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借助言语行为理论 ,借助合作原则 ,说话人与听话人共知的语境信息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等 ,通过实例说明语境对理解和表达间接言语行为方面所起的制约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精读和听力课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现象 ,论证了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和语用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说话往往并非直截了当,而是间接地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意图,语言学家从语用学角度把这称之为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并常常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难。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掌握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关的知识,了解它在英语交际中的重要性,并把它引入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巧妙地使用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通过句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识别间接言语行为,通过合适条件来识别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等间接言语行为的4种识别方法。认为听话人要成功理解间接言语行为,就要善于利用具体情境事实、语旨行为间的系统联系,并具有相关的经验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似乎有一定的共性,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区别主要体现在间接性、“一言多行”与“一行多言”、语意范畴、理解机制、原因与功能等。隐喻有着与间接言语行为完全不同的特征,使得隐喻不同于间接言语行为,并成为一种独特的言语行为类型————隐喻化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6.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将日常行为学派的理论推向高峰,而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则进一步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他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文章从言语行为的哲学渊源入手,探讨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解释、分类及其语言哲学思想,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以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在对日语间接言语行为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分类以及如何针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日语教学中应重视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儿童言语行为体现了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一直被儿童心理学家和发展语用学家视为研究重点。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儿童的认知语用研究也日渐增多。根据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发展语用学的相关原理,对幼儿的请求言语行为作了分析,探讨了幼儿间接请求言语行为的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间接言语行为与认知语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大类。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离不开语境。传统语境概念把理解话语的语境看成是事前设定的,传统语用学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人的知识因素与具体语境因素相结合进行推导的结果。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传统语境对话语理解的不足,以及认知语境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的作用,从而提出动态语境观  相似文献   

10.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会话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言语行为是以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的。也就是说,在实施一个间接言语行为时,说话人同时实施两个言语行为:一个是主施事行为(实际上要表达的),一个是次施事行为(话语本身的行为)。例如,?(你能把盐送给我吗?)这句话表面上是询问对方是否有能力把盐递过来,而事实上是请求对方把盐送过来,前者(询问)是次施事行为,而后者(请求)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即主施事行为。塞尔指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意”、听话人又是如何从说话…  相似文献   

11.
言者话语的类别多样化不由言者本身而由潜在的听者回应决定,衡量言语行为的间接与否应以话语在交际中的实际作用为起点,间接行为的施效语力也要由接受行为并产生话轮回应的听者来选择。  相似文献   

12.
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可以从传统语用学、认知语用学、认知语义学这三个视角出发。传统语用学认为,说话人采用间接言语行为是为了顾全听话人的面子。认知语用学认为,关联理论旨在探讨为什么听话人通常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语用推理这一问题。认知语义学认为,言语行为脚本既是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又是听话人理解话语所需的推理模式。言外转喻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听话人理解话语所需的认知操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间接言语行为是一个特殊的言外示力类型,它是人类语言包括英语、汉语在交际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不同文化实现间接言语行为的规约言语形式是不同的,这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障碍。本文通过对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的具体案例的分析,强调在外语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前提下侧重语用能力的教学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间接言语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间接言语行为是说话者不按字面进行意谓的一种常见言语行为。说话者通过执行字面的次要语旨行为间接执行另一个有不同语旨用意或有不同命题内容的首要语旨行为。说话者要成功执行间接言语行为,不仅要有间接表达的合理动机,而且要能把次要语旨行为和首要语旨行为以恰当的方式联系起来。听者要成功理解间接言语行为,就要善于利用具体情境事实、语旨行为间的系统联系,并具有相关的经验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用学可从哲学和认知科学两个角度研究。对间接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进行的,然而哲学并不能满意地回答受话者是如何以光速领悟说者的间接施为用意的。Panther和Thornburg提出言语行为图式的假设,认为言语行为是个整体,各部分由借代链接连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与比较合理的回答,是当代认知语用学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阐释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极具语用价值 ,但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关联理论能有效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过程和心理机制。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之间的信息差 ,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平衡度 ,尤其是认知语境的补足与扩充是理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不仅是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日语教学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在教学中应妥善地处理好语言的形式和功能、语言的得体性和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融人到日语教学中,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本质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哲学家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动机是礼貌地表达所要说的话,尤其是命令、拒绝、批评和暗示之类的话语。日剧对白以日常会话为基本形式,一般用于交际双方直接接触的场合。在日剧对白中间接言语行为随处可见,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日本人的性格、思维和心理,日本文化的特点由此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Panther与Thornburg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并说明场境概念可用于会话分析。虽然他们提到了语境因素在推理中的作用,但忽视了对一些与间接言语行为相关的必要语用参数的考虑。为了能更好地理解间接言语行为转喻,必须把认知与语用相结合,同时要充分重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权利、社会距离和礼貌等语用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