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型大学人才集聚软环境的研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人才集聚软环境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才集聚软环境是研究型大学的灵魂,是研究型大学未来发展的根基和源泉,是研究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本文通过对人才集聚软环境的研究,阐述人才集聚软环境的理论基础,人才与软环境的辩证关系,介绍了前人在建设研究型大学人才集聚软环境方面的经验,试图找出建设研究型大学人才集聚软环境的基本因素,并介绍了我校在建设人才集聚软环境方面所做的一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科研资源.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在研究型大学与其它科研活动执行主体之间、研究型大学之间以及研究型大学内部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我国应建立公开、公平的政府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发挥大学评估和排序的资源导向作用;优化研究型大学校内科研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科研资源。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在研究型大学与其它科研活动执行主体之间、研究型大学之间以及研究型大学内部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我国应建立公开、公平的政府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发挥大学评估和排序的资源导向作用;优化研究型大学校内科研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4.
论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发展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中坚力量。国际化是区分传统大学与现代大学的重要标志,它已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之一。笔者试对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科学研究方面,承担国际科研项目;教师管理方面,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及出国学习;财务管理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为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提供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5.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在分析新老工业化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非研究型与研究型大学的区别,指出新型工业化是催生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催化剂,研究型大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并在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新型工业化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求,提出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高效而又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代大学萌芽于12世纪的欧洲,然而研究型大学创始于17世纪的德国,1694年哈雷大学的建立开创了现代大学之先河,运用了现代哲学和科学方法,并有意识地强调了研究和学术自由;1737年哥廷根大学的落成,促进了现代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及相关设施的建立,使研究型大学模型初具;创立于1810年的柏林大学开创了大学教育的新纪元,学术自由和教研结合两大原则正式确立起来并成为现代大学的显著特点,研究型大学从此兴起。研究型大学是德国社会的独特产物,是在一种适宜条件下产生的,它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传统大学。因此,对研究型大学在德国兴起进行历史考察,无疑会加深我们对研究型大学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文精神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文精神建设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对研究型大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大学在人文精神培育上存在的误区,并指出人文精神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障碍.由于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主体,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培育尤为重要.基于研究型大学的特点,着重从大学校长职业化,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创建由学术自由、民主治校为核心的制度文化等方面对如何培育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文精神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中国研究型大学联合会对促进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研究型大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美国和英国研究型大学联合会的历史与实践都证明了其对本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研究型大学联合会的发起高校规模应在15~20所。联合会主要承担高等教育研究、政策咨询和行业自律等职能。  相似文献   

9.
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研究型大学建设必须要有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相匹配。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是文献总量丰富,文献保障中心地位突出,开放程度高。构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要有先进的理念、充足的经费、丰富的馆藏和创新的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创业型大学兼具创业和创新精神,充满活力与希望,是能适应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机构。在分析创业型大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创业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创新性、抗风险性、向知识资本转变、主动进取的创业文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可持续性等基本特征,同时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转型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术不彰问题在近年的大学发展中日益凸现并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学术机构与不同专业之松散联盟,大学需要以学术自由作为其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本准则,为学者探究真理和传授知识提供必要保障。虽然大学自主性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国家权力意志的介入而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就大学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而言,保障学术的相对自由,构建一种使大学灵活应对社会发展需要的自由办学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在 2 0世纪 90年代提出举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 ,由此引发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次大发展。在这种背景下 ,通过对大学理念作历史考察 ,结合近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举办世界一流大学存在不足 ,应在办学理念上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政治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社会人的立身之本。全面有效地实施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要求高校政治素质教育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编辑学理论关于大学学报的研究中,一个所谓重要的命题就是"特色生命论".这个命题没有把学报特色与真正的历史使命和功能这个根本关系摆正,难以成立.首先,科学和登载它的学报不一定非要有什么特色,"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其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学报的本质是学术期刊,它的安身立命要求必须按照学术期刊的办刊规律来办刊,放弃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去追求所谓的"特色",是本末倒置.再次,学报不看重"特色",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策划也并不意味着放弃地域文化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以西南石油大学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为例,探讨了基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的创新德育教育思路和方法,认为重视大学精神德育功能的发挥,是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论述了大学精神的时代特征,即强烈的民族精神、厚重的人文特质、坚定的科学理性和勤勉的务实作风,指出大学精神具有导向、陶冶、激励和凝聚等德育功能,应始终注意发挥大学精神德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创建高校中试基地,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缺少充分的中间试验,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阁,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一方面束缚了高校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又使对科研成果望眼欲穿的企业不能及时得到新技术的支撑,这使建立中试基地显得十分必要。高校中试基地的创建,应以学科优势为基础,以市场和科技发展趋势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途径,注重特色和通用性,规模也应适度。这些可视为高校创建中试基地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试论网络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 ,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 ,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 ,网络化的浪潮也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文章认为 ,要加强网络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度重视校园信息网络的发展 ,加强引导 ,强化管理 ,努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开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阐述校务公开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运作、发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目的在于加快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高校管理上层次、上水平,推进高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校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我国高校逐渐开始实行校院二级的管理模式.国内关于二级学院内涵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国外对高校管理体制等内容的探索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珍贵财富.正确处理高校校院两级关系是加快进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其重点在于处理好校院两级的人权和事权、校院两级的财务和分配、院校两级教学科研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是一个民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人类的物质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弘扬。大学生是专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引导大学生弄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核”和外在表现有那些?培养大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应是高等教育的重任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