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为先"理念的提出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贯彻"德育为先",要结合时代特征,要着眼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要坚持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德育为先"理念的内涵,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德育工作方式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旨在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实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金晶 《办公室业务》2023,(23):54-56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地方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活动的各种物质、非物质形态的遗存,是高校开展思政育人的重要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和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具有理论依据,其指向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均有紧密关联,是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基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有助于地方红色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高欣  王亚娴 《科学咨询》2023,(10):230-23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以下简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提升就业发展能力的重任。在育人过程中,高校挖掘课程的思政价值,实现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高校对其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荆荣花 《决策探索》2010,(14):62-63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发展之迅速是世界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领域和人群正在涉入它的范围,高校亦不例外.我国从1994年4月获准接入互联网,到2010年6月,上网用户约为1.7亿,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网络体系。在上网人员中,高校是主体。在大学校园,网络直接服务教育、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上网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新路子,逐步形成德育科学化建设、主体化实践和网络化运用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德育课程赋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方法,以保证新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一、教师是德育资源的创新者历史和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材料。教师应由对这些德育资源的利用者转为对这些德育资源的创新者。第一,开发课程德育资源。在实施新德育课程中,教师应由课程的使用者转为创新者,把新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作为新德育  相似文献   

6.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目标、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反映高校德育社会化的趋势的必然要求。把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浅析高校人力资源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本文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相对密集的特点,在阐述什么是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会计的前提下,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源会计的目标,构建了高校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体系和财务报告,以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的发展塑造了正确的人生理念、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石,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有效的教育,应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扣"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在新的发展时期对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进行革新。本文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际,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探究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以此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毛茫茫 《经营管理者》2009,(15):252-252
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按照"高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忠实地履行好教育职责,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勇于作为。笔者以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进一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依靠多种途径并采取多种措施具体落实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德育模式是符合信息社会时代特征,符合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全新德育模式。高校人力资源优势明显且信息化建设较全面,但德育实效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同社会期望存在反差,高校德育的重塑与创新,须以大德育模式为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在德育工作方面遇到了许多问题,德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离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的问题,且该趋势越来越为明显。因而德育工作要求回归到生活,要求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目的。本论文采用唯物论以及辩证法相结合的原理,同时将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有关的理论作为内在的根据,探讨施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培育"时代新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所提出的新要求。"时代新人"需要具备艰苦奋斗、善于奉献、热爱国家、本领过硬、勇于创新等品质,这些品质既是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应该格外重视的主要内容,因此,要在培育"时代新人"的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和完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赵文报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以党的十八大作为一个新的时间起点,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的总结,以及对  相似文献   

1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校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在高校进行有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素材。本文以中山大学为例,简要的从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和教育载体的开发利用着手,谈开发利用高校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创新精神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民族精神和创新的弘扬和培育是统一的,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同时培育其创新精神,将更有效地实现大学德育的目标,使大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5.
刘静 《经营管理者》2011,(20):173+172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是高校诸多资源开发中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当前地方高校后勤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员工收入不高和分配机制滞后、管理机制老化等诸多问题。地方高校在新发展形势下,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中应进行观念、制度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高校德育以一个关乎国家精神力量的角度被观察,被思考,同时又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结构被理解、被探寻,高校德育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也以前所未有的情感被问询、被求证。为此,我们应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德育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两者的关系怎样,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德育如何影响和作用,成为本文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红色文化增加了新的内涵,更需要继承发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德育教化、思想意识凝聚、理想信念引导以及红色文化激励的核心作用。因此,在高校探索长效机制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运用好兴趣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探索,凝聚话语群形成教育语境,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校长是学校德育思想的设计者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观和德育模式,是校长的首要任务.我认为,校长的工作,主要就是确立教育思想、构建教育模式、营造教育环境,而在这三项要务当中,尤以确立教育思想为重,而统领教育思想的,就是校长的德育观,亦即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高校德育以一个关乎国家精神力量的角度被观察,被思考,同时又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结构被理解、被探寻;高校德育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也以前所未有的情感被问询、被求证.为此,我们应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德育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两者的关系怎样,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德育如何影响和作用,成为本文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新德育课程赋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方法,以保证新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教师是德育资源的创新者 历史和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材料。教师应由对这些德育资源的利用者转为对这些德育资源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