash‐generating activities and has a direction over time determined by the overall strategic objectives.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 the model and related analysis are founded on a new perspective on risk, highlighting knowledge and uncertainties beyond probabilities.  相似文献   

20.
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效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宁  张正堂 《管理学报》2007,4(6):839-843
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设计是薪酬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学者们对于薪酬差距的效应的认识有很大差别:竞赛理论认为薪酬差距可以改善员工工作态度、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行为理论则认为薪酬差距过大会破坏员工的合作关系而有损于个人和组织绩效,这2种观点都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通过对这2种观点的总结和分析对今后的研究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