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原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生活的结论 写“中间人物”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历史问题。历史问题不一定有了历史的结论。今天虽已没有人专写“中间人物”,也没有人提倡“中间人物论”或者批判“中间人物论”了。但人们对“中间人物论”的认识并不一致。这个问题的“自生自灭”,倒是生活为它做出了结论。正如任何事物一样,生有生的依据,灭有灭的原因,我们仍有必要对“写中间人物”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主张进行一些历史的思考。而要进行历史的思考,就要先探求一下它的历史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叶险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正确、全面地把握“跨越”的规定性,是科学地揭示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内在机制的重要逻辑前提。我们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还仅处于起步阶段,故此,难免不出现一些不成熟的、矛盾的和模糊的看法。例如,在对“跨越”问题的探讨中,目前我国学术界不少人持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观点:一方面承认“五阶段式”标示着世界性历史总体发展的阶段性,承认世界性历史总体发展的阶段性与各个民族和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之间的差别;另一方面又认为“跨越”是在对照各国内部历史发展过程与世界性历史总体发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世界历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险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2)
作为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史现象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只有在世界历史时代才成为可能 ,是在社会化生产、世界市场、科学技术和世界普遍交往形成及发展的时代 ,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普遍形式。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在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时 ,需要解决好后发优势、经济增长速度、赶超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是马克思表征人类社会进入整体发展时所使用的重要概念.世界历史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经历了一个客观的动态演进过程.其最早起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初,广度和深度拓展于资本主义大工业之时,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5.
布和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为了更好地应对人类的“精神疲软”,调适人类失衡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为了防治人的“思想危机”,把人们不必要的“内耗”减少到最低限度,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维持人们生存的精神支柱,使人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共同为创造和平稳定的美好世界而努力,需要建立全人类的共同性节日“世界人节”。 相似文献
6.
杨国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3)
我国政治体制不完善、党政不分和以党代政等问题的存在,使“设国家主席”之争问题有客观必然性,而“文革”特别局面的发生则使问题变为现实。毛泽东坚决反对设国家主席对防止林彪(集团)夺权有作用,不设国家主席是为了解决“谁来当国家主席”难题的权宜之举,并不是真的要改革国家体制。这一事件能给我国建设与改革以很多启示,如维护社会稳定、改革政治体制实现“党政分开”、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专断与克服“人治”等。 相似文献
7.
周建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当代西方哲学关于“历史解释”的方法论思考周建漳尽管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在各种思维水平上对自身历史的理解和解释。但是,历史解释(HistoricalExplanation,也可译为“历史说明”)本身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升到方法论的层面加以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8.
沈建国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5,(2)
现代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内部的社会矛盾,而且受制于它所处的“世界历史”条件即与其他民族国家的相互作用和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邓小平同志基于对近现代“世界历史”的分析,论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基于对当代“世界历史”和平性、发展性、机遇性、开放性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及所应遵循的原则)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李胜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60-63
"世界文学"是一个形成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期的概念.它表征为一种民族文学间的精神分工、世界化功能、交流互换等的关系运动,并受到民族文学内部各要素结构关系的制约.它的性质依各民族文学的动机与方式不同而不同,其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方面.比较文学研究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思考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延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2)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有比较一致的指标内容和评价体系。创建若干所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决策 ,只要目标明确 ,措施得力、突出特色 ,在 2 1世纪初叶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1):23-28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全球化式的描述,而应该是一个包含诸多思想要素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起源与趋势、动力与向度、价值尺度、发展道路以及世界历史的二重性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考察,从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两个层次建构了他的"世界历史"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王国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马克思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论断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完成,“世界历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即:交往实践是实现转变的内在逻辑;发展壮大自己是实现转变的根本;“走自己的路”是实现转变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朱士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5)
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肇始于20世纪初期,在抗日战争民族救亡之际孕育成熟;至新中国成立后,侯仁之先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和谐论的主要内涵,创建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人地关系论。历代先贤著述的史籍资料,为近现代学人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变迁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他们秉承的学以致用的家国情怀,又给历史地理学者拯救民族危亡、助力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当今历史地理学界,对两千多年漫长历史时期形成的舆地学优良学术传统中的经世致用治学理念、考据式治学方式、征实性治学精神之传承创新已蔚然成风。这显然已成为我国历史地理学最为宝贵的民族特色;而且藉此民族特色,中国历史地理学正可走向世界,在保卫人类的地球村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的历史性任务中,更好地发挥它的有用于世的学术及实践功能,并推动这门新兴学科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进程中,都普遍面临共同的世界历史难题的困扰,并与各自特有的难题紧密纠缠在一起。正确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正确处理自主与外源关系,建立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保持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加强共产党领导的中央政府的作用,是中国解决世界难题的必要历史条件。创造上述条件,及时抓住和利用世界历史机遇,就能不断解决世界历史难题,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刑讯逼供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现代社会已经为刑法明令废止。但是,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刑讯逼供现象,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本文追根溯源,试图探询刑讯逼供的历史根源,以期找寻出现实的治弊之策。 相似文献
16.
杨捷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4):128-129
在艺术呈现向现代性、多元化发展的大变革时代,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化应立足本土,深究传统文化之根本;应放眼世界,广纳他民族文化之养分;应关注现实,凸显本民族之精神。 相似文献
17.
左亚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6):660-663
19世纪中期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兴起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波浪潮时 ,马克思就敏锐提出和运用“世界历史”的理论和方法 ,从哲学本体论上批判性地反思和审察了全球化在物质实践、认知视野、人的本质和社会存在等诸方面所引发的历史性变革及其发展走势 ,这对于我们今天深刻地认识和积极地应对 2 1世纪在更高层次上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具有极为深刻的启迪作用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光耀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21(2):79-82
在世界历史学领域,“苏联体系”公开主张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世界史研究,最先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史体系的创建工作,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苏联世界史体系也存在着某些弊端。因此,对苏联世界史体系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和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丰子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对于研究全球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是使世界历史的研究达到一种新境界 ,这就是要注意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研究世界历史 ,注意世界历史的制度分析和整体性的把握 ;二是为观察社会历史开拓了新视野 ,这就是要求在考察社会历史问题时 ,不能仅仅从一国的视野来考虑 ,必须同时具有“世界历史”的眼光 ;三是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这就是要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 ,以此来审视和进行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吴宏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1):11-19
世界历史的规律不同于自然界的规律。自然界的规律是以生命为目的组织起来的自然规律,而生物却不自觉地服从这一规律。世界历史规律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有价值的人的生命活动所形成的规律。因此,无论是人类的实践行为所构成的世界历史,还是对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解释,都包含着人类自身的价值追求。因而,世界历史的规律是包含着价值选择的自由规律。自由规律之所以区别于自然规律,是因为自由规律是以“价值先导”为基础的客观规律,因而是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