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景大房、五克拉钻戒、几百平方米的草坪……这是“网上老公”送给秦月的求婚礼物。其后,两人举行了“网婚”,开始在网上同居。2008年1月,“网上老公”不远千里从辽宁来到河南省新乡市看望“妻子”,同居几天后,“老公”突发怪病,“妻子”立即将“老公”送到新乡市凤泉区医院。医生说患者病情复杂,需立即转院治疗,要准备不菲的住院费。巨大的恐慌压得“妻子”喘不过气来,她偷偷喊来妹妹,两人将病人抬出医院,乘着月色将他丢弃在一家停车场…  相似文献   

2.
《新天地》2007,(6)
“一分钱读书社”是由福建省武夷山市下岗职工左国栋6年前创办的一家特殊书屋,左国栋为此呕心沥血,几经命运沉浮,曾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被广为传播。由于左国栋坚持让普通人“花最少的钱,看最多的书”,“一分钱读书社”创办初始就大受百姓欢迎,老年读者是读书社里  相似文献   

3.
球球一进教室,老师看着他问:“你书包呢?”球球从兜里拿出半截语文书大的小皮包,用一根手指挂着,吊在老师面前,“这呢。”“这就是你的书包?”老师来气了,“拿出语文书我看看!”球球将皮包拉锁拉开,伸进手去拿出一本书来。老师拿过一看,果然是  相似文献   

4.
(一)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也是引起争论较多的作品之一。安德朗尼科夫告诉我们,书一出版,很快就卖光了。人人都想知道作家莱蒙托夫所称为当代英雄的是谁。人们都倾慕这位英雄,要将他作为典范。长篇小说的标题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读者们读完了这一小说之后,又都奇怪莱蒙托夫为什么把这种精神上不健全的人称为当代英雄。他们反问自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这是痛苦的玩笑!”这说明当时有些拥护莱蒙托夫的读者,对小说的意义,和书中英雄毕乔林这一人物,是不够了解的。  相似文献   

5.
爱的故事     
有个故事,是真的。有个男的南下经商,赚了。于是想入非非,想和妻子离婚,想在南方再找一个年轻漂亮的妞儿。可他下不了决心,他没有“理由”,也找不到妻子的任何过错。于是就猛抽烟,一根接着一根,烟蒂把毛料上衣烧了个洞也没发现,直到闻到了一股焦臭味儿,才发现那件衣服上已经有了一个圆溜溜的窟窿。他有点心疼,这可是妻子为他买的衣服呀!但他也由此得到了“启发”:对!一不做二不休!就把这件衣服寄回去,告诉她,婚姻也像这衣服,既然已经烧了  相似文献   

6.
下班后,我匆匆地转了几个地方买完东西,马不停蹄地爬上七楼,来到家门口,已累得气喘吁吁.一手拿着给儿子买的玩具车,一手提着刚从超市买来的蔬菜、馒头,我嘴里咬着一枝玫瑰花,用脚有节奏地踢着家门. 妻子打开门之后,露出一脸的惊讶:“老公,你、你咋想起来买花了?今天是啥日子?”身边两岁多的儿子眼贼快,一把抢过玩具车,翻来覆去地看着,嘿嘿直笑,还不失礼貌:“真好看,谢谢爸爸!” 我放下菜,把玫瑰花郑重地送到妻子面前:“今天是咱结婚5周年的日子,祝老婆更美更快乐!”  相似文献   

7.
陋室心贵     
奥修 《社区》2014,(35):20-20
从前,有个穷人,他很穷,是个樵夫,住在森林里的一间小茅屋里。这间小屋如此之小,屋内空间仅够他和妻子两人睡觉。在一个漆黑夜晚的半夜,外面下着大雨,这时有人敲门。妻子睡在靠门的那侧,樵夫就对妻子说:“开门吧。雨太大了,这个人肯定是迷路了。这是个漆黑的夜晚,森林里很危险,到处都有野兽。快开门吧!”妻子说:“但这里空间不够。”  相似文献   

8.
在出版界,畅销书以读者面广,发行量大,经营利润高,资金回笼快等特点,成为出版发行企业的摇钱树和聚宝盆.文章认为,畅销书的运作有规律可循,大致离不开这几种轨迹:1.挖掘卖点,创造流行;2.注重品质,内容至上;3.借助媒体,立体营销.  相似文献   

9.
在出版界,畅销书以读者面广,发行量大,经营利润高,资金回笼快等特点,成为出版发行企业的摇钱树和聚宝盆.文章认为,畅销书的运作有规律可循,大致离不开这几种轨迹:1.挖掘卖点,创造流行;2.注重品质,内容至上;3.借助媒体,立体营销.  相似文献   

10.
一天早晨,小米沙坐在窗前,他在想:今天,我要做一件大事情,最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可是做一件什么样的大事情呢?如果走在河边,正好有一个人掉进了河里,我就立刻跳进水里去救他……这时,妹妹走进来“:哥哥,陪我去玩好吗?”米沙不耐烦地说“:快走开,没看见我正在思考问题吗?”妹妹生气地瞪(dèn$)了米沙一眼:“你根本就不像一个哥哥!”妹妹离开后,米沙继续在想自己要做一件大事。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强盗突然闯了进来,我就用枪顶住他的脑袋,然后把他押(yā)送到警察局……这时,妈妈走进来“:米沙,快去把垃圾倒掉。”米沙头也不抬地说“:让妹…  相似文献   

11.
学生最想摆脱的是什么?繁重的作业;最想减轻的是什么?沉重的书包;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快乐的童年!锦州市许多所小学相继创办了“快乐园地”,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投入其中,在活动中享受快乐。这一下,大家来了精神头儿。一、软陶制作吸引人近年来,锦州出现了一种新工艺——软陶。这软陶不是在窑中烧制的,而是在微波炉中烤出的。陶泥有点类似于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涂上五颜六色,放入微波炉中一烤,就成了精美的艺术品,而且和陶瓷一样硬,色彩却更鲜艳。站四小学的同学们,在“快乐园地”里学习软陶制作。他们把软陶泥捏成小人、小动物和各种瓜果………  相似文献   

12.
人民的好公仆,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同志,廉洁自律,一尘不染,高风亮节,赢得众口称赞。他的廉政经验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他把住了“前门”,他的妻子守住了“后门”。“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郑培民写得清楚,做得更明白,想从他这个“前门”送钱请托,送钱买官,包工程买地皮,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碰了钉子,还要受训斥。那么,有些人就“强攻”不行搞“迂回”,“前门”不通走“后门”找她的妻子,想从这里打开缺口,殊不知他的妻子那道“后门”也是钢打铁铸,一人当关,万夫莫开。妻子杨力求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在主政湖北的18年间,为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一直紧抓“出版”为改造湖北制造舆论.一方面他创办并支持湖北地方出版,在湖北主持刊刻史志、编译西书、创办报刊并扩充出版机构,为湖北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他又限制湖北民间革命期刊发展,始终把“出版”当作“正学”的工具,致使晚清湖北出版一直为官方把持.还原这一阶段湖北出版业的状况,认识张之洞出版意识的来源,进而理解张之洞出版思想的核心,对于清末出版史、思想史研究以及张之洞研究、湖北地方文化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主动要求到分公司任职的。他对妻子说,是总公司派他去的。妻子坐不住了,说要去找老总讲理:“凭什么让我们两地分居,而不让那些单身汉过去?你这样过去,一家就得开两灶,又没给你涨工资,这多出来的伙食费,能给报吗?”  相似文献   

15.
二战以后,日本出版业的产业化变革与转型,为畅销书出版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宏观的发展环境.在出版产业化的转型中,日本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畅销书出版机制,成为出版业的一种“文化工业”,具有商品化、通俗化、多元化、娱乐化、国际化的特征.这是日本出版业长期发展的经验总结,指导和维系着整个畅销书乃至整个出版业的运营,促使和保证了日本出版业长期的高度繁荣.但对产业化的过度推崇,也使得出版业的文化精神属性逐渐淡化,对畅销书、出版业、读者以及社会文化都会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也是日本“出版大崩溃”的重要导火索之一.出版产业化并不意味着对出版商业属性的一味推崇和对文化属性的忽视,二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应该是出版业健康发展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6.
有个男的南下经商,赚了。于是想入非非,想和妻子分手,想在南方再找一个年轻漂亮的妞儿。可他下不了决心,他没有“理由”,也找不到妻子的任何过错。于是就猛抽烟,一根接着一根,烟蒂把毛料上衣烧了个洞他也没发觉,直到闻到了一股焦臭味儿,他才发现那件衣服上已经有了一个圆溜溜的  相似文献   

17.
一篇文章、一本书如果标题新颖,便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总是力求使标题能概括地反映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并使其贴切、简练醒目.狄更斯在为《大卫科波菲尔》一书定名时说:“为了这个名字,我的心潮起伏,犹如波涛汹涌的海面!”作者尚且如此,译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译好几个字的标题,译者往往要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才能使译名“忠实”又“通顺”.切不可小看区区几个字的标题翻译,这实际上是一篇大文章.译者该慎之又慎,丝毫马虎不得,须认真地思考,悟出更多更好的译法才是.同时,从一个标题的翻译也可以看出译者的水平,他的外文水平以及翻译时所遵循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8.
    
赵文辉 《今日南国》2006,(23):47-47
他出了一趟远差,今天,带着对家的浓浓思念回来了。事先没有电话通知妻子接站,他要突然出现在爱妻他的乖乖(在他们两个人的空间里他一直这样昵称她)面前,让她惊喜都来不及!小别胜新婚,他太想她了。出了车站,他冲一辆红色“的士”招手。“的士”仿佛理解他的心情,响着低微的声音飞快灵巧地在如潮的车群中穿梭。他掏出钥匙插进锁孔轻轻地拧,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他的心“冬冬”直跳,一种久违了的初恋般的味道涌上心头。当他出现在妻子眼前时,妻子  相似文献   

19.
能单凭传统的“味”来解曹雪芹的“味”吗?曹雪芹在《红楼梦》的一开始就向读者宣称:“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何来,说起来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并特别点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的,“味”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特别强调的美学概念.他不仅要求作为审美主体的作家要有健康的审美趣味,而且强调当《红楼梦》送到读者手上以后,作为审美主体的读者,也必须是善于解味的人.那么,曹雪芹所强调的是怎样的“味”呢?这是值得我们仔细斟酌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想     
在海的那一边,有一座山;在山的那一边,有一座城市;在城市里,有一个很奇怪的人——他的名字叫我想。我想今年十五岁了,在市中学读书。他常穿一件黑上衣,背一个黑书包,骑一辆黑色自行车,在黑夜里穿行无阻。他还有一个口头禅,那就是:“我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