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当年在延安有一位耄耋老人,他用这样一首诗来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只要你能跳过去,不是神仙也寿长。该诗用“酒色财气”这四个字概括了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但同时又告诫人们不能在这四个字上有丝毫的疏忽和放纵。君不见,古往今来,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不知有多少人栽倒在了“酒色财气”这四个字上。世纪老人、爱国学者袁晓园女士,去年在中央美术馆举办书画展览,以此来庆贺自己的百岁华诞。这位寿星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笑风生,令人赞叹不已。袁老曾经长期旅居美国,85岁回…  相似文献   

2.
咏雪诗考述     
雪以其冰清玉洁的风格和装点关山、泽被万物的品性,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并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诗经》的"北风其凉,雨雪其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上天同云,雨雪纷纷"开始了用雪起兴,触物动情.  相似文献   

3.
诗话是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论诗体裁,传入日本以后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创作了不少日本诗话.而在日本诗话中,那些对诗话创作本身进行认识、反思的讨论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从对诗话的认识、对中日诗话的品评、对古今诗话的总体批评等三个方面来看,日本诗话关于诗话的讨论,有助于中日两国古典文学及批评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学术界的不同意见.提出了界定诗话范畴的三原则,即主体性原则,约定俗成原则.历史存在原则;认为诗话的范畴是可以大体确定的。诗话学能否成为专门之学,则有赖于诗话研究实践的发展和成果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元宵诗话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古称上元,又名元夜。至于元宵节张灯结彩的风俗从何时开始却难以确切考证,一般认为是始自唐朝初年。元宵观花灯的热闹场面,可见于唐、宋诗人雅士歌颂的诗词中,如唐人郭利的元夕诗:"九陌连灯影,千门共月华,倾城出宝骑,西路转香车。"李商隐灯节诗曰:"月色  相似文献   

6.
诗话美学     
纵论历代诗学,有一点非常突出,即一以贯之的人本主义传统。第一部诗论专著——六朝钟嵘《诗品》发展孔子“兴观群怨”说,奠定了“诗唯性情”的理论。唐代释皎然《诗式》,从精神境界谈艺术构思:“须至难、至险,始见佳句”。同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风格立品,是自觉美学追求的开始。宋代欧阳修作《六一诗话》,探讨诗作如何“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开拓了审美深层次。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注重诗人的修养,要求主题隐蔽“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后世研究陶、李、杜、韩、苏诸大家,更提出诗的人格精神。清末民初王国维综合神韵说、性灵说,创立“意境论”,把“真景物、真性情”作为有无意境的标识。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诗话     
<正> 千百年来,作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以其独特的景色,绮丽的风光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寺庙建筑,吸引着历代的文人、学士、墨客、高僧,前来朝圣或游览,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吟咏五台山的诗篇。这些诗篇或写景状物,抒发情愫,或感怀古迹、弘扬教义,或关切时事、忧悯民生,同山川名胜相互辉映,从而使五台山的山石草木和寺庙建筑大增光彩。  相似文献   

8.
诗话纵横谈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诗歌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那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被视为文学之冠,占据着文坛的宝座。诗歌创作的这种状况,极大地促进了诗歌理论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并形成了以诗歌理论为主流和核心的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特有的框架和风貌。这些诗歌理论,几乎采取了专著  相似文献   

9.
“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团圆节。是夜,星空高悬一轮明月,阖家团圆,共赏明月,细嚼月饼,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月饼是中秋节的一个主要特征,如果这一天缺少了月饼,中秋节恐怕会变味了。自古以来,围绕月饼出现了不少脸炙人口的月饼诗。苏东坡有一首咏月饼的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可见,  相似文献   

10.
大散关诗话     
大散关是关中平原的西部门户,也是古今征戍不断、战事频仍的雄关险隘,历代多有题咏。诗家往往触景生情,托物感怀,或忧念时局,情系国事;或写雄关之险峻,绘景物之灵秀;或述行役之苦辛,发思古之幽情;或诉身世之飘泊,话命途之多艰,显示出多元的创作视野,具有十分厚重的社会内容和时代底蕴。  相似文献   

11.
大洋洲诗话     
我和布里森登第一次见面是在1979年8月间。他是由澳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马乐施陪同前来合肥的。那时,我们大洋洲文学研究室刚刚成立。澳大利亚每隔两年在南澳名城阿得雷德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文艺节,届时往往邀请外国同行参加。布里森登就是以澳大利亚委员会文学局主席的身份,专程前来邀请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1980年的文艺节活动,並把澳政府赠送的大批文学书籍带给我们的。他在合肥逗留了近三天。  相似文献   

12.
红豆诗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这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五绝《相思》,原本是写给好友李龟年的。也许是因为红豆鲜艳如火的色彩、坚实的果实,诠释男女间真挚恒久的爱情更为恰当、更加动人。于是,鲜红浑圆的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和相思的载体。古往今来的红豆诗,多将红豆来记述男女间的爱情。晚唐诗人韩在《玉合》诗中吟道:“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长相忆。”温庭筠在《南歌子》中曰:“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前蜀牛希济《生查子》云:“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通过红豆寄…  相似文献   

13.
清明节诗话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因大都在农历三月,故古时又称其为“三月节”。清明节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据说与介子推有关。清明节前一天,古时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节”。古代清明节除了到郊外祭祀先人外,文人踏青的风气也极盛行。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最著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词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四“复窠俳体打油钉铰”条,记载一首唐朝张打油的咏《雪》诗。全文共四句: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历来都说这诗写得太粗俗,因而把一些写得比较粗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诗人们有时也谦虚地说自己的作品是“打油诗”。 不料近三十年来,报刊上常有人称赞张打油这首诗,说它写得很真实,还说它是现实主义的云云。其实,张打油这首诗是文人们编造出来的,不是深入生活的平民作者所写,不能算做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5.
诗、赋发展至南朝出现同一题材并为诗、赋二体所关注的特殊现象,咏雪即为典型案例。南朝咏雪赋不但体现了南朝文学写实的总体倾向,而且还承继了汉赋虚设问对的“驾虚”体制特征,又因赋体的铺排特性,其情志抒发直接酣畅。而南朝咏雪诗则因对仗、属对的讲求,敷陈有限,略微点逗,故抒情婉转含蓄。此外,南朝咏雪诗、赋语词关联而构句胡越。  相似文献   

16.
昆虫诗话     
昆虫诗总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现实主义作品 ,内容侧重于农事、物候、昆虫习性等 ,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另一类为浪漫主义作品 ,通过借物托喻 ,寄托诗人的思绪 ,形成特定的昆虫意象和文化内涵 ,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在评述了昆虫诗的基本内容以及不同昆虫类群的意象和文化内涵基础上 ,也探讨了昆虫诗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九成宫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成宫为隋唐皇家离宫,自唐宋以来,历代诗家多有题咏,或描画九成宫雄峻幽秀的景色,或叙写上皇巡幸游乐的盛事,或抒发古宫荒废的悲凉。这些均反映了湮没在岁月波涛之中的王朝兴废的时代风云和中古历史的化信息。对于我们认知历史,鉴往思来,增益心志,开拓艺术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吃笋诗话     
莫礼君 《社区》2012,(9):54
竹子在春天芽孢发育而成的嫩芽叫春笋,也被称为竹笋。竹笋是十分鲜美的山珍,竹笋味甘鲜脆,营养丰富,是传统佳肴。我国以笋入馔,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诗经》里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的诗句。晋代的戴凯在《笋谱》一书中介绍了竹子的70多种不同的风味。  相似文献   

20.
龙门洞诗话     
龙门洞为道家名山,隐士福地,自然景物壮美秀丽,人文景观神妙奇绝。自元明以来,历代诗家多有题咏,或赞美龙门洞景观的神秀玄险,或表现浮云往来,修炼悟道的仙游人生,或抒发古今变异,世事沧桑的人生感触,或表达赏爱美景,挂冠归隐的情怀意趣,或透示对失意人生,不遇身世的无奈不平。在艺术表现上,常常因景生情,景情交融,虚实相生,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笔法夸张,想象奇特,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极强;造语自然平淡,言近旨远,内蕴深厚,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