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519-525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民主等价值观念是否可欲以及是否可能,是所有思想家必须面对的问题。牟宗三的“民主开出说”对此给出了最具哲学性的说明,但同时也被人们有所误解。他的这一说法意在从思想观念上厘清民主等价值为什么值得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无扞格之处,说到底主要做的是观念的厘清工作,也即“没有观念就没有生命”之义。此说在现代社会民主建构中依然可以发挥政治批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4.
5.
6.
王春玲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1):33-36
定数量词“双”与“对”的本义都隐含“双数”这一相同义素,从古至今,它们都可以计量成双的具体事物或事 物的两个部分。不过,由于“双”和“对”在语义来源等多方面不一样,致使它们的搭配原则存在差别。从历时的角 度对量词“双”和“对”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一方面考察、分析其演变原因,另一方面勾画出它们称量事物的演变 轨迹。量词“双”侧重于强调事物“成双”;“对”更强调“配对”。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定”与“变”周建成冯汝汉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重感觉、轻逻辑,重体悟、轻体系,重随机、轻确定,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随意性和无序性的弱点。伴随着语文教改的急迫呼声和西方“三论”①的引入,人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建立较为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作为对传统的反... 相似文献
8.
迷信“吉时”生子,还要健康吗?
这一段时间以来,在吉林长春市的“准妈妈”中间,流行起为出生的孩子选择“吉日”、“吉时”及“踩生”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他们研究的一种名叫任意事件发生器的高科技黑盒子,能够感应和捕捉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情绪,从而能够预见某种未来。该机器只能预示数小时后将有大事发生,但却无法说明会发生什么大事。 相似文献
10.
11.
<正>未来职业“长”什么样?元宇宙保险代理人、遗传咨询师、三农数据分析师……这些职业你听说过吗?近期,上海人社部门发布了52个未来职业“高清画像”,涉及5G+工业互联网、数字金融、数字化营销、数字乡村、医疗健康、新能源汽车等六大领域,并依据发展成熟度分为0年~3年与3年~6年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13.
数词是人类文化发达的象征和标志,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对于数词的运用自有其特色,关于“三”和“三”的倍数,则为其中之一,前人对它的研究已不乏文献记载,为了使后人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其规律,笔者在教学之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试作如下分析,庶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诗三百”,真的“不会吟诗也会吟”吗?是也。然所言“三百”,并非实指,系言其多也。这种含有夸张意味,表示众多数字的数词,即为古今汉语中常用的虚数,如:三、九、百、千、万等等。近人 相似文献
14.
提升产品档次,特别是A 店的推广,无疑拓展了“桂香村”的发展空间,更新了“桂香村”的营销风格,但也会给原来的平民路线品牌形象带来一定的冲突。这一点,是“桂香村”从A到A 路线上要面对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今年5月举办“96江苏中外大学生联欢周”,张俊文成了南师大留学生参加联欢周画展的牵头人。起先笔者怀疑这个年轻人的能力。但当阅读完他策划的另一份材料后,笔者疑虑顿消。张俊文是24岁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他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油画系,1993年春来到南京师范大学,攻读美术系的学士学位。短短的2年多来,他先后举办过数次画展,在南京地区艺术界小有名气。张联同本校 相似文献
18.
商金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7-71
“文献”这两个字中的“文”,可以理解为叙事的文字典籍;“献”,可以理解为学者名流论事的言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就指出,“献”则“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而“献”则要求,凡诸儒名流,“一语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可见,把文字材料和口传言论并重,“文”则求实,以“献”定“文”之得失,是我国古代史料学固有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赵丽娟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0,(11):23-25
“天定命运论”是19世纪40年代美国为了领土扩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思潮,为美国兼并德克萨斯等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口。清教的“宿命论”和种族优越论是其理论渊源。除了为领土扩张辩解外,“天定命运论”还包含美国建国的必然性和传播民主制度的神圣性两层含义。19世纪“天定命运论”获得了新的发展.美国开始向海外扩张,传播民主成为其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汉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
去年七月份以来,在全国人大常委和省、市、县各级人大常委的领导和监督下,对公、检、法、司政法部门各级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自查”为主、人大常委重点抽查的执法大检查。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人民法院部门在审判工作中,不按程序法办事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对审判委员会的职能认识很不一致,直接导致一系列违反审判程序的现象出现,群众有反映,不少司法人员和学者还对此公开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有的法院领导已觉察到了,但就整个法院系统来说,触动不大,因而认真总结审判程序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仍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