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他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在1961年获得了纽约戏剧评论奖。国内外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对戏剧文本关注不够。笔者拟讨论戏剧文本的叙事者——隐含叙事者和故事内叙事者,探讨文中舞台设计、人物设定,以及田纳西让剧中角色扮演叙事者这一举措的独特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一经典剧本的艺术内涵,领略田纳西·威廉斯的艺术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悲剧的视角对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玻璃动物园》进行了解构,揭示了"南方神话"的内涵,分析了剧中主人公即南方"最后的贵族"在强悍的现实世界面前悲剧性的抗争与衰落,并指出威廉斯为寻求南方传统和重建南方文化身份作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3.
第五个人物:《玻璃动物园》中父亲照片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玻璃动物园》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故事发生时,家庭成员之一的父亲早已失踪,只是在舞台背景的中央悬挂着他的一幅照片。但这位以照片作替身的人物在剧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该照片的象征意义作一探讨,揭示这位无形的人物对他身后的妻子和儿女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玻璃动物园>中的主要人物以不同的方式让时间停顿下来了,他们在一个无时间世界里,保持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但他们在进入无时间世界的同时,也遭遇了来自现实世界和精神领域的难题.他们对无时间世界的向往,实际上是对一种精神自由的向往;他们遭遇的难题,是人类追求精神自由过程中的普遍难题.  相似文献   

5.
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是一部充满了悲剧色彩的戏剧作品。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自身的残缺、家庭的影响和残酷的现实三方面分析女性人物罗拉的悲剧命运,并得出结论罗拉正如她的玻璃动物一样不堪一击,在她的旅途上独自哼唱着一曲梦幻的挽歌。  相似文献   

6.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剧作《玻璃动物园》中,女主人公劳拉在剧终没有收获圆满的爱情,由此为她的命运蒙上了悲剧性的面纱。威廉斯曾在他的自传中表露出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深深地着迷,基于萨特对三个哲学概念——自欺、处境、自由的定义,探讨劳拉人物命运的存在主义特征,以此来重审劳拉的命运,从理论上对思考她在全剧中成长历程的完满性、人物命运的喜剧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萨特的处境戏剧理论(即选择的自由和所承担的责任使人面临痛苦的处境),从《玻璃动物园》所突出的现实与个人选择之间的矛盾入手,分析剧中人物的极限生存困境和无望之希望的悲剧抗争,从而论证该剧所隐含的人类存在之意义,揭示其所蕴涵的人类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劳拉是《玻璃动物园》中最令人同情的中心人物,这位孤独、脆弱的姑娘在残酷的社会面前不堪一击,只有回到她精心收集的玻璃小动物园里,听着她父亲留下的老唱片,才能得到片刻安慰。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旧南方文化传统的教育和浸透对劳拉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两个方面来探讨造成劳拉性格孤僻、人格异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剧作中塑造了一大批"逃遁者"形象,他们在一个封闭、远离现实、充满诗意的过去或幻想的世界里游荡,灵魂无所归依.从形态分析,生成动因对"逃遁者"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剧作家笔下折射的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惑.  相似文献   

10.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它主要描写了在美国经济萧条的时期,一个普通的家庭——温菲尔德一家人所爆发出的个人内心矛盾。作者旨在通过描写小人物不幸的日常生活来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温菲尔德一家人的痛苦生活是美国大萧条时期所有中下层人民悲剧生活的缩影。以同情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社会混乱和腐败中所表现的那种模糊的或扭曲的精神世界而结束,呼吁人们,"无论现实生活多么残酷,人的内心都需要‘闪电’"。  相似文献   

11.
<欲望号街车>是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南部生活的时代写照,主要讲述女主人公布兰奇在不断寻求欲望满足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拉康的两个观点--"欲望即缺失"和"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在文本中得到充分展现."欲望"是布兰奇走向崩溃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对于《玻璃动物园》中温菲尔德的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过去的日子总是难以忘怀的。他们都陷在对“过去”无止尽的怀念中,同时又不得不和残酷的现实生活做着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每一个人都怀有一种英雄式的信念为自己寻找出路和未来.本文意在对这部戏剧里的英雄主义精神加以分析,试从英雄主义的角度来阐释这部戏剧所表现出的人物内心的挣扎以及求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田纳西·威廉斯以细腻而委婉的笔触描绘了许多孤独、失意的南方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精神的失落与内心的迷惘。文章以田纳西·威廉斯的重要剧作《青春甜蜜鸟》为研究文本,以异化概念作为理论依托,通过普林塞丝梦想的断裂以及身体的沉沦,阐释南方女性所遭遇的自我异化的悲剧性命运,追溯其在爱与艺术的感召下超越异化、实现自我并最终获得救赎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从银幕到文本解构《欲望号街车》的两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望号街车》的两个电影版本对原著的创作内涵做了截然不同的诠释。从比较两个电影版本改编的逻辑性入手,应用接受美学理论、知觉概念,对文本的叙述结构、人物性格及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解构作品的两重性,从一个新的视点展示了成就这部伟大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蝇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也是二战后世界文坛颇有份量的一部小说。小说因女性角色缺席而历来颇受争议。女性缺席实际上是英国荒岛文学的一大传统,《蝇王》并未冒天下之大不韪。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人性之恶——也为女性缺席留取了可商榷的空间,而小说结尾则从另外一个侧面暗示了女性缺席只是表面现象:正是女性缺席突出了其在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8.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分析美国现代南方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经典剧《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隐形人斯基普之死,主人公布里克的沉沦,以及大阿爹精神之死的深层原因,探究发生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及其根源,即获取真知识(知识树)与栖息无知的乐土(伊甸园)的冲突与对立,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知识观,及其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的深深担忧和对人类幸福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田纳西·威廉斯在其作品《欲望号街车》中分别塑造了具有鲜明男女性别气质的主人公斯坦利和布兰奇,其人物之间强烈的性格对比和冲突引发了学者们的评论热潮。国内外对该作品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田纳西·威廉斯隐匿的同性恋心理研究以及美国南北方文化价值观冲突的社会研究,少有学者运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对其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提出双性同体是作家创作的理想状态,适用于解读《欲望号街车》中核心人物的性别气质,从而探究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个人层面以及社会层面上的双性同体理想及其对完整人格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美国"南方文艺复兴"和"南方神话"的基础上,阐释了田纳西·威廉斯如何在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对"南方神话"相关主题进行颠覆与解构,揭示了"南方神话"的虚幻本质,并指出该剧所具有的重要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