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语际语用学是一门涵盖二语习得理论和和跨文化语用学发展的交叉学科,探讨在特定语境中人们实施目的语的言语行为及其机制。语际语言话语、语际言语行为等语用范畴都体现出较大的文化差异性,文化差异是跨文化语用的干扰源,是产生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根源。本文通过分析语用策略的文化差异性,提出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对加强文化间的相互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礼貌语言中的致谢用语属于日常活动中的言语行为,按照奥斯汀(J.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对给予的恩惠使用致谢语被认为是言外行为,而致谢语被认为是正面礼貌.致谢并不是孤立的言语行为,它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夸张的或暗含的.再者,致谢语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致谢语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价值.根据不同的文化,人们表达致谢语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此外,人们评价致谢用语的标准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中国人与法国人的交流中,在不同的情景下,双方对致谢语的表达以及对致谢用语的评价标准都是不同的.中国人一般按照中国的生活习俗和汉语的习惯用法来使用法语致谢语,法国人对此有可能会不理解,甚至产生误会.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的语境制约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语言实现其交际功能的重要途径。在言语交际中,委婉语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语境是一个有机且不断变化的言语交际环境,包括语言语境、交际者的认知机制、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及跨文化语境等因素。本文从委婉语的典型特征和语境的内涵着手,进一步阐述了语境对委婉语使用的制约功能和对委婉语语义的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4.
社会称呼语是言语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他人对社会称呼语研究的基础上,以Scollons的礼貌策略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礼貌策略的角度对中美语境中社会称呼语使用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外语学习者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语用失误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目前的成果仅限于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语际语用失误)进行研究,对同一母语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语内语用失误)却鲜有论及。以交际发生在跨文化还是同一文化为标准,把语用失误分为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并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分别阐释这两种类型的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即都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交际语境诸因素(如语言使用者、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的动态顺应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非语言交际是符号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具有语言一样的社会文化属性.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行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规则,了解这些规则,对于正确使用非言语语,提高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言语交际行为与非言语交际行为的默契配合。非言语交际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化语境,充分的理解话语的浅层及深层含义,恰当得体的使用非言语行为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不仅是要学习一门语言,更要学习西方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忽略文化差异的存在会造成交际的障碍或失败,本文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简单对比了汉英日常谈话中存在的一些文化差异:问候语,称呼语,禁忌语、称赞语、祝福语、致谢语、致歉语和道别语。  相似文献   

9.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在语境中生成发展的,虚假拒绝语也不例外。语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环境,而是动态发展的认知语境。语言使用者顺应语境作出选择,以维持言语行为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随着语境的动态发展,语言的可选择范围也相应改变。虚假拒绝类言语行为就是语言使用者顺应当前交际语境所作出的选择。基于语境顺应论和认知语境论,能更有效地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顺应语境作出虚假拒绝。  相似文献   

10.
骂詈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中西方语言中均存在骂詈语。它们除了具有一些共同属性外,又因为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特点。从顺应论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三个方面来探讨英汉骂詈语的异同使得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能够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骂詈语,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与文化语境,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由于骂詈语的错用而产生的语用失误,从而促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进行人际定位的一种语言活动,是人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称呼语的选择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语用距离以及情感态度,恰当、得体的称呼语有利于促进言语交际。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是重视交际功能的动态语言,而语用学研究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如何结合语境和意图来表达和理解话语的意义。从语用学的角度,借助语用得体、语用距离、语境顺应等理论,对语言修养较高的主持人的称呼策略进行动态的分析,有助于发挥媒体语言对大众语言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中社交失误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交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系统、语用系统和文化系统不同而造成的交际行为失误,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它既包含了语用失误,也有非言语交际失误。语用失误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非言语交际失误则包括体态语失误、副语言失误、客体语失误和环境语失误等。指出了社交失误主要是由于思维方式、审美观、价值观、社会意识和交际策略等不同所致,提出了外语教学可从言语技能、交际能力和文化悟力等方面的培养入手,加大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和输入力度,优化师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地克服社交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跨文化语境下,委婉语的使用与理解受到文化差异的制约。西方的未来取向与中国的过去取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相同的事物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以及迥异的委婉表达;相应时代与社会的规约促使交际者在即时语境中选择不同的委婉语;由于基督教的影响,英语中有多达百余种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而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则受到道教与佛教的影响;封建制度所导致的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与西方倡导的自由平等观念在名讳、疾病与死亡、职业委婉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应正确理解并恰当适时使用委婉语,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与文化语境,促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非言语跨文化交际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言语交际是交际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非言语行为文化差异常常引起误解,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严重障碍之一.提高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意识,介绍目标语非言语行为方面的知识,比较本族语与目标语之间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看经典原声电影等,是培养学生非言语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礼貌表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文化心理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人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通过对汉英日三种语言文化心理的分析,并对其在称呼语、问候语、告别语、致谢语和道歉语等几方面的礼貌表达进行比较,探明三种语言在礼貌表达上的异同,以期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7.
以高语境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和以低语境文化为代表的美国在言语交流上采用不同的模式,中国的高语境文化是间接、含蓄、重非言语信息,并以听话者为中心的言语交流模式;美国的低语境文化则是直接、明晰、重言语信息,并以说话者为中心的言语交流模式。认识语言形式背后的高低文化语境差异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民族性和多义性,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必要了解语境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语境;语境有助于非言语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同语是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用手段,隐含意义丰富,其含义的解读依赖于语境,而且是某种文化语境,文化语境中的价值取向制约着同语的会话含义。从很大程度上说,同语是文化的,具有民族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