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在前面:陈一敏(化名)从北京来到青岛第7个月的时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到结束采访为止,她仍在为了治愈身体的病痛而在青岛的各个医院间奔走。身体的病痛终有一天会痊愈,但是她心灵的伤痛和精神的颓废又到何时才能平复?陈一敏说,她之所以想用“倾诉“的方式说出身心的伤痛,就是想告诉每个即将或正在感受爱情的女弦,如果有人认为在爱情面前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全部的自尊自爱,那么,她的亲身经历应该可以给以警示。  相似文献   

2.
她在一档电视节目上说自己是中女人中女人集合了小女人一点点的温柔,大女人一点点的独立中女人自爱,不过分要求自己,也不过分要求别人。如果不能再坚定地去爱某个人,至少可以爱很多人,很多动物,很多其他美好的事从《花火》青春小小的总结,到《原来爱情那么伤》、《给自己的情歌》到最近的《女人本色》……是非曲折之后的梁咏琪沉淀出立体、沉实、雅致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浪漫爱"的兴起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现象,它与传统的瓦解、现代个人的出现相伴而生,是人性解放特别是人的感性解放的突出表征."浪漫爱"带有"以情求道"倾向,它追求的是爱的唯一性、永恒性和至善、至美性,它在现代成为一种人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超出性爱本身,具有了超越凡俗的精神意义.清末民初言情小说的兴起可视为这种现代浪漫爱的滥觞,其中<红楼梦>和<茶花女>的相遇,为这种浪漫爱的兴起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清末民初言情小说中的唯情派继承了明清以来以情抗礼的文学传统并与西方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实现了对接;他们所表现的爱情具有超凡脱俗的乌托邦特性,本土禁欲主义道德与西方纯情、浪漫之爱与此结成了同盟,这是现代性初兴时期浪漫主义反世俗的"人的自我神化"倾向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志愿者曾经这样说过,“我们不是伟人,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平凡人,就是在用平凡的双手编织着这伟大的爱。石城的“慈善大姐”用她那颗真诚的心感动着身边的人;50岁党龄的王扬才用他那热忱的心温暖那些“迷路人”;同样,还有许许多多坚持着自己专业价值理念的社工正用那颗火热的心点亮他人心中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法国学者米·杜夫海纳把爱情视为既想与对方结合,又须尊重对方个性差异的“二律背反”。原因很简单:所爱对象不是无意识的物,而是有意识的人。人是自由的,因而爱情中永远存在着对方改变主意、收回承诺的危机,这就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之类的永恒的爱情宿命。爱情就是用信念战胜这种危机的痛苦与欢乐相互渗透的生命过程:它既渴望着结合,又拒绝着完全的结合。而后者意味着要么否定对方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的占有物;要么否定自己的个性,使自己为对方所占有──因而危机随时处于一触即发的态势。无独有偶,德国学者弗洛姆也把…  相似文献   

6.
华琪 《东西南北》2012,(7):44-46
电影《钢铁侠》的原型——硅谷企业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先后做过Paypal,环保跑车公司Tesla,现在,他的新公司是SpaceX,一家私人火箭公司,正在用无可匹敌的低廉价格发射太空飞船,他的终极目标是载人,在太空和地球之间搭建廉价的捷运快线。  相似文献   

7.
宁子 《东西南北》2010,(12):36-36
毕业后,他们的爱情遭到她家人的全力阻拦,理由很简单,她家境优越,父亲是政府官员。他们希望她找个门当户对的男子,而不是一个来自农村一切要靠自己打拼的他。  相似文献   

8.
鲁迅说过,人生在世,爱才有 所附丽。爱情这一亘古常青,永不褪色的话题,世世代代被人们津津有味地传颂着、诠释着。不同的时代,爱情有自己不同的主旋律。呼之欲出的21世纪,我们的社会又将呈现给我们怎样的爱情图景呢? 首先,社会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与繁荣,会给人们提供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人们在更宽广的时空范围内、更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寻找爱的归宿。从大的方面来说,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不动摇,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坚强基石。爱情的实现与得到…  相似文献   

9.
郭全玉 《生存》2020,(13):0189-0190
要做好德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 给他们一份独特的爱,那就是宽容、鼓励及批评 有度。我们要全面分析,因材施教,以爱育爱,宽严有度,静待花开,相信我们的执着和热情会转化每一位德困生的。  相似文献   

10.
“爱他个腾云驾雾,爱他个天翻地覆”──情歌泛滥唱不休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歌词创作中的不配王题。闻名于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多少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通过歌曲流传百世。而今的情歌更是把这一主题突出得无以复加。据笔者统计汇集近十多年来流行歌曲的七本歌集,爱情歌曲占了89%,太多太滥。不仅是情歌太多、太滥,而且大多歌词直露,爱得太热乎、太缠绵、太柔情。如《过把瘾》中唱道:“过上一把瘾,拥抱你的心,人生能几载,死了也甘心,爱就爱他个腾云驾雾,爱就爱他个天翻地覆,爱就爱他个轰轰烈烈,爱就爱他个迷迷糊…  相似文献   

11.
当你和她开始在一个空间里厮守的时候,你才会明白,爱情就是有她在你身边,度过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那么,爱情该用什么样的空间来包容呢?如何让他更有责任感,让她更有亲密感,让还贷更有计划……我们为你打造一个完全的新婚置业手册,拨开云雾,为自己和小娇妻挑选"爱巢"。  相似文献   

12.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这涉及到自爱、友爱,营造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生活理想样式。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人需要自爱也需要友爱,德性人的自爱是对自身灵魂当中高贵部分的实现活动的爱,本真意义上的友爱是德性人之间的出于德性的友爱。德性人之间的共同生活是通过友爱的方式来维系的,而德性人之间的友爱也需要共同生活来实现和完善,对自身德性的爱和对朋友德性的爱是从自爱走向友爱的关节点,友爱的共同生活是一个完善的共同体中的德性人的理想生活样式。  相似文献   

13.
岁岁年年间,没有人的青春可以长存,但是在那美好的时光中升始的爱情却可以"永垂不朽".爱情是个年轻的话题,却是个永恒的主题.对于爱情,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注解.无论爱情的温度处在沸腾的状态还是保持着亲情的恒温,也不管爱情的长度是刹那间的一见钟情,或是一辈子的地老天荒.使你如此美丽的,就是在心里的某个角落藏着一个他;让你如此不安的,不过是她有没有把你放在心上……时光荏苒,让我们重温六十年的爱情宣言.  相似文献   

14.
这年头,但凡喝过几滴墨水的人,都会念匈牙利诗人裴多斐的那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此诗之所以著名,很大原因是它赋予爱情比生命更高的价值。古往今来,视爱情“唯此为大”的事例比比皆是。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英王爱德华八世的“不爱江山爱美人”,都是崇高爱情所编织的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故事。不过,最近看了电视剧《孽债》,联想到知青这一代人的经历,觉得他们对于爱情的态度似乎更耐人寻味。我的知青朋友中,不乏在农村产生了铭心刻骨的爱情,而一方回城之后就毅然与恋人挥…  相似文献   

15.
经常听到很多人因不堪忍受生活的挫折,因不堪担负生活的重负,而用极端的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也经常听到很多人因为车祸、暴力等横祸而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所以很多时候,我就想让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从爱开始.  相似文献   

16.
“凡词无非言情”①。然情有普泛化之情感,有“别是一家”的个人之情感,故情有层次之别。秦观就是这样一位二者兼具的词家:“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②“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③“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④……那么,秦词又是如何处理人物情感层次的呢?一秦词所涉及之题材,无非“爱情”、“贬谪”、“怀古记游”,以及“抒情记梦”之类。题材之广,较之前辈词人之多,显示出作家健全的才性;对生活多方位的把握,同时赋予了作家深化情感的某种现实基础。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交织,生…  相似文献   

17.
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手写小说稿《绿毛水怪》做媒,天才作家王小波与李银河相识、相恋,他们的情书于2004年结集出版,书名《爱你就像爱生命》。的确,王小波爱李银河,他在信里不止一次说爱你爱得要命。和天下所有普普通通的爱情无异,他们在爱的旅途上经历过猜测、释疑,怀疑、肯定的过程,而他们的爱却又是如此不同,撇除两人的身份关系,单单他们颇富激情和  相似文献   

18.
生命是一种躯体性意识。自我意识作为一种精神,也就是要使自己超越于自然,把自然之存在引入意识之目标。意识要在自我中设定自己,并把对自身的设定环节作为中介物,从而发展出人的精神。人就是在自然的躯体中设定出的精神目标。  相似文献   

19.
贺中 《青岛画报》2012,(11):88-90
"我有幸在中国度过了生命中的25年光阴。像每一个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许久的人一样,我学会了爱这个国家,爱它的人民。"这是一个德国人在自己的书中写下的一段话,他叫卫礼贤(Richard Wilhelm),20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汉学家,被誉为"马可波罗第二"、"德国的孔夫子"。他所翻译的我国著名典籍《论语》和《孟子》,至今在世界各地流行甚广。他在中国生  相似文献   

20.
“街道民政工作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连着干家巷,系着万户门’,与社会稳定,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干民政工作的人就要了解民政对象,做到‘察千家情,解万家难’”。这是罗萍珍常说的一句话。10多年来,她把对民政事业的爱、对民政对象的情,倾注在平凡的民政工作之中,用自己辛勤的汗水,默默地温暖他人。张家大屋社区的吴小玲是个残疾人,妻子跟他离了婚,一家3口人,母亲65岁又有心脏病,17岁的女儿又患了肌无力绝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