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加索轶事     
一次,毕加索在巴黎参观一个世界性的同时代画家的画展。参观后,主办人问他有何印象与感想。毕加索不假思索地答道:“我觉得,世上的人绝不像他们画的那样坏。”毕加索漫长的一生都在不倦地、无畏地探索,因此有人称他是艺术的前卫。这做“前卫”的甘苦,知道最清楚的莫过于毕加索自己了,他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朋友     
王力 《百姓生活》2014,(3):30-30
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的天才画家。、如果有人能得到他的一幅画,一辈子吃喝不愁了。而晚年的毕加索却很孤独,尽管身边也不乏朋友,但他清楚,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冲着他的画来的。为了这些画,亲人争吵不断,甚至大打出手。这一切让毕加索极为苦恼,他很想身边能有一个陪他唠唠嗑、说说心里话的人。  相似文献   

3.
善于刻画     
宋代画院考试画师,以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师们以为这没什么难的,有的画一只小船系在岸边孤树下;有的画一只鹭鸶栖息在船篷上,使人感到四野无声,万分寂寞。可一幅幅都落选了。只有一幅,画一个船工坐在船尾吹笛。笛音引来了几只小鸟。此外再无一人了。“野渡无人”,并不是连船工也没有,只是说无人渡河。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40年代,有个年轻人,先后在慕尼黑和巴黎的美术学校学画画。二战结束后,他靠卖画为生。一日,他一幅未署名的画,被他人误认为是毕加索的画,而出高价买走。这事给他一个启发,于是他开始大量地模仿毕加索的画,一模仿就是20多年。  相似文献   

5.
“真幻交混”是深层心理躁动的结果 毕加索曾把自行车的一只车座和一个车把组合在一起,于是就出现了一件艺术品——牛头造型。自行车的车座、车把的形状无人不熟悉,但只有毕加索看出了它们之间巧妙的默契,他把两种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统一体。很早就有人指出这是一种“魔法的综合”,可惜这种综合是许多人想不出来的,它涉及到创造的重要方式——非关联思维。 非关联思维粗看是无逻辑的,其实它本身也是一种逻辑。  相似文献   

6.
时间的光线     
音乐家鲁宾斯坦经常到好友画家毕加索的画室看他画画。一次,鲁宾斯坦在好几个月内看到毕加索不断地画同样的东西。背景是阳台的铁栏杆,近景是一张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相似文献   

7.
漫画     
余晶晶 《老友》2011,(4):48-48
(一)唐伯虎卖画 春节前夕,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的是一人牵狗,逍遥自在。唐伯虎对顾客说:“这是一则字谜,要买须付30两银子:如果猜中了,则以画相赠,分文不收。”好半天过去了,仍无人猜中。这时有一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只蹲下身子,作个匍匐状,取下画便走。唐伯虎大笑说:“他确实猜中了。”读者朋友,你们知道是什么字吗?  相似文献   

8.
有心的厨娘     
20世纪30年代,在西班牙南部一个美丽的乡村里,有一个小姑娘很喜欢画画。她的理想就是能成为画家,把家乡的好山好水都画出来。学画画就得找老师教,她得知城里有一位很有名的画家叫毕加索,于是就找到毕加索,恳求他收自己为徒。毕加索看了看她,觉得一个乡下姑娘学画画不怎么靠谱,于是婉言拒绝她:"要想成为一名画家,就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我现在正在找一个做饭的人,如果你不介意,可以先到我的厨房做饭。"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画家,第一次创作铜版刻画,描绘的是一名英姿飒爽的斗牛士,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真正的图像在印刷时是左右易位的,因此,当他看到左手握着长矛的斗牛士时,不禁大吃一惊。画家为自己的过失几乎要毁掉那画,后来,他将错就错,称这幅铜版刻画称为“左撇子”,使其流传了下来,并在世界艺术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位画家名叫毕加索。  相似文献   

10.
当代著名艺术社会史家T. J.克拉克对毕加索的最新研究,叙述毕加索从对“真实”最初的执著,到对呈现”非真实”(Untruth)的艰难转型,再到《格尔尼卡》的最终完成。为了透彻地论述毕加索与“真实”和现实历史的关系,分析画家在1920到1930年代在绘画语言、主题和空间感上的变化,克拉克静观细看毕加索的作品,从视觉形式和视觉语言结构的角度,把握了立体主义真实观的变化。这种静观细看正是当下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最缺乏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我的手     
我的手,能写出端庄的宇,能写出漂亮的大章,还能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夸我的手“‘真棒”。姥姥、爸爸、妈妈也夸我的手“你的水手真巧”。夸得我脸“刷”地红了,心里却j民高兴。我真高兴,我有一双能干的手,我的手,还能给我洗脸、刷牙~·…你说我能离开我的手吗?我的手@牛智诚$营口市路南镇城子小学四年级  相似文献   

12.
把毕加索和中国民间美术放在一起,也许会让人产生一种牵强生硬的感觉.但对毕加索的艺术和中国民间美术放在一起进行一番看似”生拉硬扯”的比较研究之后,却发现这一比较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对蚊子来说,掌声意味着毁灭。我和许多美术门外汉一样,是通过和平鸽了解毕加索的。那幅由世界和平大会传播开来的和平鸽画像,口衔橄榄枝、组合出一个女性头像的和平鸽,就出自毕加索之手。此画一经问世,就成了和平的象征,传遍世界,为毕加索赢得"世界和平老人"的美誉。最近,读美国作家雅瑞安娜·哈芬顿的《毕加索:创造者与毁灭者》才知道,整个世界都被毕加索与他的和平鸽所戏弄。  相似文献   

14.
静物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从一开始就显示了人类社会对物质世界存在的反映,众多大师们--夏尔丹、塞尚、凡高、雷东、毕加索等都曾将静物绘画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无不以其特有的艺术品位确立了各自在世界画坛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相似文献   

16.
担当上人画语录中涉及“有”“无”之辩证关系,“有”与“无”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于“有”“无”之间证得非“有” 非“无”的“中道”,更是精神境界修正的一个基本路向。作为求道者的担当,其最后在绘画中所表现的“若有一笔是画也非画, 若无一笔是画亦非画”以及“画中无禅,惟画通禅,将谓将谓,不然不然”等,实源于其人生的存在体验与境界修证。担当的艺术 围绕着他的理想追求,将诗书画融合在一起,追求简淡、荒疏的境界,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7.
“昼寝”为《论语》重要一章,常被后人援引,“昼寝”之解也众说纷纭。为切实明其义,喻其理,深入探讨很有必要。 自古至今,“昼寝”有三说,简言之,一为“昼寝”乃“画寝”之说;二是男女同寝之曲语;三为白天睡觉之谓。 一、“昼寝”并非“画寝” 首先提出“昼寝”为“画寝”之说的,是《启颜录》一书的作者隋人侯白,继之有唐代韩愈及南宋词人周密。周密所撰《齐东野语》中说得更为具体:“昼寝”实为“画寝”之误。(繁体字)“画”与“昼”仅有一竖之别。“画”者,用彩绘作装饰也;“寝”者,用作名词,卧具也。“画寝”意为绘龙绣凤的卧具。进而指出孔子发火的原因——“恶其画寝之侈”。周文之说,以“画”代“昼”,有无根据?  相似文献   

18.
“动势”艺术是一种能“产生炸弹爆炸一般效应”的艺术.古希腊著名雕刻家米隆塑了一条牛,使一只猛狮扑上去嘶咬它的身躯,也使一头牛犊钻进它的腹下使劲吸吮它的乳头,使一个牧童想把它赶跑,还使一个小偷想把它牵走.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从“动势”中去加以刻画.米隆的牛之所以被雕“神”了,就是因为艺术家没有用呆板、单调的“静态”手法去雕刻,它的肌肉线条充溢着气韵生生的动感,眼瞳流盼着灵灵欲动的神采,姿态跃跃欲试.难怪卓别林说:“我只要眉毛一动,就比说五十个字更能表达感情.”这确是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法国画家雷杜德,他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20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成了《玫瑰图谱》。在此后的180年里,他以各种语言和风格出版了200多种版本,平均每年都有新的版本降临人世……雷杜德,他只做了一件事——画玫瑰,但他画的玫瑰成了巅峰,无人逾越。  相似文献   

20.
"洗出徐熙落墨花"之"洗"字并非用水冲洗之意,而意指相比之下,显得特别突出。即是说徐熙的落墨法独得其妙,无人能出其右。从某种程度上说,徐熙的画法为后世的墨笔画、没骨画、写意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