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青龙过江,雪落无声"是我自创的一道火锅.凡是吃过这道菜的朋友,常找各种借口到我家蹭饭.说起这道菜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呢!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笔者与几位同事受山民之邀,到阳朔兴坪的大山里去尝“山味”。“山味”是什么?朋友不明说。是果子狸?山猪?还是野兔? 席间,老朋友捧出一椭圆形的大泥团,从色泽观之这泥团好像被火烧过。“这就是我请你们来品尝的‘山味’,这道菜我制作了近4个小时”。朋友说。 “这菜?”我们望着泥团发愣。 “这是我父亲传下来的手艺,这菜名叫泥包鸡。”老朋友  相似文献   

3.
一鱼二吃     
曾和朋友上过一家小餐馆,朋友极力推荐鱼腩焖土豆,一尝,果然美味可口,鱼腩肥而不腻,土豆绵软香浓。我把做这道菜大致需要的材料记了下来,周日动手试了一遍,结果用一条草鱼弄出两道菜,家里人吃过之后,亦赞不绝口。 其实,这一鱼二吃也不复杂,买一条750克的草鱼,  相似文献   

4.
李黎 《中文信息》2004,(7):29-31
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在冬季去山西大同,尽管那片遥远且寒冷的地城有着赫赫有名的云岗后窿和五合山。怎奈朋友游说不止,于是,让朋友给我一个可以欣然前往的理由。朋友说:“人说山西好风光啊”!这句话打动了我,虽然它很有山西人自卖自夸的嫌疑。  相似文献   

5.
机会的底线     
朋友经营过皮具,为了避免挨“宰”,我买包时,请他一起去。 那是一个非常精致的皮包,我爱不释手。一问价,我和朋友直吐舌头。售货员说:“这款包只剩最后一个,你出500元吧,再少就没钱赚了。”朋友听完连忙摇手,让我把包放回原处,扯着我就走。  相似文献   

6.
朋友给我推荐了几本散文,其中有一本1995版《大地上的事情》,很薄,装帧朴素,作者苇岸,我未听说过的一个名字,朋友说作者英年早逝。多年来我更多地阅读了语言华丽、文笔流畅、富于韵律和节奏感的文字,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具有诱惑力的文字,其中有许多赞美自然的诗与散文。这些过分艺术化的文字以暗含的趣味、机巧、玄妙、暗示引领我一次次入其彀中。然而对于自然,它们的作者只是寄情者、欣赏者、旁观者的角色。在这里我无意谈论使用文字的风格问题,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另外的风格,那就是简约、节制。苇岸关注的是自然中具有原初意义的意象:…  相似文献   

7.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儿子纳闷不已。父亲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说:“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  相似文献   

8.
华珊 《快乐青春》2014,(8):54-54
很久很久以前,龙门还未被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生活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看看。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么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  相似文献   

9.
沈敏特 《学术界》2002,(4):265-270
采访 :“一次从没有过的震撼”  我是带着某种“先入之见”来阅读这篇报告文学的。还是夏天 ,在几个朋友的聚会上 ,陈桂棣说他的夫人春桃正忙着一篇报告文学的写作 ,主人公是“大跃进”中的一位“女劳模”。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兴趣的集中点是“大跃进”和“女劳模”这两个概念如何协调。我当然知道春桃不会去肯定“大跃进” ,问题在于 :一个充满荒谬的“大跃进”的年代 ,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女劳模” ;她将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认知。当冬季来临 ,《当代》2 0 0 1年第 6期刊出了春桃的《失忆的龙河口》。为了充分体验审视作品本身的…  相似文献   

10.
茶乡怀旧     
又是一年的清明。 我和老伴像候鸟一样,又回到了黄山脚下的中国红茶之乡——祁门。 这是我第二故乡。一个镌刻着我青春寻梦的步履,燃烧过我生命激情的古徽州山邑。退休后,我都从无旁缺地拥进国人的扫墓大军。不远千里,不辞劳顿。但,不是专程祭祖,而是为了到祁门“转圈”。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朋友对我说,阿平酒家的老板要请几个好友聚一下.也请了我。我好凑热闹。也好喝两杯。便一口答应了。谁知洒过三巡。朋友对我一番抬举后。竟一致要我为阿平酒家写篇稿子。我和阿平认识也有几年了,是因朋友常请我去他的酒店用餐才慢慢熟悉的。虽然我对阿平的印象很好,对他酒店持续上扬的“人气指数”也很佩服.但我从没有想过要给阿平酒家写稿子,给酒店写稿子,总有瓜田李下之嫌。这一回推不掉了,抵着面,不写也得写。  相似文献   

12.
秦堰楼是都江堰景区的制高点,依山而筑,飞檐跷角,很有些苍古,是观看都江堰全景的绝好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古观景台。据说,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和李冰。都曾在这里观察过水势,毛主席在1958年3月来到都江堰视察。也曾到过这个平台上,后来这里也被人们叫做“幸福台”。1992年,人们在观景台上修建了这座秦堰楼,让游客也可以登高望远。  相似文献   

13.
为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是他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紧张充实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相似文献   

14.
朋友给我推荐了几本散文,其中有一本1995版《大地上的事情》,很薄,装帧朴素,作者苇岸,我未听说过的一个名字,朋友说作者英年早逝.多年来我更多地阅读了语言华丽、文笔流畅、富于韵律和节奏感的文字,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具有诱惑力的文字,其中有许多赞美自然的诗与散文.这些过分艺术化的文字以暗含的趣味、机巧、玄妙、暗示引领我一次次入其彀中.  相似文献   

15.
金秋十月,阳光灿烂,我走进黄山市书画院的“画廊”,一幅幅巨大的油画、版画、山水、人物及奔马吸引了我。原来是已故黟山画家史承武的“遗作”在这里展览。  相似文献   

16.
求真之路     
我是一个中国人 ,学的却是外国哲学 ,这里头总让人觉得有点儿蹊跷。记得 70年代末我报考研究生的时候 ,许多同事和熟人都来问我 :你怎么搞了这么一个专业 ?有人表示“理解”说 ,冷门嘛 ,成功率高。我当时只是笑笑 ,无法作出解释。其实那时我自学西方哲学(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包括在西方哲学中的话———这应当是常识 )已有十年工夫了 ,至于我为什么走上哲学这条道路 ,我已在“我怎么学起哲学来”一文 (载《新批判主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 )中谈过了。在本文中 ,我主要想谈谈我的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我们这一代人是从“文革”那…  相似文献   

17.
一次与编辑部的一位朋友闲聊时,他提出了一个很不客气的问题:假如有一天你不再从事经济学工作了,你想过没有,你说过的、写过的有多少是有用的,有多少是没用的,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比例?这个比例给你带来的是欣慰还是不安?我说这的确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多少有点令人尴尬的问题,大家活得都不容易,何必这么认真呢?若进一步讨论,就涉及到经济学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等等方面。他说这正是一个好题目,干脆论一下经济学的科学精神。我说承担不起,这个题目太大了,而且是一个高深的学术问题,并不是随便一个有模样没模样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柠檬粥     
《快乐青春》2014,(8):90-91
今天,我和爸爸去喝柠檬粥。一路上,爸爸都在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地介绍着。哼!我倒要尝尝,看看这粥到底有多好喝!到了粥店,到处都是甜丝丝的粥味儿。爸爸大手一挥,说道:“老板,还和以前一样,要柠檬粥!”过了一会儿,老板笑嘻嘻地端来一个大瓷碗:“这里还有几个小碗,你们自己想盛多少就盛多少吧!”  相似文献   

19.
王杰同志说:“我是一个革命者,我要做一个革命的良种,党和国家把我撒到哪里,我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我也是一个革命者,我也要做一个革命的良种,现在我身在旅社,就耍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但是我在这里并没有生下根来。这可以用一件事情来说  相似文献   

20.
“这个好精美!这是我以前没见到过的.“这是2005年6月25日在新闻商城一楼展厅,听得到的最多的一句话.这里汇集三峡民间工艺品暨旅游特色产品,这里汇集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