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儒学正义实现之路是从生命出发,以生命为核心向外扩展,从而对不同维度作出具体的生命实践指引。首先是生命面向自身的生命正义,其次是生命必然要展开的具体活动过程中,即由"生"到"活"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生活正义,再次是不同的生命个体在相互联接中必然要遵循的社会正义,再扩充延伸到人之生命与自然生命之间的正义伦理。由此,儒学正义实现维度指向为生命正义、生活正义与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讨论和实证,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的"绿色经营"与服从企业个体益的经营的一致性,以益于企业去寻找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结合点,从而获得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运作过程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阐述两者虽然具有差异性,但在企业运作结果、使用手段、持续发展等方面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要加强知识管理,确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正作家毕淑敏在北京大学演讲,有学生递上条子问:"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毕淑敏想了想说:"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对你说,人生原本是没有意义的,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赋予它意义。"然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没有追问,毕淑敏没有回答。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长子,台湾成功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夏烈在给高中生的讲座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和本质可以由不同的角度观察:在生物学上,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延续后代,创造继起的生命。生物学是科学,没有性灵,所以在生物学上人类和其它禽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要走"创新型国家"道路的战略决策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关键。所谓创新型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本,主要通过积极引进和内部培养等方式获得。创新型人才的"铸造"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我国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加大的老龄化社会为背景;以国际上普遍认为"实施健康老龄化"是积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总的战略目标为依据,提出了不断地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基本论点,认为使人口老龄化社会成为健康发展的社会、使老年人的生活融入主流社会是全社会的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系统的新特征;然后从技术、制度、文化、人力资源、经营理念五个方面分析学习对企业系统演化的推动作用;最后分析了学习对于企业自身持续发展以及企业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学习是实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七七丧俗是我国社会历史悠久、流传极其广远的俗信.七七丧俗的理论根源,是天体运动和人体生命运动的七日(包括七月、七年)节律;其生活基础,是古人在"天道唯七"规律下形成的许多以七为节律的民俗事象;其发生与发展之契机,是佛教胚胎学说、中阴身学说、六道轮回观念和目莲救母故事;而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则是中国传统社会浓重的重孝重送终的民族心理.七七丧俗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相碰撞相糅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技术手段延长人的寿命,带给人类的并非就是幸福和快乐。它可能会降低生命的质量,消解生命的崇高价值,加速地球资源的消耗,使整个社会年龄老化、智力衰退、创造力下降、劳动力资源匮乏,从而使社会变得更加不和谐,难以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张扬科技理性的同时,也要对科技成果的运用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更高层面的预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生命哲学关涉形、气、神、志四大要素,其中"形"为生命载体、"气"为生命动因、"神""志"为生命主体精神。《淮南子》从道家思想立场出发,对形、气、神、志在人类生命存在中的功能作用展开深刻思考,揭示四者与生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和谐运变的内在规律。对形、气、神、志之间的特定关联,《淮南子》也从生命整体出发,进行系统化的辩证反思,试图通过"人道合一"的根本途径,克服前者所受自然与社会的桎梏,超越长寿延年的世俗追求,实现不死长存、神游天地的仙道化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同时有着三重生命,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指人的肉体生命;社会生命指人的社会存在;精神生命则是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形上思考,是生命最终的精神皈依.生命观因此就是对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这三重生命的观点与看法."贵身"的自然生命观、"虚静"的社会生命观和"死而不亡"的精神生命观共同构成了老子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7.
杨时的生命哲学包含其生命起源观、生命态度和生命修养观、生命价值观和道德实践观、生命栖居观。其生命起源观渊源于《周易》,关于"气"的观点受张载和"二程"很大影响;其生命态度表现为敬畏天命、顺应天命并发挥人的主体性,养气是珍惜生命和个体心性修养的重要方式;其生命价值观为社会道德对个体生命的超越;其道德实践观是对《中庸》之"诚"的践行;其生命栖居观主要体现在诗文中,表现为对天人合一、"曾点之象"、"颜回之乐"的追求,但又充满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8.
厦门时期的鲁迅:温暖、无聊、寻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发展逻辑上的鲁迅研究,遮蔽了厦门时期鲁迅丰富的生命内容.回到历史语境中,厦门时期的鲁迅向世人呈现出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温暖的情怀表现出与"横眉冷对"不同的生命特点;"无聊"是鲁迅对世界的独特体验,体现一位独立知识分子于特定环境中的独特心境:"寻路"是厦门时期鲁迅的生命指向,在徘徊不决中"埋葬"与"留恋"纠缠,温暖与"无聊"厮守.厦门时期是人间鲁迅、"精神界之战士"的鲁迅和清醒的现实主义者的鲁迅身份纠葛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治理的创新、公民社会的发展,民间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步入企业生命周期成熟期的民间社会组织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受传统制度限制、自身企业化程度低、无法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信息化运用不到位的问题,阻碍了组织持续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通过构建政府合作平台机制、社会企业化机制、国际合作机制、新技术搭载平台"四位一体"的源动力发展机制,使民间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中小企业商誉识别系统的理论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是企业的生命,而企业商誉能否得到运用,则取决于识别系统。商誉识别系统有两类:"个人"和"社会"。相比之下,"社会"商誉识别系统更具有意义。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原因,其"社会"商誉识别系统难以自然产生。鉴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设想通过工商管理机关、税务机关等政府机构所掌握中小企业商誉基本信息源的特殊地位,综合组建中小企业商誉识别系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商业化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