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为保障漕运而导致的运道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州商品经济的兴衰。漕运在明清小说和徐州地方戏曲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徐州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影响徐州城市选址和建设的若干因素中,漕运的影响可谓重中之重。漕运无疑是影响明清徐州城市兴衰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河漕运体系在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 ,都城和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 ,中国南北城市系统的整合和运河城市类型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河漕运体系是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重要基础 ,并使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是中国运河漕运发展的最高峰,在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刺激下,在沿运一线出现了诸多像天津、临清、聊城、济宁、淮安等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商贸城市,其中河北泊头虽仅为镇建置,但却是河政中心、漕运码头、商业基地,其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均带有贯通南北的运河特色,深刻凸显了明清漕运对运河区域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4年9月在山东济宁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京杭运河文化艺术节上,徐州市与京杭运河沿线17座城市达成了联手申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运河文明的共识,为此,徐州市开始盘点运河“家底”,对大运河沿岸古迹和沿线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勘探,以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数据库。明代徐州段运河的胜迹,史书中出现频率较多的当数徐州洪、吕梁洪,  相似文献   

5.
明代黄河灾害频发,由于黄河是南北漕运的必经之路,所以治河与治运关系密切。明代万历三十一年—万历三十二年间担任总河的李化龙,力排众议,结束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泇河之议",开凿泇河成功,南北漕运得以避开黄河水患,畅通无阻,成为治河史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藩王护卫军是明代漕运卫所运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被纳入到漕运体系中。承担漕运任务的徐州左卫、东昌卫、任城卫、豹韬左卫和龙虎左卫等与藩王护卫军关系密切,所涉及的藩王府包括楚王府、蜀王府和鲁王府。鲁藩护卫军在调为漕运卫所运军过程中,与楚藩和蜀藩护卫军,呈现出了不同的模式与统辖关系,既体现了漕运卫所与藩王护卫的复杂关系及漕运卫所的特质,又反映了明代皇帝对藩王的态度与政治策略动向。同时,将藩王护卫军改调漕运卫所和同城分立卫所是明王朝裁撤藩王护卫军后的两种安置方式,亦是削藩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   相似文献   

7.
淮安,地处京杭大运河中段,作为漕运枢纽、盐运要冲,其兴衰与运河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在梳理大运河淮安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从文化线路的视角对淮安的漕运文化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胶莱运河是元朝开始开凿的沟通渤海莱州湾和黄海胶州湾的运河工程,纵贯胶、莱二州。胶莱运河自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开始开凿,开通后不久,即因河道浅涩、功效较低而废罢。至明代嘉靖年间,为了漕运的需要,又复开胶莱运河,后又由于河道淤塞,水源不足而湮废。本文对元明时期胶莱运河的开凿和兴废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明清时期为避开日益严重的黄河水患而开挖的几条新运道中,以泇河的开凿最为曲折,同时对徐州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最为显著,泇河开凿后的徐州地方经济由繁荣逐渐走向了衰落,运河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明代徐州地方经济发展的兴衰。  相似文献   

10.
卫河是海河水系的五大河之一,它在历史上是条重要的运河,在南北漕运中曾发挥过重大的作用,直到现在仍然有利用的价值。卫河的形成,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卫河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曾出现一些与它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曹操开白沟,隋炀帝开永济渠,以及明清时期为了解决漕运与灌溉的矛盾对它所采取一系列措施等等。探讨这些问题,不仅对研究卫河的历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今后卫河的综合治理也可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徐州知府桂中行治徐12年,于清光绪十三年主持编纂了徐州第一部诗歌总集《徐州诗徵》,凡收录明代隆庆至清光绪300余年间徐州8邑255位诗人的1723首诗作。《徐州诗徵》将“以诗存人”与“以人存诗”相结合,不拘身份广收徐州诗人诗作,按诗人所属邑县和生活年代编排,并专门为所收录诗人撰写“小传”。《徐州诗徵》不仅收录了许多自然灾害、战争祸乱、山水田园、羁旅宦游、交游酬唱、咏史怀古等题材内容的诗歌,而且保存了大量徐州地方历史文献和徐州地方书目文献,对研究徐州古代诗歌乃至社会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校及其制度是学校教育的必要条件,明代的学校有官学和私学两类,培养了许多人才,为维护明朝统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明代的教育,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明朝前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认真总结明代教育及其管理方面的得失,对我们当今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沿海防御体系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学、建筑学、考古学等学科的历史文化信息,对其发生机制、演变脉络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发掘与研究,可为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通过对明代沿海防御卫所建置的起因、沿革、空间分布及其变迁的研究,证明了明代海防体系是我国第一次建成的、以对外防御为首要功能的沿海防御体系,这一体系具有严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同时,通过对明初海运作用和重要性的分析,及对元、明海运航线比较,证明了明代沿海防体系具有保卫海运航线与贡道安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元1368年太祖朱元璋于金陵建立明朝,累世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在历史上产生了。朱元璋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效法汉唐,继于宋元,开天辟地,自成一统。中央废丞相,设内阁;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集决策大权于一身。丞相用人大权也被剥夺殆尽,吏、兵二部虽然管理大小官员的任用,但仅能掌握中下层官员的管理任用,更使君主专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明中叶以后吏部这仅有的权力也遭受到挑战,由皇帝直接任命的而非经过正常的吏部铨选的传奉官的出现就是其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中国年谱发展的重要时期,明人文集与明代年谱的密切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年谱编撰的成就。文集附刻本年谱在明代的大量出现,既显示了明人年谱重要的版刻特点,也表明宋元以后人物年谱功能的变化。而明人文集中存录的丰富的年谱资料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年谱信息,更具体说明了中国年谱学在明代形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依据史志文献,首次按登科先后次序对明代徐州(包括属县丰县、沛县)、邳州(包括属县睢宁)24名进士之姓名、籍贯、科第、仕宦、行迹、著述等进行考证,对进一步研究徐州地方科举文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晚明的文学思想史上,屠隆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在文学创作和仕途追求之外,屠隆对晚明不同的道教潮流几乎均有触及,甚至因为对求仙活动的极端追求被视为异端。这些宗教活动的展开除与其思想上追求朴拙的倾向有关,亦受到晚明江南文人之间亲疏不定的群体关系和地方道教环境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屠隆的道教活动和宗教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希望将之置于晚明江南“文人道教”的环境中加以理解和考察,以反思明清文人道教传统中对与道教相关的信仰活动的多元表达与实践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元代海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运是元代漕运的主要方式。作者从元代海运的成因、发展阶段、主要航线、运粮情况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认为海运是元代经济史上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漕运史上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明代小说中出现了诸多描写围棋的文字,帝王、英雄、憎道、商人、妇女都有弈棋活动,小说涉及明代的赌棋现 象,赌注有财物,也有婚姻大事。明代小说中的围棋描写既是塑造人物的手段,也反映出商业的发展、走势对明代社会的冲击 和渗透,对了解我国围棋文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明代广告的发展受到商人阶层社会地位变化、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白银货币大量流通等经济因素的影响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