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了解康熙对喇嘛教的政策,当然先要了解康熙其人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继承其父顺治成为紫禁城的主人,是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君主。他实际当皇帝六十二年,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才辞世而长眠。 康熙六年(1667年),他以十三岁幼龄亲自执掌朝政。当时,全国规模的明末清初农民大起义虽然已经基本结束,但刚刚从襁褓中站立起来的清朝政权,依然困难重重,百废待举。为了进一步巩固爱新觉罗王朝的政权和加强国家的统一,他开始了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论康熙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在他在位的六十一年(公元一六六二到一七二二年)期间,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国防等方面都曾发生过许多动荡变化,经由他拨乱反正,孜孜求治,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因此,对待这样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应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述。当然,历史上的重大变化和发展,绝非单靠个人的明智才能可以任意操纵安排的,乃是因为这个杰出的人物的活动符合了时代的要求。十七、十八世纪之际,中国之所以变化和发展,乃是由于各族人民切身备尝长期战乱不宁,生产停  相似文献   

3.
清圣祖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励精图治,政绩显著。究其原因,是和他的选才用人分不开的,本文拟就其用人政策谈些看法。 康熙统治的前期,政治上积弊严重。他八岁继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大臣辅政,实际权力掌握在鳌拜手中。鳌拜结党营私,“凡事在家定议,然后施  相似文献   

4.
具有很高声望且即皇帝位呼声最高的康熙十四子、雍正同母兄弟允禵,在康熙去世后被从前线召回,于雍正二年被派往清东陵守护康熙的景陵。他在短暂的两年守陵期间,为了释放苦闷的心情和消解众多守陵人的寂寞,创立了“皇会”。这个由守陵人组成的业余娱乐组织及其演出活动,持续了近两个世纪,在陵寝和周边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通过“皇会”这一历史事件,也使我们窥见到了允禵在守陵期间的遭遇,进而引发了我们对雍正与允禵的关系以及雍正继位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六次南巡,学者多认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治河,兼及了解民俗吏治,也带有抚慰江南士人,和缓民族矛盾的性质。其实康熙二十三年的首次南巡原为东巡,起因于清朝基本完成国家统一,适逢甲子年,仿照《尚书.舜典》圣王泰山巡狩之举。康熙帝东巡之后,临时决定南下视察河工,形成了南巡。所谓首次南巡也只有与东巡联系起来考察,才能彰显出其历史意义。研究康熙南巡,应该将首次与其他几次区别开来。康熙帝首次巡视山东以及江浙是康熙二十三年的重要历史事件,该年也是清代历史上重要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清朝皇帝康熙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人物。他懂得政无大小,得人为本的道理。登基不久,他就指出:“致治之道,首重人才”,(《清圣祖实录》卷44,页11。以下凡引此书,只注明卷数与页码),“治国家者,在有治人不患无治法耳”(卷83,页17)。他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对选才、用人、察吏始终殚心竭力、慎密图维,虽谈不上能知奇士,善驭雄才,但却扭转了登基伊始文治不光的局面,一度“廉吏辈出”(《清史稿》卷111《考绩》),成为他在守成之中兼寓创业之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644年清兵入关,血腥镇压了明末农民起义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当时,社会仍处于动荡的局面。满洲贵族的圈地,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分裂割据势力,威胁着国家的统一;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新疆等地虎视眈眈,清朝版图面临被宰割的危险。面对这一系列社会矛盾,康熙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目的出发,在他执政的六十一年中,采取一系列顺应历史潮流的经济政策,对内发展经济、削平三藩;对外抗击沙俄的侵略,巩固清朝封建国家。本文试图对康熙的经济政策作一简略的探讨,并对他建树的历史功绩作出估价。下面分四个部分来论述康熙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工部等衙门请修筑古北口一带倾塌的“边墙”(即长城)。康熙认为,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因而作罢。这一年的五月,康熙在多伦与蒙古王公贵族会盟结束,返京的途中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这一认识,无疑是正确的,它表现了康熙的远大眼光。他自1662年至1722年,  相似文献   

9.
《惜余鬒赋》是王夫之在清康熙十三年(1674)撰著和康熙三十年(1691)夏季书写给他的学生兼儿女亲家衡阳唐端笏的,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二十年历史了。它与是年深秋王夫之撰写的《船山记》同为王氏晚年绝笔之作。为了深入研究此赋,特将赋主唐端笏,以及是赋的撰书年代、内容题跋、版本流传等情况考述如下,疏漏之处,望识者正之。  相似文献   

10.
<正>在王船山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历史学的研究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其史学思想不可置辩地成为其整个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雄壮宏阔的历史篇章,也是他留给中国文化宝库的一笔巨大财富。他曾经多次题写诗句,“伤心难自遣,开卷是君王”(顺治十二年题),“韶华读史过”,“云中读史千秋泪”(康熙二十六年题),表达他对史学的重视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在康熙二年作<明夷待访录>,提出二十年后交入"大壮"盛世的理想,并设计了这一盛世的蓝图.此后他毕生为之奋斗,其言论或明或隐见之于康熙八年的<孟子师说>,又见之于康熙十五年海昌讲学之时.及至康熙三十三年临卒前一年所作的"破邪论",他仍在遗恨"大壮"盛世之未能实现.全祖望"犹闻老眼盼‘大壮',岂料余生终‘明夷'"的诗句,恰当地表达了黄宗羲一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一世回王:额贝都拉回王,是指清代统治哈密绿洲233年之久的哈密维吾尔族王爷。回王共存9世,在新疆大名鼎鼎。哈密王和清廷的关系始于康熙年间。那时的新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试图反叛清王朝自立门户。1696年,康熙皇帝亲自统兵御驾西征。额贝都拉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终于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康熙的阵营。他不仅拿出物资犒劳清军,还设计擒获了噶尔丹的儿子。  相似文献   

13.
春风已度玉门关——从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前期,从康熙到乾隆时期,国势强盛,版图辽阔。当时的文学对此有较全面的反映。清初,中国与沙皇俄国在东北是以外兴安岭为界,外兴安岭以南尽属中国。顺治十五年(1658),诗人吴兆骞遣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康熙二十年(1681)赦还。他在黑龙江流域生活了二十三年,他的诗集《秋笳集》第二、三卷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军民在东北边疆反击沙俄侵略者的斗争。乾隆二十年(1755)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曾是汉唐西域的新疆北路与南路,又次第收入版图。十余年后,乾隆三十三年(1768),著名学者纪昀遣戍乌鲁木  相似文献   

14.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学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感化里(今安溪湖头镇)人,康熙三年(1664)以试策论举于乡,九年(1670)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直隶巡抚、工部侍郎、吏部尚书,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宦海生涯近50年,是康熙一代具有影响又有争议的人物。长期以来,由于对他贬斥过甚,妨碍了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公正评价。1992年9月底在福建省安溪县召开的有北京、湖北、福建等地学者参加的“纪念李光地诞辰150周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学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李光地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特予综述,供作进一步研究李光地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叶,世界上出现了蜚声全球的三大君主:即中国清王朝的康熙皇帝,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大帝和法国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创造了“康熙之治”,引发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发展高峰,康熙素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界。世界上凡是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和国家,一直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评论着中国的康熙。康熙健在的时候,西方人已经为康熙的聪明睿智和卓越的政绩所惊异。一六九七年,法  相似文献   

16.
一、成书过程 《红楼梦》的写作,大约时间段在康熙元年(1662)之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之前。手抄甲戌本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康熙朝的中期手抄本已经形成,进入脂批传抄阶段。自康熙四十一年至雍正年的三四十年间,原著和脂批本主要是在作者亲属、家塾中传抄。到了乾隆朝作者批者早已故去,他的第三世、四世孙对著作进行整理,并到大城市或庙会去卖。  相似文献   

17.
清代御史谢济世,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屉封建时代的好官。但在官场中,几经沉浮,三次罢官,二次死刑,一生坎坷,备尝辛酸。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人,生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他生活的年代,正当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加强思想统治,大兴文字狱的时期。济世幼年,勤奋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学官惊为神童。康熙五十年(1712),殿试录取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后授检讨。雍正四年(1726),任浙江道御史。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是以阴谋  相似文献   

18.
康熙一生,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抗击沙俄侵略,征讨噶尔丹叛乱,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他的征战筹边诗即真实地反映了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代表着康熙帝诗歌的最高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学遗产。这对于认识康熙带的文韬武略和进步思想、认识全国各族人民为正义事业而团结一致、英勇斗争的献身精神,都有重要意义。康熙帝又是“北方诗派”的一名特殊诗人,他的诗歌除了具有“北方诗派”的共同特征外,又有其独特风貌和内在风骨。  相似文献   

19.
白晋是法国来华传教士的代表性人物,在康熙的支持下,他长年从事《易经》研究。在《易经》的研究中,他沿着欧洲索隐派神学传统,开创了对《易经》的索隐派解释,将《易经》与《圣经》合一解释,企图用这种方法化解礼仪之争以来天主教思想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白晋的做法在来华耶稣会士内部引起争论。最终,虽然康熙仍然支持白晋继续研读《易经》,但白晋的全部作品在耶稣会内部遭到了封杀,白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了。依据梵蒂冈图书馆所藏的重要文献,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天明)映,字元廓,亦字雪君,别号问来居士、结璘山叟,白族,段氏大理高相国后裔,清初云南姚州土同知。他的生卒年不详,据《姚安县志》载;康熙二年出任土同知,康熙十二年去职,康熙四十一年写《鸡足山志》。就此推算,约生于明崇祯末年或清顺治初年,卒于康熙四十年代后期。《姚安县志》说:高映“生性警悟,幼嗜读,过目成诵,博极群书。自性理经济以至玄释医术莫不洞晓,诗词歌赋皆能深造入微。”(《姚安县志》,卷27,第5页)去官后,高(天明)映潜心教学与著述,致力于发展地方学术文化,“造诣高深而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