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凯撒与高卢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58~51年,罗马的高卢行省总督凯撒发动了对高卢地区的征服战争。凯撒面对英勇善战的对手和各被征服地区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施展分化瓦解、恩威并用和步步蚕食的策略,终于征服了整个高卢地区。高卢战争的胜利,使大量的奴隶与财富源源流入罗马,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罗马的疆土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比利牛斯山脉以东、北至不列颠;凯撒也因此而捞得雄厚的政治资本,为其在罗马政治舞台上独揽大权奠定了基础,并为罗马共和制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58年,凯撒发动了对高卢地区长达8年的征服战争。凯撒运用高超的外交技巧,利用高卢各部落内部的矛盾采取以蛮制蛮、各个击破的策略及灵活多变的用兵方略,终于在公元前51年征服了勇猛好战的高卢各部落,给高卢的历史带来了一个新时代———罗马化高卢时代;也为他在罗马政治舞台上独揽大权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在高卢战争的过程中,凯撒充分展示出处变不惊、力挽狂澜的统帅风范;显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及深谋远虑的战略意识。凯撒的统帅艺术一直受到西方军事界的高度重视,为后世留下了一份丰富的军事遗产。  相似文献   

3.
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期间,高卢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成为罗马行省城市化的"西部巨人",在罗马帝国城市化运动中发挥了带头作用[1]。从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关注、高卢地方贵族的配合、罗马化城市的建立等方面探讨罗马-高卢城市迅猛发展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对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凯撒对高卢(确切说,是“长发高卢”)的征服,在罗马史上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奠定了凯撒个人独裁的基础,使罗马政治体制由共和制转化为帝制;更应值得提出的是,它也为罗马补充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扩大了海外市场,从而保证了罗马奴隶制向其顶峰继续发展,为帝国初期奴隶制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深入地分析凯撒征服高卢的作用,不但是正确评价凯撒的历史地位所必需,而且,通过这种分析,可以认定征服战争对罗马奴隶制发展的必然联系,进而对罗马奴隶制的兴衰规律有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半岛的罗马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至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版图已经扩展到整个地中海区域,建立在城邦制基础上的罗马共和国开始面临危机,各类矛盾不断激化,其中意大利同盟者要求合法权利的呼声日益高涨.他们在采用合法手段斗争失败后,便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公元前1世纪爆发的同盟战争在罗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后,波河以南的意大利居民获得了罗马公民权,罗马国家也从罗马民族的一统天下改造成为意大利多民族共同参与的政权机构.经过同盟战争的严酷整合,意大利半岛终于完成了罗马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以来,国内的一些报纸、电台,都以醒目的标题刊登或转播过一条新闻:中、澳、苏三国的史学家联合研究发现,今甘肃永昌县境有一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骊靬。说:公元前54年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东向攻打安息,次年,该支军队在卡莱战斗中被安息军队打败,残部数千突围东逃。此后这支残军便从西方史料中消声匿迹了。他们下落何处,成了千古之谜。据说经三国学者研究发现,这支消声匿迹了的罗马残军,在中国史料中于公元前36年又出现在康居,帮助匈奴郅支单于守城,对抗汉朝西域都护统领的讨伐大军。结果郅支失败,汉军“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其中就有不少罗马残军。为了安置这些罗马残军,西汉政府遂在今永昌县境设置了骊靬城。  相似文献   

7.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宗教情感在两个方面对政治行为产生影响。一是罗马宗教对罗马国家人格的塑造,这使罗马国家主义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神话,即在罗马人的心目中罗马国家是一个圣神的偶像,罗马人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正是从这里来的。二是宗教情感对政治家的政治行为的影响。在罗马共和国后期,宗教被政治家扭曲并滥用,成了他们争权夺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民主运动”在罗马应溯源于王政时代,通过塞维阿·图里阿的改革,起着瓦解氏族制度,加速国家形成的进步作用。共和初年罗马的民主运动,主要是平民为争取政治经济权益同贵族展开斗争,斗争方式有撤离、立法和武装起义,平民取得了胜利,为罗马国家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奴隶制度和经济获得高度发展,平民结构复杂,各阶层利益不一致,所以这一时压的民主运动成果不大,甚至有助长懒汉的消极作用。号称民主派领袖马略的军本改革,给以后的罗马留下了常运内战兵燹的祸患。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的民主运动趋于衰落,这时的所谓民主运动,只不过是政治野心家争夺独裁者宝座的工具。一旦他们目的达到,平民便被捆住了手脚,任当权者们随意宰割。  相似文献   

9.
高卢人曾经将天空想象成潜伏世界末日的危险所在,中国也有过忧天的杞人。事实上他们的担心并不多余,因为科学家已经确定,我们居住的这颗小小星球面临来自太空的三重威胁:庞大小行星的猛烈撞击、另一星系的“拦路打劫”、太阳的“末日烈焰”。虽然这些危险尚未近在咫尺,但是几亿年后,天也许真的会塌下来。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年近80岁的阿基米德正全神贯注地研究沙堆上的一个几何图形,疏忽了罗马士兵的问话,结果被长矛戳死。18世纪,索非·热尔曼在《数学的历史》一书中看到这一幕。她想,一个问题能令人痴迷到将生死置之度外,这必定是世界上最迷人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学界经常引用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著名诗人贺拉斯的"希腊文化征服罗马"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把他们的艺术带到了土气的拉丁姆,用这种方式征服了他们野蛮的征服者。"基于这句话,东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贺拉斯推崇希腊文化,贬斥罗马文化,从而得出罗马人在军事征服希腊人的同时,反而被希腊文化征服的结论。文章全面考释了贺拉斯在诗歌中关于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阐述,纠正了传统上对贺拉斯的"希腊文化征服罗马"说的片面认识,认为贺拉斯的"希腊文化征服罗马"说事实上传递的是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各有优势和劣势,可以取长补短,交融合一。贺拉斯对希腊文化的尊重与推崇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希腊文化基础上的,并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对罗马文化未来高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12.
何辉 《国际公关》2022,(3):41-44
"恺撒"(Caesar,CaiusJulius,公元前100年—公元前44年)这个名字,可能会激发很多人对于战争与历史的浪漫想象.他是古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也是古罗马帝国的奠基者.他最为人知的一部著作是《高卢战记》,此外还著有《内战记》.如今,一般所说的《恺撒战记》,实际包含了五部战记,它们是恺撒所写...  相似文献   

13.
在罗马共和时期,曾发生过两次同盟战争。一次是公元前四世纪中叶(340—338B.C.)的拉丁同盟战争,一次是公元前一世纪初叶(90—88B.C.)的意大利同盟战争。这两次战争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它们都发生在罗马和它的同盟者之间;都是由于同盟者为争取罗马公民权而引起的。它们都历时两年;比起萨姆奈战争和布匿战争等,虽然为时甚短,但在罗马共和国的历史上却占有重要位置。这两次战争是两个重大标志,是两个重要里程碑。拉丁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从此,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流落世界各地。为了生存,他们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自己的母语希伯来语作为口语渐渐消失了。而且,这是一种没有元音只有辅音的文字,对于流传下来的古文献,人们已经难以读出那些文宇的正确发音。语言学家都认为,这种古老语言已经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宇一样,彻底消亡了。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史     
当希罗多德(Herodotus)报道希腊周围的各个民族时,他是从文化人类学家和史学家的观点出发的。但是,他对人种学的研究兴趣特别偏重于古代部分。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伦(Tocitus)也曾描述过日尔曼人和凯撒时代的高卢人,可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西方最早的接触可追溯至公元前五到四世纪,那时,印度的一个民族把丝绸带到了希腊,那个民族被古希腊人称为塞勒斯(Seres)。尽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这种接触是间接的,但却是持续不断的。到公元前二世纪末、一世纪初时,汉武帝不断往西方派出使节,有时一直把使节派到亚历山大里亚或拜占廷。亚历山大里亚和罗马之间的交通来往也是既通畅又频繁不断。但是罗马人仅对所谓的“塞勒斯人”及其居住地有着模糊的概念,诚如汉朝的  相似文献   

17.
百科瞭望     
《山西老年》2008,(1):32-33
顾拜旦(1863—1937)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的竞技会。第一次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公元前776年举行的。以后每隔4年举行一次,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废止。1875—1881年,德国库蒂马等人在奥林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立国到公元前1世纪末涯大维(即奥占斯都)在罗马确立个人统治,五百年的时间,地处意大利一隅的蕞尔小邦变成了雄踞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庞大帝国,古代的西方文明世界第一次统一在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之下。“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城尤如当时地中海的神经中枢。罗马的征服史同时也是一部求生存的斗争史,严酷的生存现实造就了罗马人冷峻、坚毅、顽强、务实的民族性格。罗马时期的造型艺术无论是恢弘的斗兽场、万神殿、凯旋门,还是各类形神兼备的雕塑作品都努力透出一股英雄之气。特别是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以后,雕塑艺术更鲜明…  相似文献   

19.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 ,原意是“面具”(mask)的意思。公元前 10 0年左右 ,这种始于原始人的面具被古罗马的演员演出时使用 ,很快便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以后就延续下来 ,并促成了“面具”成为“人格”一词的首义。古罗马的西塞罗对“人格”的引申意义做了四个方面的阐释 :1.一个人给他人的印象 ;2 .人的社会身份或角度 ;3 .专指有优异品质的人 ;4.人的尊严和声望。《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人格”解释为“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状态 (或特征 )的有机结合 ,包括遗传的和后天获得的成分 ,人格使一个人区别于…  相似文献   

20.
古罗马人有一种奇怪的"让妻"现象,即男人之间互相借用妻子.这种行为,将妇女作为生育的工具,作为政治联盟的筹码,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作为被玩弄的对象.妇女被迫忍耐顺从.这反映了一种强权的男性意识形态,是罗马父权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