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两千多年来中外的论者们对他毁誉纷纷,弄得莫衷一是。看来,如何正确认识秦始皇,对这一历史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恰当评价,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评价秦始皇,意见不可能是全然一样的。这就需要坚持关于学术问题的“百家争鸣”方针,允许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参考一下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对秦始皇的全面评价,是很有益处的。而且鲁迅如何评  相似文献   

2.
不知是文字附会意象,还是意象附会于文字本身,自从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国嬴政登基称“始皇”以后,“秦始皇”一词立刻成为历史政治学与词语学领域内引人注目的词条,历史政治学领域内的“秦始皇”不待言矣!“二千年之政,秦政也”。唯词汇学领域内的“秦始皇”令人费解,言及“秦始皇”一词,人们总与“残暴”、“专制”、“滥杀”等一系列带有贬意的词视为近义或同义。似乎“秦始皇”之帝号为嬴政“逐毁先王之法、灭礼仪之官、专任刑罚”等人格的标志是嬴政借此来炫弄淫威。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自孝公时就采用了商鞅的法制路线,重耕战,轻教育,甚至根本否定文化教育的作用。韩非就说过,“故明主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  相似文献   

4.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论的一个领域。同一个历史人物,为什么会有种种不同的评价?一是见识上的高下,二是资料上的丰寡,三是判断的当否,四是爱憎标准的不同。“知人论世”是评价历史人物重要的方法论之一,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去“评价”历史人物,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论定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善恶是非,一是察其言而观其行,二是看其是促进还是阻碍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既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马克思曾经借用爱尔维修的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一切伟大的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同时又都以不同的作为来回报自己的时代。我国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代替分封制、政治经济大一统代替诸侯割据分裂的时代,急需自己的伟大人物。秦始皇正是这个时代的产儿,他以杰出的作为回报了自己的时代。评论秦始皇曾经出现过简单否定、一概骂倒的错误倾向;在推翻旧案、重新评价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时,又出现了把秦始皇抬高到不切合历史实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赢政,汉高祖刘邦,都是推行法家政治的、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秦末农民战争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期以来,由于“四人帮”在史学领域的捣乱和破坏,在研究秦末农民战争和这两个法家人物推行的法家政治之间,特别是有关这次农民战争的起因、性质和作用问题上,散布了许多反动谬论,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必须加以批判和澄清。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史上,很少有可以与秦始皇的影响相提并论的人物。他功大过亦大,历来毁誉褒贬都十分激烈。为这样聚讼纷纭的的历史巨人作传,又要写出他所经历的整个时代的概貌,实在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他著史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秦始皇本纪》可以说是贯彻这一宗旨的一个典范。司马迁以他如椽之笔,以不足万字的篇幅,给我们展示了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建立前后四十余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把秦始皇这个在历  相似文献   

8.
对秦始皇“坑儒”的研究,从汉代即已开始,陆贾、贾谊等人均有论述。然而,千百年来,众多的史学家几乎一致认为,秦的“坑儒”完全是一种政治行为,它与“焚书”一样,是秦始皇加强封建文化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我们认为这种传统的看法是不全面的,值得重新讨论。认为秦之“坑儒”是一种政治行为,实际上是对秦始皇的拔高。可以相信,这种拔高多半不是故意的,问题主要在于研究方法上的缺欠,即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当着一种标签随意张贴,生搬硬套。应当肯定,阶级分析法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法则之一,这一科学方法本身是无过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史家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历史研究时是否  相似文献   

9.
两千一百多年前,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初步统一的封建国家,这就是秦始皇领导建立的秦王朝。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然而,这样一个颇有新兴阶级革命朝气的王朝,在统一中国之后不久就灭亡了。这样一个历史现象是怎样发生的? 历代的孔孟之徒,在这个问题上制造了大量的谎言。他们把秦王朝灭亡的原因,统统归罪于秦始皇,归罪于秦始皇的法家路线。这全然是对历史的歪曲!  相似文献   

10.
论贾谊     
贾谊,是我国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文学家。他虽然只活了三十多岁,但流传下来的作品编成《新书》的,就有近六十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各方面,范围很广,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的影响。鲁迅曾指出:贾谊的作品“与晁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这样一个人物,在儒法斗争的历史上,究竟属于哪家营垒?历史上的一些传统看法,往往将贾谊划入“儒林”。有的甚至认为:“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翻一翻贾谊的文章,特别是《过秦论》中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秦始皇的评论,确也讲了一些颇带儒家气味的话。但是,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分析,我们就会看到:贾谊不是孔孟之徒,而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法家。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政论家孟子,提出了一个“法先王”的政治主张。他的这个主张,影响是大的,反对者有之,肯定者有之。荀子和韩非就持否定的态度,而先后提出了“法后王”和“法新圣”的主张。可是,在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从汉唐到宋明,有的改革家、思想家和政论家,又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肯定。如王安石上书宋仁宗说:“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帝王中,隋文帝杨坚一直是为封建史学家所竭力推崇的一个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时期,历史上还有所谓“开皇之治”的誉称。近年以来,有些同志亦曾撰文评论,给杨坚和“开皇之治”以很高的评价。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望能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3.
秦代有文还是无文?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存在着极其尖锐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问题。儒家恶毒攻击秦始皇“以反古逆乱之心”,“焚诗书、严法令,为祸于天下”。北洋军阀及其反动文人,出于他们反革命复辟的需要,竭力扶起孔孟之道的僵尸,步历史上反动儒家的后尘,诬蔑、攻击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毁灭了中国文化”,造成了秦代无文等等。面对北洋军阀及其反动文人洋奴买办尊孔读经,攻击秦始皇的反动叫嚣,鲁迅以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在1926年发表的《汉文学史纲要》中,特立专章,高度评价了以李斯为代表的秦代文学,肯定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功绩,给于北洋军阀、洋奴买办的复古倒退的反动行径当头一棒。迎击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国内开展了关于世界近代史体系问题的讨论,颇受启发,下面谈些粗浅意见。一、要贯彻史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它是要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中外历史学家编写历史都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中国的史学传统是“以史明道”,“将施有政”。孔夫子作《春秋》是为了“上明先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使乱臣贼子惧”。我们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同样是这个道理。我们编写世界近代史同样要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  相似文献   

15.
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秦始皇,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但是他死后,代表奴隶主复辟势力的宦官赵高篡夺了政权,尊儒反法,改变了秦始皇的思想政治路线,秦二世、赵高对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革命战争爆发了。在它的革命权威号召下,“天下云集响应”,各地农民武装“从之如流水”。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二世的统治,推  相似文献   

16.
本篇选自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公元前280年——前233年)的著作《韩非子》,是韩非从进步的历史观出发阐述法家政治路线的代表作。蠹(dù杜)是蛀虫。五蠹是指反动的儒家(学者),高谈阔论的纵横家(言谈者)、带剑行刺的亡命徒(带剑者)、逃避服兵役的人(患御者)和投机营利的工商奴隶主(商工之民)。韩非把儒家列为五蠢之首,无情地揭露了他们“法先王”、“行仁义”,而无益于耕战,有害于社会,破坏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妄图开历史倒车的反动本质,坚决主张取缔五蠹。同时提出了变法革新、严明赏罚、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用战争统一中国等政治主张。显示了韩非的战斗精神,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愿望,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篇文章深受秦始皇的赏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地出现过皇太后执政的事情。但作为一个皇后,当皇帝在位时,就临朝执政,皇帝死后,又正式做皇帝的,却只有唐朝的武则天一人。对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评价,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孔孟之徒总是用最恶毒、最污秽的语言,咒骂武则天是“狐狸精”。而历代进步的政治思想家,则称赞武则天是“圣后”、“明王”。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评价武则天这个历史人物呢?最近我们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查阅了一些资料,作了初步探讨。仅就有关武则天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我们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 子婴继秦二世之后,执秦政四十六日。虽然在位日短,但作为一位君主,也算是个较为重要的历史人物。然而子婴与扶苏究竟是什么关系,至今未有定论。《辞源》在“子婴”条下解释说:“子婴:秦始皇长子扶苏之子。”《辞海》也说:“子婴:秦始皇孙,扶苏子。”另外,《中文大辞典》等也都持相同的观点。 我们认为这些辞书的注释是错误的,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9.
周人在对殷亡周兴的历史进行反思中得出以下认识 :国家的兴替是由天命决定的 ,得天命者兴 ,失天命者亡 ,天命转移的唯一依据在于统治者能否固守其“德”。而周人的先王就是因为具有上天所喜好的这种“德”而得到“天命” ,因此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帅型先王”、“古训是式”的政治原则 ,试图通过向先王学习 ,谨守其德 ,以保证天命永远地驻留在周人身上。这种尊祖守旧的思维方式势必将周人引向政治观念上的复古  相似文献   

20.
《李德裕文集校笺》新版问世。在此次新版修订中,我们仍然沿袭初版原则,把治国之策及其政治实践作为评述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突出李德裕的政治事功及其历史地位。历史人物及其撰写的历史文本在特殊时代有其特殊意义。对李德裕文集的校笺涉及对于牛李党争以及作为当权理国宰相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