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美声教学中“四个统一”,即气息统一、声区统一、位置统一、音色统一的提法提出质疑,建议改为“四个协调”,即气息协调、位置协调、声区协调、音色协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原文和译者的统一关系,即:一、原文对译者的依赖性;二、译者对原文的依赖性;三、原文与译者的统一;四、原文与译者的统一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本文经过讨论认为,原文与译者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只是相对的统一,而非绝对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价值导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价值导向,应当以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义的价值与利的价值的统一、艰苦创业价值与正当享受价值的统一、理想价值与职业价值的统一导向作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坚持多样性与主导性相统一和实践锻炼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认识论中谬误是与真理相对的范畴。对这一范畴进行深入地研究 ,将有助于我们对真理的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然而 ,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对谬误的辩证性这一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认为谬误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难免性和可免性的统一。理解这一点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利益观是历史实践的产物和时代的产物,也是对晚年毛泽东片面强调道德精神价值和意识形态利益观的超越和突破,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即它是物质利益与道德精神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及功利与正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试论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对企业文化认识上存在分歧。从企业文化形成的内在规律上看 ,一般企业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客观性和可塑性的统一、精神性和物质性的统一。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两岸四地货币统一的命题和命名的基础上,对影响两岸四地货币统一的主要障碍进行了讨论。从战略布局、金融政策、措施选择和实施步骤等方面对两岸四地货币统一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通过释放市场需求红利将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转变为企业绿色创新优势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采用基于城市层面的市场潜力指标衡量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利用上市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数量和被引次数分别反映企业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进而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减少资源错配、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减少企业销售成本等影响企业绿色创新。考虑不同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同行业、地区的企业绿色创新异质性,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国企、重污染行业、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考虑政府干预作用后的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弱化了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的充分发挥。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鼓励企业绿色创新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寿彝先生关于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问题的论述,突出体现在关于统一的过程、统一的概念,以及统一的主流等认识上。了解和掌握这些认识可以使我们对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有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的进程是复杂的,有着不同的阶段和丰富的内涵;多民族统一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又是一个历史概念;各个历史时期多民族发展进程是不相同的,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是十九世纪意大利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的革命运动。恩格斯说,“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意大利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是通过民族统一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对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性质、道路和结果作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和论断。本文只想对马克思恩格斯与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关系及民族统一的道路等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赤壁之战后 ,孙权基于巩固孙刘联盟的考虑 ,建都建业。随着孙、刘关系的紧张 ,孙权移都武昌 ,为击败刘备集团、巩固长江上游局势奠定了基础。夷陵之战后 ,孙权为了维持与蜀汉的联盟关系 ,还都于建业。蜀汉灭亡后不久 ,孙皓即从建业移都武昌 ,以增强对北方政权的防御力量 ,然由于江东大族的反对 ,他不得不撤还建业。孙吴两次建都与撤都武昌的事实说明 ,决定孙吴建都地点的是政治、军事因素 ,而不是传统所谓的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全公主乃吴主孙权的长公主,重臣全琮之妻。由于特殊的身分及善于运用政治权术,其在“二宫构争”和孙亮继位等孙吴重大政治事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了政局的走向。孙吴政权随着她的势力的兴盛而矛盾蜂起;随着她的势力没落而趋向灭亡。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在正式确立以孙中山为同盟者前,曾试图联合吴佩孚,并抱以很大希望。但随着吴佩孚反动立场日益显露,共产国际被迫弃吴联孙。共产国际联合吴佩孚,既有对吴是"革命者"的误读,更有功利性实力标准的考虑,也正因为如此,共产国际联合吴佩孚的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孙吴统治者之尚巫及其对待道教、佛教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吴统治者出自寒门,在文化上轻视儒学而迷信方术,孙权、孙皓等统治者不仅与葛玄、介象等神仙方术之士交往密切,征用不少道术人物为宦,而且公然造神,孙吴宫廷中充满了巫筮气息,进而刺激了江南道教的发展。孙权、孙皓以巫术鬼神看待佛教,又以僧人入宫为官,支持创立佛寺,资助佛经翻译,从而为佛教在江南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机缘。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在刘备三顾茅庐时,便提出<隆中对>,为刘备指出发展方向和治国方略.<隆中对>前后可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劝告刘备不要与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争锋;要与占据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孙权结盟,不要为敌.指出刘备的发展方向是占有荆州和益州.后半部分为刘备指出五点治国方略和战略部署:(一)联吴抗曹;(二)跨有荆、益;(三)西和西戎,南抚夷越;(四)内修政理;(五)两路出军,一向宛、洛,一出秦川.这五大治国方略和战略部署,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而受到严重打击,使"跨有荆、益"和"两路出军"的计划落空,吴蜀联盟中断,但诸葛亮在"联吴抗曹"、"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等方面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开发四川、云南、贵州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为了团结亚洲被压迫民族,建立反帝革命战线,深入亚洲各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不仅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亚洲国家相继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的战争理论。  相似文献   

17.
孙登是孙权之长子,先后被立为王太子和皇太子,深受儒家学说的熏陶,与儒学士大夫人物同声共气, 是一位难得的继嗣人选。但他常想让位于其弟孙和。何以故?究其原因,一是孙登在孙权立皇后问题上,意在养母徐氏,与孙权不合;二是在政治观念上,孙登支持儒学朝臣的改革要求,反对孙权的法术之治,令孙权担忧。幸登早逝,否则难逃被废黜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为救亡图存,中日甲午战后中国人赴日留学渐成风气。吴玉章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毅然负笈东渡,留学日本。吴玉章留学日本期间不但亲身参加了1903年中国留日学生的拒俄运动和1905年的反取缔斗争,而且还加入了同盟会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组织政治暗杀、创办革命报刊、联络会党势力等反清活动。留学日本期间的一系列革命活动,是吴玉章早期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客观反映了清末革命党人筹备辛亥革命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作者秉持鲜明的“尊刘抑曹孙”的政治倾向 ,影响了对孙权形象的塑造 ,但他毕竟是一位忠实于历史与艺术真实的伟大作家 ,对于孙权的政治、军事、外交和开发生产等卓著的见识与才干 ,仍然作了艺术的反映 ,塑造了一个年青有为、包藏宇宙英明君主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20.
汉末灵帝时宦官充任的中使甚嚣尘上,但在献帝时突然消失,这是因为灵帝崩后袁绍诛尽宦官,而献帝是个无权的君主,汉末未再出现中使。曹魏因耻于其祖辈曾为宦官,也一直敌视和限制宦官。蜀国以汉的承绪者自居,在汉末士人普遍仇视宦官的背景下,虽然后期出了一个宦官黄皓,但并未重新形成宦官系统,所以魏蜀都没出现中使。吴国的心态比较放松,加之吴主孙权的权力比较集中和稳定,所以中使在吴国复活,并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