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迪欧提出的数学本体论关注到未来元宇宙空间背后最重要的算法结构,这为我们探寻元宇宙空间建设的本体论与行动哲学问题提供了启示。巴迪欧通过综合德里达和德勒兹的思想,把“事件”看成一种内涵的“外溢”,即一种断裂性的统一,或基于“一”的“多”。元宇宙空间是以物理空间的例外状态而出现的,因此元宇宙空间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新的“事件”。在元宇宙空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一些数字习惯的形成或数字意识的自觉往往与关键事件密切相关。巴迪欧所主张的元政治学,体现的是主体在事件中发现真理和建构真理的过程。因此,未来元宇宙空间的构建同样需要引入元政治学。在积极数字事件和消极数字事件的发生过程中,主体忠实于事件及其所定义的真理,能为元宇宙空间的形成提供真实可循的真正努力。巴迪欧关于共产主义假设的讨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刻思考元宇宙空间发展过程中正在加剧的贫富分化和政治极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方东美的哲学思想意境高远,他本理性的情操刻划意象中的世界,其生命本体论可说是一种审美价值论;他把客观认知与价值欣赏融为一体,揭示立体的认知世界;他以艺术手腕点化真理,其哲学意境正是一种"诗化意境";他所追求与阐释的道德情操,体现了儒道墨三位一体的道德精神;他强调哲学家应具宗教家的情怀,把宗教与哲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电影大师黑泽明一生共拍摄了30多部作品。他的电影充满了强悍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西方媒体曾盛赞他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这话说的千真万确。莎士比亚只有一个,黑泽明也只有一个!在技术层面,他对今天的电影有着伟大的、超越旁人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力;而在哲学、人性、宗教等方面他也通过电影的形式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发人深省的画卷!他是一个伟大的东方人,他终其一生都在苦苦地思索和钻研,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黑泽明成为世人敬仰的大师,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他特有的电影艺术和戏剧人生。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艺术本源论以其独特视角,探讨了艺术理论根本问题,尤其他关于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艺术“建立世界”和“制造大地”的根本特征、艺术的非对象性存在以及艺术“让大地成为大地”的论述深刻独到,为我们反思传统艺术理论模仿论和现代艺术理论主体论以及它们的主客体架构模式,探讨当今艺术理论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及其走出这种困境的出路,提供了艺术本体论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的艺术哲学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由于其所述对象的感性形式而易为人所忽视;然而离开其内在的主体性原则,黑格尔艺术哲学的种种议论便失其所据。因此,澄清其本体论原则,尤其是通过对两种流俗的艺术哲学倾向的批判而达到黑格尔的基础,便成为理解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必要前提。同时,黑格尔本体论内部同样包含着超越其自身的可能性,这一点尤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哲学所洞悉。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5-12
梳理巴迪欧文本中与海德格尔相关的概念逻辑,可以发现,在柏拉图转向、现代性问题和语言的真理性三个方面,两位哲学家的理论存在关键分歧点。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是哲学蒙蔽的起点,巴迪欧则认为柏拉图代表了数学本体论的发端;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技术的计数逻辑表征了西方思想的终结,巴迪欧则认为"计数为一"是本体论的一个决定因素;海德格尔认为诗性语言解蔽真理,具有哲学上的优先权,巴迪欧则认为数学语言的减除运作才能带来真理,并定义诗歌。巴迪欧拒斥海德格尔所创立的"诗人时代",他强调数学本体论与主体的运作,不断促发无限真理。  相似文献   

7.
加缪的“荒谬”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生的意义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加缪(Albert Camus 1913-1960)是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哲学是一种典型的道德哲学。如果说萨特通过现象学本体论揭示出伦理学的意蕴,那么,加缪则是完全抛弃本体论而直接地把伦理问题作为哲学的中心。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问题,人为什么要活下去,此生是否值得活,即“生命意义的问题是诸问题中最急需回答的问题。”本体论问题,地球或太阳哪一个围绕着另一个转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无关紧要。从未见过为本体论原因去死的人,伽利略曾经坚持过科学真理,但一旦当他穷困潦倒,他就放弃了自己的主张。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做得对的,因为为真理去遭火刑是不值得的。但是在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由对海德格尔艺术真理观的几篇批评文章谈起,在澄清了对海德格尔的某些误解之后,将问题引向"作品中的世界"与"作品的世界"的矛盾关系.本文认为,海德格尔的最大失误,在于他没有放弃将个别审美行为视为孤立的启示性事件的模式,他眼中只看到单个作品,一方面阐发对艺术普遍本质的理解,一方面赋予眼前的作品以杰作的地位,把这当成是原初真理自行显现的超越性时刻,中间不需要经过作为整体的艺术世界.事实上,在作品中可以看到的只是作为"形式之意味"的"真理",这种"真理"可能出错,对它的阐释也可能出错,只有那个与艺术作品的整体相关的真理并不出错,因为艺术正是以其整体参与到澄明与遮蔽的永恒争执之中.  相似文献   

9.
阿兰·巴迪欧认为政治是一种生产真理的程序,但与科学、艺术和爱这三种"贵族的"真理程序不同,政治属于"集体的"或公众化的真理程序。巴迪欧的政治观建立在他的事件哲学的理论基础之上,而他的事件哲学又与现代数学中的集合理论密切相连,故而本文首先立足巴迪欧的事件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情境和事件等核心概念引出政治事件,然后对政治事件生产真理的程序进行分析,着重阐明了巴迪欧所提出的构成生产真理的政治事件的三个条件,即集体的、普遍的,最终生成平等与同一。作为生产真理的政治程序,它具备三种无穷大,即情境(政治情境)的无穷大,情境状态(国家)的无穷大,以及针对情境与情境状态之间差距的规定的无穷大。这三项最终在政治事件中归为1,它指代同一与平等,用数学表达式,即"σ,ε,π,π(ε),π(π(ε))■1"。  相似文献   

10.
理性对"终极关怀"的追求构建了西方本体论哲学的传统,但本体论哲学囿于其终极思维使本体论哲学关注的主体在哲学研究的历程中表现出在超验和经验的世界中游离的特质,反映了本体论哲学的终极思维嬗变的轨迹及其近代趋向.  相似文献   

11.
爱因汉姆在《电影作为艺术》中将电影元素与现实物体相比较得出“六大差别”。爱因汉姆关于艺术的根本观点及阐释逻辑为艺术的标准在于形式,形式的原因在于生理机制,这种认定超越了真理的界限。其艺术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分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联系,对高级别的运动形式作了低级别运动形式的伪解释。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将自己的新哲学建立在“感觉的真理”之中。他以人本学为理论基础,在对过去宗教神学与思辨哲学的批判中,从认识论的层面确立了“感性第一”的哲学原则,规定了思维与存在的主体中介统一;从本体论的层面证明了感性只作为其现实本身而存在并不为人的主观思维所规定,同时人也是作为感性的实存与外界现实构建对象性关系;从方法论的层面阐释了感性对象作为哲学开端的重要原则和人作为哲学发展内核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艺术哲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是对人类审美活动的哲学思考.美学不但要研究现实中的审美活动,而且特别要研究作为审美活动集中表现的艺术--它是审美活动的提炼和升华,并以物化形式呈现出来.这就是艺术哲学.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中外一切优秀学术成果,建立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化的美学和艺术哲学.艺术哲学首先要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艺术现象入手进行考察,最后深入艺术的本质;而且艺术哲学尤其要研究艺术的特殊品格.我们以往艺术哲学研究的弱点在于局限于认识论视角.应该突破这种局限,发展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哲学,特别要建立人类本体论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14.
理论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的重要内容。前期维特根斯坦以图像论思想表达了他的真理符合论,这是一种基于科学语言观的可充分言说的真理,但这种言说却最终陷入了什么也没有说的悖论。后期维特根斯坦反思和批判了前期思想,指出真理应看作语法规则的一种形式,它在语言游戏中呈现自身,是生活形式的意义显示。维特根斯坦两种形态的真理论分别契合于前后期不同的哲学论述,并在后继哲学家中产生了双向效应。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17,(6)
艺术作品在阿多诺那里,并非纯粹人造物,而是具有真理价值的事物。尽管文化工业迫使艺术沦为商品,继而摧毁了艺术的真理性,但在真正的艺术作品里,仍然保有这种真理性内涵。而企及艺术作品真理性内涵的路径只有一条,即通过哲学。更进一步说,即哲学批评。这部分内容,实际并非阿多诺原创,而是源于他对本雅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雅明认为,哲学批评不同于哲学认识。认识通过概念,是种有向性的思考。而哲学批评的责任则不在于通过概念认知真理,而是依靠理念呈现真理。对此,阿多诺全盘保留了本雅明的思考,并进一步将真理性的内容扩展开来,与艺术对终极事物的追问及其自律性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的真理语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现代语境方法之上,伽达默尔对真理的解读与现代主义、本质主义坚持的绝对、唯一确定的真理完全不同。他通过对艺术经验中真理问题的研究,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多元的,具有心理意向性的语境化了的真理;对这种真理的探寻主要靠具体情境中的体验与领悟才能完成,从而体现语境的本体论地位,展示真理与意义的丰富多样性与反基础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俊 《浙江社会科学》2023,(12):111-117+159
空间经过现象学的阐释,突破了传统的主客二元的认识论模式而转向与主体和身体紧紧铆合在一起的意义空间,客观的空间被还原到主体意识和身体维度,进而成为包含人的存在、物、世界在内的因缘整体的一个部分,成为意义发生的渊薮。空间的主体化和意义化解读使得空间成为批判哲学的话题,围绕着主体生存的空间距离辩证法、公共空间、城市空间与资本逻辑、空间与权力、被空间形塑的个人经验和社会形式等论题,当代空间哲学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展开,并在当代艺术中得到了具象的呈现,立体派抽象画、空间主义、蒙太奇电影艺术、折叠建筑都是艺术实践对于二十世纪空间哲学的回应。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3):33-40
在当代英美分析哲学竭力拒斥乃至取消内在心理世界的背景下,戴维森却尝试恢复用主体意向解释行动这一古老的行动哲学传统。为实现此目标,他提出了事件本体论的核心主张。在事件本体论中,戴维森一方面从个别事件的时空区域化本质出发,坚持唯物主义的物理性世界立场;另一方面又在区分事件本身与事件描述的前提下,通过把心理摹状词视作心理事件标签的方式,赋予内在心理世界存在的合法性,以及利用心理性事件解释物理性行为的合法性。在事件本体论的视域下,戴维森的行动哲学看似调和了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科学世界观与常识心理学、唯物主义与二元论之间的对立,但最终却因心理事件的语言学特质与诉诸心理解释的工具主义方法论,陷入心理副现象论、目的论因果观以及非命题态度等问题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19.
西方自康德开始 ,发生了由实体本体论向存在本体论的转变。存在本体论放弃了事物背后的绝对化本质的追寻 ,而执迷于存在的方式 ,其思维方式的置换正是哲学本体论向文艺学本体论转换的方法论依据和哲学前提。在形式和内容二分法的扬弃基础上产生了形式的一元论 ,以存在本体论为依据的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论研究 ,为中国 80年代形式本体论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摹本 ,中国审美观念加快了“向内转”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不是传统哲学本体论的简单倒置,也不仅是革命的实践思维模式的创立,而是马克思哲学思维层级多重跃迁的浓缩。其蕴含的第一次哲学跃迁是从唯心主义向一般唯物主义的转变,第二次哲学飞跃是从包括传统唯物主义在内的本体论哲学向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马克思达到最高哲学层级的第三次哲学变革,则是从反映一般历史规律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向揭示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逻辑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