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歌曲《我心中的歌儿献给解放军》是作者常留柱以扎实的生活积淀为基础.借鉴藏族音乐素材创作出来的名篇佳作。这首歌一方面凝聚着浓厚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凝聚着作者的创作才华,体现着作者的深厚的生活积淀,是汉、藏文化共同孕育出来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2.
作者写稿的心理动机直接影响着学术论文的质量。分析作者的心理动机及其特点,把握作者的创作心态,根据作者的心理特点,调适自己的心理能力,对不同质量的论文采取不同的应对之策,是编辑团结作者、编好稿件之必需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时而高声诵读.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想象画面.时而轻声讨论。我和孩子们完全沉浸在《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之中,跟随着作者聆听纺织娘美妙的歌声.感受着瓜棚月下的情趣.享受着乡下人家那种朴实自然、优美恬静、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美美地体味着作者那亲切自然、生动活泼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4.
科技论文一稿多投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论文一稿多投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方面存在着急功近利心理、过分追求稿件时效性等问题,编辑部方面存在着稿件滞留时间太长、与作者沟通不够等问题。加强《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及时回复稿件,加强防范意识,缩短科技论文的发表周期,建立健全作者、编者有效的沟通机制,可有效避免一稿多投、一稿多用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作品带有精神分析方法的某些痕迹,如《花凋》、《金锁记》、《半生缘》、《茉莉香片》等篇中的人物,存在着内在契合,作者对作品倾注了鲜明的认知情结,时代悲剧造成了作者的不幸,作者的不幸又演绎了作品及其人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存在着下列怪现象:一、赞山贼草寇,颂揭竿造反;二、反官不反交;三、无科举制描写;四、监狱法庭描写极多;五、尊父而不敬母;六、难觅和谐完整的家庭;七、排斥爱情,竟把爱情当奸情;八、恣意贬辱女性。这些怪现象中,隐藏着作者的身世经历,它们极有可能是打开作者身世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从中央做起,改革会议制度.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切实改进文风。”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心和举措。所谓文风,指的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在文章讲话中的体现和反映。文风既是党风问题,也是世风问题;它既反映了作者的文化理论修养水平,也反映着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体现着作者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野蔷薇》是茅盾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一个象征色彩很浓的小说集。集子的命名暗示了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认识;小说中女性彤象的身上,寄寓了作者追求和探索的心灵历程;轻盈讽刺的语言、矛盾心理的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情绪和感受,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学报编辑工作中的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报编辑工作中存在着著作权保护问题,一是有责任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二是有责任保护作者在学术论文中使用的他人的著作权。为此,编辑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并要求作者规范学术论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小说《呼啸山庄》主题的精神分析及对作者人生经历的研究,指出小说内容是对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内心世界矛盾与冲突的真实描绘,主人公之间的生死恩怨反映了作者意识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而各主要角色的相继死亡,象征着艾米莉人格的分裂及其精神世界的最后崩溃。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曾自称“爱山者”,山意象在其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欧阳修笔下的山千姿百态,令人喜爱。它们往往成为世俗的对照物,成为自由的象征,寄寓着作者的归隐之念,体现着作者的仁者风范。欧阳修还从山的形象中感悟到了一些艺术创作的规律,并提出了他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林强 《东方论坛》2008,(5):36-42
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生成是在读者、编者、作者三者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施蛰存平民化的编辑理念形成了《现代》杂志的读者批评空间。这个独立平等的读者空间养成了读者的文化认同,并挑战着作者和编者的权威。在与编者、作者的交流中,读者参与了现代派文学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21世纪的文化表征,认为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改革、综合、重组的步伐将大大加快,从而使高校学报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为此,作者提出了高校文科学报的改革模式和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从亲情、作者、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入手,使之走进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从亲情、作者、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入手,使之走进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浅议学报专栏编辑的作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特色化、专栏化方向是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意义上的学报编辑已经逐渐转化为兼具策划、组稿、文稿编辑、责任校对等综合职能的专栏编辑。专栏编辑作者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专栏能否可持续发展,决定着学报的生存命运。强化和培养专栏编辑的作者意识是学报发展必要而且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是一种诉诸于作者审美体验的结构体。作者叙述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且影响着借助作品与作者发生联系的读者的接受方式。本文试图探讨在作者叙述方式的变化下,作者与文学作品、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8.
《老子》又名《道德经》,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老子》一书,洋洋洒洒五千言,言简词略,但其内蕴却独特而又深刻,包含着对人生观、政治观的探讨,其中作者多次提到“水”的概念,她所具有的柔弱、谦虚、安静、无争、处下、利万物的特性,以及作者所构想的安闲舒适、纯朴无争、温馨自然、团结和谐的社会图景,对于我们当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中的侠客凤四老爹有可考的本事出处和人物原型。作者依据这些本事原型展开情节处理和形象塑造,赋予其丰富的艺术意蕴和精神内涵。择要言之,凤四老爹寄寓、体现着作者的满腔悲愤和被压抑的豪情侠性。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在西晋陈寿著史书《三国志》及南北朝时裴松之注释的基础上,吸取大量民间故事而成书。作品中表现出作者浓重的创作思想倾向及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但《三国演义》最终是以作者所寄希望的人物、事业的毁灭、作者理想的破灭而宣告结束,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三国演义》悲剧的直接表现是作者充满希望和理想的蜀汉刘备集团的大业未酬,作者致力于塑造人物的英雄气短,进而表现作者创作思想的矛盾性。一、事业的态因性《三国演义》贯穿始终的是蜀汉刘备集团以复兴汉室、统一天下为宗旨,并为之而进行着一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