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汉藏族学生英语交流意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作为一项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比较研究,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汉、藏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交流意愿的异同,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汉、藏族两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两民族学生英语交流意愿的总体趋势呈现不均衡性和各自的民族特点,提出了针对不同民族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跨文化适应力调查问卷对青海藏族青年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情感、跨文化态度、跨文化能力四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藏族青年跨文化适应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态度影响力最大并且在年龄、性别、生源、专业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青海藏族青年在早期难以获得系统的本民族文化,在青海的高校环境中,他们缺乏文化适应的主动性,需加强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作用,以有效地改善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三个环节--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概括了在个体层次上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民族意识是民族关系水平的微观反映,同时一定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好坏也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化机制成败的反映.因此,要重视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入手来探讨促进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的竞争,乃是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的竞争。因此,一个民族的繁荣、兴旺和富裕,和该民族智力开发的程度及人才的多少有关。本文仅对藏族智力开发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藏族的智力开发之所以有必要,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首先,这是藏族同胞社会化的需要。藏族同胞的社会化,指的是每一个藏胞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即自出生后接受和学习社会文化和现代行为模式的过程。众所周  相似文献   

5.
宗教行为是宗教奥义的物化形式,并以自己的存在诠释和体现着宗教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宗教行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对土族个体而言,贯穿于其社会化过程的始终,并对土族个体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因而,特定的民族文化,对该民族个体的社会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即它是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意识和民族灵魂的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西藏和平解放后,大批藏族青少年纷纷来到内地学习,这是党和人民政府培养藏族干部的—项重要措施。1952年以来,先后在我院学习的藏族学生共有一千人左右。这些学生都是新西藏未来的建设者,他们迫切需要学习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蒙古族富余劳动力群体走进现代民族城镇,接受主流社会的洗礼,并且一度出现融入主流社会指数偏低的局面,究其原因,是由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不充分造成的。据此,少数民族成员在实现本民族社会中的初始社会化的同时,还需要在主流社会中实现再社会化,这是他们完成社会化的两个过程。蒙古族富余劳动力走进现代民族城镇后就要走后一个社会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级藏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指标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藏族学生除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和身体素质指标的中长跑优于其他民族学生外,其他均低于或近似其他民族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藏族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安排训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成都市藏族流动人口状况为例,在"内地藏族流动人口研究"课题组的系列报告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内地的藏族流动人口对汉藏民族关系的影响。文章认为,汉藏民族"双向或多向自主流动"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相当数量的西藏和其他四省藏区的藏族民众移居或到汉族聚居的内地大城市谋生,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群众自由迁徙权利的充分保障,更重要体现了藏族民众对国家赋予的公民权利的认同,对与汉族等其他民族的跨区域性的和谐共存报有相当信心,体现了当前汉藏民族关系的融洽度。  相似文献   

10.
王瑜  侯玲 《民族学刊》2014,5(5):70-77,122
近年来,在四川省双流县求学的藏族择校生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他们在获得内地重点中小学校优越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跨地域、跨文化背景下求学中的一系列的文化适应问题。以就读于双流县境内几所重点中学的甘孜州籍藏族择校生为个案,调查他们在全新的学校教育环境中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三方面的文化适应状况,分析其文化适应困境问题如“消费超支”、“低学业成就”、组建“小团体”,在此基础上与以往相关研究成果对话交流,以便教育主管部门对就读于内地的少数民族择校生这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学习风格研究表明不同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产生重要影响。内地西藏班校作为国家提出教育援藏政策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行藏族学生到内地集中学习的办法,而这种集中异地办学的方式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风格产生影响。本文结合一次关于在三所内地西藏班校高中学生的文化生活的适应性问卷调查,分析了对于学生学习风格影响的一些因素并简单论述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16,7(4):56-61,117-119
The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de-pendence arising from emptiness of original nature;of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mind, and, the equality of all sentient beings are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tenets held by the different schools of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y all have profound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Through various ways, including belief, promotion, advocation, and education, these three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are subtly integrated in most Tibetan people’s ideological structure. This helps them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purify their minds, and promote their realm of life. As a result, it helps them to deal well with human rel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it promotes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ibetan society. In today’s society, although so-cial conditions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these three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st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in Tibetan areas.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对川滇边藏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不仅屯垦、练兵、设官、通商、开矿,还大力兴办教育,既办普通学校,又根据《奏定实业学堂通则》的规定,择宜兴办了实业学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为培养生产建设人才,开发边疆民族地区资源,补充抗战物资力量,采取措施发展职业教育.与其他地区相比,川边藏区的职业教育产生较晚,发展规模不大,培养人才有限,但它在藏族教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一些办学形式和特点,对于当今藏区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银林 《民族学刊》2016,7(4):62-69,120-122
Jonang is one of schools of Tibetan Buddhism. In the writings of the historians, Jo-nang is listed after Nyingma, Kadam, Skya, Kag-gu, and Gelug, or is even listed with the smaller lineages, such as chod, gcod-Yulh, and shalu. However, its “zhentong”( view of the emptiness of others) , as “an unique idea on the emptiness in Tibetan Buddhism”,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相似文献   

15.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11,2(2):48-54,86
藏传佛教不仅对人的生死之因及人的生死的本质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深刻揭示,而且又对人的生死的状态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说。藏传佛教关于生死问题的系统论说,主要是从哲学意义上的解读,因此是一种智慧之说。与此同时,它还将人的生死问题同轮回解脱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以此寻求摆脱轮回之苦的出路,从而充分凸显出了藏传佛教对世人进行终极关怀的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16.
西藏小学双语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是基于作者在2003年在西藏几所小学进行社会调查,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搜集的部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的。主旨是为了揭示:(1)在人类学、教育学领域梳理有关双语教育的普遍性理论;(2)当前西藏的双语教育状况;(3)老师、家长、学生和校长等群体对当前双语教育的观点和立场;(4)联系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个人发展前景、民族文化保存和继承,藏汉语在学校教育中的如何界定和评估问题;(5)分析学生的社会和家庭两个宏、微观社会语言环境。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亦即文字采访记录和数据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扫盲教育是一项非长期性而又具有实用性、基础性、工具性的系统工程。推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妇女的扫盲将是未来扫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抓准扫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妇女扫盲力度是扫盲工作抓出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藏区中小学汉语教学现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区中小学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教学必须从其学科性质出发,把握藏族儿童汉语学习的规律,充分体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自身的特点,提高藏区汉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