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风靡全国的传统文化研究中,孔子及儒家的研究异军突起,方兴未艾。曾在一定时期被人们视作“禁区”的孔学和儒学的研究,正流布全国,成为文化史中的热门。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老年孔子研究会、山东孔子学会等学术团体相继建立,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山东儒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思想家研究中心和全国各地数十个中国古代思想(或文化、哲学、教育)研究所(室)等学术机构陆续设置。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孔子评传》、《孔子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景林教授简介:李景林,1954年生,河南南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及《儒藏》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持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学术研究项目.曾获得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等多种学术奖励.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专题研究、中国哲学方法论研究、中国哲学原典研究、哲学前沿等课程.在儒学、道家哲学、中国文化等学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著述有《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著作)、《教化的哲学——儒学思想的一种新诠释》(著作)、《儒家的丧祭理论与终极关怀》(论文)、《朱子心论及其对先秦儒学性情论的创造性重建》(论文)、《伦理原则与心性本体——儒家"仁内义外"与"仁义内在"说的内在一致性》(论文)、《孟子的"辟杨墨"与儒家仁爱观念的理论内涵》(论文)等.  相似文献   

3.
儒学的宗教性成为20世纪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重要议题之一。新儒家在该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运思和见解,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积极探寻。本文将从哲学理念、本体问题和内在超越等方面阐述现代新儒家的宗教与儒学关系问题,以期对探讨儒学与宗教、儒学与民族文化精神,以及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关于儒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争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西哲学比较中,方东美致力于阐发古代哲学形上学思想,揭示了中国哲学特有的生命观念、机体观念、价值观念。他始终突出儒学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范导作用。通过凝练儒家形上学的两大特色、三大原则和四大要义,以及重建生命的形上学,他为中国哲学之转型寻获了理想路径。他虽非"新儒家",却是"新儒学"的推动者,其研究对重新审视儒学的问题意识与现代转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成中英是不是现代新儒家 成中英是不是现代新儒家?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黄克剑等人把他看作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而港台相当一部分学者却认为他不是新儒家。产生分歧的原因显然在于对现代新儒家概念的不同理解上。目前,要给出现代新儒家一个一般性的概念,看来很难。但我们可以揭示其基本特征,从而给这个概念一个大致的界定。 简单地说,同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其它思潮相比,现代新儒学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坚持儒学本位立场,力图复兴儒学。这是梁漱溟、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杜维明、刘述先等三代新儒家学者极为坚定的立场,是他们的共同思想取向,也是现代新儒学之所以为新儒学之处。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另两大思潮的马列主义、自由主义同现代新儒学的根本分歧也在此处。马列主义主张对儒学批判地继承,自由主义的西化派则对儒学基本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这和现代新儒学“为往圣继绝学”的心态和感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代新儒学的第二个特征是吸纳佛学和西学,并对儒学进行了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近代儒学的颓废没落和中外文化的剧烈碰撞,这使现代新儒家必须也可能借助其它思想来更新发展儒学。早期,梁漱溟、熊十力由佛归儒。梁吸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了独特的东西文化比较思想;熊则建构了  相似文献   

6.
陈来是当代中国哲学界、儒学界的重要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集中在对根源期和发展期的儒学研究上,他的思想集中在儒家文化观及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的创新上。《古代宗教与伦理》等书研究了儒家思想的根源,认为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生成的直接基础和源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两部经典之作,代表了当代宋明儒学研究的两重境界;《诠释与重建——王船山哲学的精神》让船山思想重归道学正统,破除了启蒙思潮说所投射的一些虚假影像。陈来的儒家儒学文化观比较丰富,是其从事儒学研究及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仁学本体论》等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作,陈来由此构建了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新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近20多年来,中国大陆学术界注重对现代新儒学的研究,成就斐然。不过,研究者大都倾向于对第一、二代新儒家的研究,相关论著已达数十种之多,对第三代新儒家的研究却显得较为薄弱,这既与第三代新儒家正活跃在学界、思想尚处在发展过程中有关,又与第三代新儒家群体立场的多样性有关。姚才刚博士新著《终极信仰与多元价值的融通——刘述先新儒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10月第1版)的出版,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刘述先先生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哲学界视其为“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言人”。他虽已年届古稀,却仍然活跃在中…  相似文献   

8.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与现代新儒家——再评"文化保守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玉顺 《学术界》2006,(5):116-119
“文化保守主义”这个符号既不足以概括现代新儒家,更不足以概括当前的儒学复兴运动;它并不能揭示儒学复兴的当下的现实生活渊源,反而有导致原教旨主义的危险。然而不论是当年的现代新儒家、还是当今的儒学复兴运动,究其生活本源,都是一种“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这是因为,儒家、儒学、“儒教”从来不是某种现成固有的东西,而是在生活中不断生成着的。所以,当前的儒学复兴绝非什么“文化———保守”的问题,而是“复归生活,重建儒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许宁 《齐鲁学刊》2007,(5):23-26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着眼于儒学思想与乡村改造的结合,致力于儒学的社会化,重构社会组织系统。梁漱溟的文化哲学体系通过文化批判、文化价值、文化主张和文化实践诸层面获得展开,展示了与熊十力、牟宗三等不同的致思理路,较为鲜明地体现了现代新儒学的理论特点,是传统哲学现代化的重要创获。  相似文献   

10.
探古今之通玄 阐儒释之会融──《佛学与现代新儒家》评介李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方克立、李锦全两教授主编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之一《佛学与现代新儒家》,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卢升法著,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中国哲学和佛教哲学...  相似文献   

11.
邹化政教授新著《先秦儒家哲学新探》(以下简称《新探》),是近年儒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并不仅仅是一部先秦儒家哲学史.全书共七章,包括“导论”在内可以分为四大部分.首先,为了纠正长期以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化的倾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学的种种误解,《新探》的长篇导论从中西比较和融合的角度,集中论述了自己独特的哲学观,阐明了儒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的内在一致性,以确立全书的研究方法和指导原则;其次,《新探》以对中国哲学传统特殊的历史背景的深入探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迥异于西方的道德传统,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中国哲学的基本原则——以天人关系为出发点的“人道即天道”的哲学原理;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兴起了文化讨论的热潮,这确实是必要的。因为现在中国正处在文化转变的时代,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对于文化发展的前景进行明智的考虑,确实是必要的。讨论传统文化,便不能不考虑传统哲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之中,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儒家学说之中,固然有陈旧的封建性的一面,也有深微的含蕴普遍意义的一面。儒学是值得加以慎重剖析的。  相似文献   

13.
对儒学造诣颇深的好友蔡方鹿研究员惠赠其新著《朱熹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1 0月出版 )。忙里偷闲 ,细心拜读 ,掩卷沉思 ,深感她是一部集朱熹研究之大成的佳作。博采众说 多有创新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史上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对宋代以降的中国社会乃至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都具有相当影响。为了深化学术研究 ,弘扬中国文化精华 ,作者在精读朱熹原著的基础上 ,博采众家研究朱熹之说 ,与文化传承和现当代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依山铸铜 ,煮海为盐 ,多有创新。譬如“心性论”是朱熹哲学的…  相似文献   

14.
儒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在传统中国对治生命问题上超过重要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生命的各个层面也得已全面展开与落实,内容也更加丰富。濂溪面对佛学之繁荣,通过重述儒家经典,吸纳玄佛宇宙论、本体论思想,重立儒家之人极,开辟出宋明新儒学的新局面,实有值得当代学者借鉴之处。本文试图以傅伟勋教授“生命的十大层面”理论模型作为参照,分析新儒学开山濂溪面对外来佛学而从儒学入手“立人极”的成功尝试及其现代启示,为儒学在现代的创造性转化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15.
“和生”是和合智慧的宇宙论基础.“仁生”是仁爱思想的世界观.和合学继承了传统和生思想,将和合智慧发展为面向21世纪的文化战略,发展为一种基于和合思想的新的哲学学说.和生包含着仁生,和合学可以看作是儒家仁学的一种当代形态,仁爱才是和合学的“大本”、“大原”,和合学同时也是一种新儒学.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郭店和上博的出土竹简为重新审视中国思想文化史提供了崭新的文献依据,但迄今为止,利用郭店和上博儒家文献的研究尚多局限于先秦。以往学界流行的看法多认为宋明理学诸多观念是佛教影响的产物,对于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之间的一脉相承多有忽略,甚至认为宋明理学偏离了先秦儒学的精神。对此,文章运用郭店和上博的有关儒家文献,将宋明理学和先秦儒学关联起来考察,具体论证了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在"性"、"情"和"无"这三个重要哲学观念上的连续与一贯,揭示了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之间的内在连贯性,既扩展了郭店和上博儒家文献的应用范围,也对以往过于重视宋明理学中的佛教因素而忽视其中先秦儒学固有内容的倾向有所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7.
当代儒学研究的一个特点,是不仅把儒家哲学看做伦理道德哲学,而且也看做社会政治哲学。结合当今世界语境,尝试提出一个儒家关于世界和谐理念的构想,应从研究儒家思想中的道义领先的原则、恕道以及"和而不同"等方面着手,重点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实现当今世界的政治秩序和谐,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儒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在传统中国对治生命问题上超过重要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生命的各个层面也得已全面展开与落实,内容也更加丰富.濂溪面对佛学之繁荣,通过重述儒家经典,吸纳玄佛宇宙论、本体论思想,重立儒家之人极,开辟出宋明新儒学的新局面,实有值得当代学者借鉴之处.本文试图以傅伟勋教授"生命的十大层面"理论模型作为参照,分析新儒学开山濂溪面对外来佛学而从儒学入手"立人极"的成功尝试及其现代启示,为儒学在现代的创造性转化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台湾“后新儒家”代表人物在中西哲学比较课题方面的一些观点。透过牟宗三和唐君毅将宋明儒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比较研究 ,发现新儒家的比较哲学论 ,基本上属于范畴对比的性质。这种比较研究有其时代的意义 ,也有其历史的局限。从而在大乘佛学、宗教多元论和禅、道学三个方面提出了可以扩展新儒家比较哲学的论题  相似文献   

20.
心学的文化和政治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首先是对心学传统的考察和当代世界哲学转型的反思。心学的根基在孟子到阳明的心性之学,从人之为人的根本开始,推己及人到各种家庭、社会、政治问题,甚至从哲学反思到文明对话都离不开心学关于人的基本看法,今天对心学的推动将有助于打破中国哲学学术与思想对话的困境。其次是对恻隐之心的深入思考及这种思考对当今儒学复兴的重要意义。心学认为人性的根基在于恻隐之心,而今天我们要走出近代史上的启蒙心态以开辟儒学复兴的全新道路。我们不能够被西方民主与科学的老路牵着走,要回到儒学根基上开发出一套全新的现代儒学思想体系。我们需要从经典学习入手,重建儒家文化的根基,让政府、学界、企业界、新闻界等一起携手共建心学复兴运动。因为心学的精神性最强,所以儒家一阳来复的焦点要放在心学精神的复兴上面,建立儒家的普世价值系统。第三点是面对21世纪,我们要把儒家放到多元宗教的体系里来考察,让儒家更加具有开放和对话的精神。儒家与其他宗教与文明在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对话成果,今天儒家跟基督教和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等等都要能够展开平等互惠的对话,相信儒家也能够对普适价值的相关命题展开讨论,从而深化世界文明对话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