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化遗产创业是文化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可行路径。大运河文化遗产创业面临着公众认知滞后、制度环境复杂、文化产业链不完整等诸多挑战。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创业需要优化顶层设计,推动文化创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  相似文献   

3.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涉及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省市主动作为、自觉担当,各自呈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本态势和行动方略。基于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现状的客观描绘和差异比较,阐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七项评估和八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沿线分布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现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利用,不仅是当代非遗保护的目标指向,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关键要素.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终点的杭州拱墅段,在探索大运河非遗活态传承利用的路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有效地盘活了与非遗相关的地方经济发展业态,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并带动了区域百姓就业,其经验对于运河沿线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是在理论研究中和具体实践中需要阐明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不是对整个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进行探讨,而是对北京地区的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从时间、空间和包含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时间上看,北京地区的大运河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甚至可以到战国时期;从空间上看,北京地区大运河广泛分布于通州、朝阳、东城、西城、海淀、昌平、顺义、怀柔、密云等区域;从内容上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包括保护与大运河相关的各类文化遗产、涵养以大运河水系为主的生态系统、恢复并完善大运河的交通功能、适度完善以文化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功能.  相似文献   

7.
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融入学校教育,这是响应时代号召的需要,是践行办学使命的需要,是弘扬地方文化的需要.新时代,学校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运河文化;教师要在教研中发挥专业特长,弘扬运河文化;学生要在校内外活动中积极实践,传承运河文化.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从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揭示了生态建设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从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角度上提出了矛盾的解决方案.文章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观的角度,综合分析如何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嵌入生态维度,理论引领和规范建设中的问题,为大运河文化带的生态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引领、融合交汇功能,是创造性、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的重要内容,更将有助于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促进功能定位的匹配,在战略互补、强化和制约的过程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效衔接的主要内容。江苏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科学性保护、创造性传承、合理化利用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规划统筹,健全联动建设机制,打造文化名片,强化多样化的统一,推动创新创意,实现产业活化转型;应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资源整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三生深度融合,实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而成的民族瑰宝,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特殊重要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节日文化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着节日氛围的淡化、传统节日商业化等新的挑战,传承与发展传统节日文化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力量、鼓励农民自觉提高文化素养、挖掘农村特色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保持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命力,从而更好地丰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内涵,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江苏是我国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行动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必要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相结合,将“合作”的理念融入大运河文化带的治理及创新中。在深刻把握“共建共治共享”内涵的基础上,从保护和开发治理两大维度对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刻解析,发现目前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多头治理条块分割,保护及利用矛盾不断;沿线发展步调不一,开发同质化问题严重;地方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导致运河资源过度化开发;公共参与机制不足,缺乏多元主体合作平台。面对上述问题,亟须搭建协作平台,以新技术引领治理创新;激发多方参与,建立网络化的治理体系;分设城市功能区,形成特色地理标志;形成区域联动,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加大文化宣传,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14.
15.
自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化以来,传统节日的保护工作多层次地展开:政府决策导向、社会媒体推介传播、学校教育普及等。其中,作为基础工作之一的高校人文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对普及民俗知识、培养青少年文化自觉、传承节日文化有积极作用。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对传统节日文化如何在大学生中普及和深入教育进行了探索和思考。这对完善传统节日教育与科研体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苗族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试图从苗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文化传承的特点、社会变迁的境遇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这样一个问题 :传统的苗族文化有着自己有效的文化保存机制和传承机制 ,因而其文化体系一直保持着整体性和主体性。然而今天苗族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变迁瓦解了传统的文化保存和传承机制 ,这使得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的角度对传统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这三者的关系进行梳理 ,并提出当前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7.
大运河文化建设具有挖掘文化、保护遗产、修复生态、整合资源、塑造品牌、融合文旅等功能作用,目前存在处于浅层发展阶段、遗产保护碎片化、文博场馆存在局限、文旅产品有待完善、品牌形象塑造分散、环境保护修复存在难题等问题。大运河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下发展理路:加强文化挖掘与遗产保护,充分彰显特色与优势;实现分区互补与资源整合,优化产品质量与结构;推进文旅融合与品牌塑造,构建市场形象与共享;以重大事项与重点工程为驱动,促进环境保护与景观美化。以此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隋唐大运河郑州荥泽枢纽申遗与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隋唐大运河郑州荥泽枢纽遗址进行了考证和研究。经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遴选考察推荐,其成为中国大运河申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中国大运河申遗河南郑州段的历史空白。提出了对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具体措施,为推进中原经济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藏医药作为藏民族文化精髓之一,既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书写了医学史上灿烂夺目的篇章.藏医药文化以"三因学说"、"五源学说"、"医算结合学说"等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为核心,该知识体系又与藏传佛教、哲学、天文、物候、民俗等文化门类互相联系.因此,藏医药虽属于医学体系,但透过它的发展过程和文化内涵来看,它更是藏族人民文化的结晶.目前,尽管对藏医药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传承人的培养、医古典籍的搜集、整理和标准化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市文物部门提出的“三个文化带”,经中共北京市委党代会和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内涵不断得到完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已经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举措.“三个文化带”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关系密切,从北京历史发展脉络来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城市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史称“神京右臂”;长城不仅是中原农耕民族与西北草原民族融合的前沿阵地,也是南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还是北京作为国家都城的重要屏障;中国的大运河始终向着首都修建,尤其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更是体现了大运河与国家首都——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紧密联系.由此,“三个文化带”建设的内容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高地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