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经验与规范之间:合法性理论的二元取向及意义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学术之隆替,既与时代之盛衰遥相呼应,也与学术人才之兴衰荣枯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页上,学人辈出,不乏卓然大家,已为学界所共见。改革开放之时代巨潮,更托起新一代学者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学有根柢,经历现代学术训练,积累濡厚学术素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研究历程和学术风格,体现着学术事业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学界前驱的薪火传人,更是更新与光大21世纪中国学术的思考者、探索者、实践者。 “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第五届上海社联的一项重点工作。本刊编辑部从第六期起,辟出“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对部分中青年学者进行访谈,并同时辑收其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新作一篇。专栏冠名“网页”,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本专栏在联络学人、互通信息上的厚望。值此新的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会将临之际,我们期盼着此项工作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支持;期待着更多专长之士以更多创获,崭露学坛。  相似文献   

2.
学术之隆替,既与时代之盛衰遥相呼应,也与学术人才之兴衰荣枯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页上,学人辈出,不乏卓然大家,已为学界所共见。改革开放之时代巨潮,更托起新一代学者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学有根抵,经历现代学术训练,积累濡厚学术素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研究历程和学术风格,体现着学术事业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学界前驱的薪火传人,更是更新与光大21世纪中国学术的思考者、探索者、实践者。 “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第五届上海社联的一项重点工作。本刊编辑部从第六期起,辟出“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对部分中青年学者进行访谈,并同时辑收其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新作一篇。专栏冠名“网页”,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本专栏在联络学人、互通信息上的厚望。值此新的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会将临之际,我们期盼着此项工作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支持;期待着更多专长之士以更多创获,崭露学坛。  相似文献   

3.
学术之隆替,既与时代之盛衰遥相呼应,也与学术人才之兴衰荣枯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页上,学人辈出,不乏卓然大家,已为学界所共见。改革开放之时代巨潮,更托起新一代学者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学有根柢,经历现代学术训练,积累濡厚学术素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研究历程和学术风格,体现着学术事业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学界前驱的薪火传人,更是更新与光大21世纪中国学术的思考者、探索者、实践者。 “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第五届上海社联的一项重点工作。本刊编辑部从第六期起。辟出“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对部分中青年学者进行访谈,并同时辑收其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新作一篇。专栏冠名“网页”;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本专栏在联络学人、互通信息上的厚望。值此新的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会将临之际,我们期盼着此项工作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支持;期待着更多专长之士以更多创获,崭露学坛。  相似文献   

4.
伦理与义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之隆替,既与时代之盛衰遥相呼应,也与学术人才之兴衰荣枯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页上,学人辈出,不乏卓然大家,已为学界所共见。改革开放之时代巨潮.更托起新一代学者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学有根柢,经历现代学术训练,积累濡厚学术素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研究历程和学术风格,体现着学术事业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学界前驱的薪火传人,更是更新与光大21世纪中国学术的思考者、探索者、实践者。 “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第五届上海社联的一项重点工作。本刊编辑部从本期起,辟出“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对部分中青年学者进行访谈,并同时辑收其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新作一篇。专栏冠名“网页”,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本专栏在联络学人、互通信息上的厚望。值此新的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会将临之际,我们期盼着此项工作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支持;期待着更多专长之士以更多创获.崭露学坛。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论坛》2005,(2):154-155
金秋十月,北京,吾等来自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学人,秉持职业良知与学术公益之心,汇聚于“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不懈的集体努力以促进中国学术规范化的可能性,兹谨向学界同人发出如下倡议: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百年已逝。然有关辛亥革命之研究,在过去百年间从未曾退出学界视线,且时常占据着学术的中心舞台。作为中华民国开国大事和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辛亥革命始终吸引着学人寻思考究,横看成岭侧成峰,以图再现其历史原貌,本专栏即是内部视角与微观叙事下的辛亥革命再审视。  相似文献   

7.
《云梦学刊》2004,25(6):13-14
金秋十月,北京,吾等来自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学人,秉持职业良知与学术公益之心,汇聚于“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以文会友,各抒己见,自由讨论,就恪守学术规范、保障学术自由、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学术创新达成共识。鉴于学术规范对中国学术繁荣与发展、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感当前存在的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坚信经过不懈的集体努力以促进中国学术规范化的可能性,兹谨向学界同人发出如下倡议:———恪守职业道德,扎实治学,老实做人。摒弃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浮躁心态。反对抄袭剽…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二十年无疑是中国学术大发展、大繁荣的二十年,与之相应的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第五代学人的崛起,而陈来先生作为第五代学人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的学问人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成为这个学术时代的一个缩影.而此次三联书店破例为陈来出版学术论著集,则意味着学界对于第五代学人的学术成就之充分肯认.陈来先生的学问与人生犹如一体之两面,本文从"广度与深度"、"功夫与方法"、"典范与标志"、"传承与开新"和"学问与气象"五个方面记述陈来先生的论著集和他的学问人生.  相似文献   

9.
宋先生,我刊自1999年开辟“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对部分中青年专家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进行访谈,至今已连续进行了二年多。在您之前,我们历史学科访谈的对象都是上海地区的,您是第一位上海之外、又是身处社会科学研究中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青年专家,相信从您开始逐渐外延,必将有更精采的场景。是否先介绍一下您是怎么起步走上学术之路的7 好的。我出生于苏州,中学时就喜欢书法丹青治印,每天蒙蒙亮就起床习法书,临摹古帖范本,或仿刻汉印,画点山水花乌画,星期天总要逛逛“文育山房”古旧书店,用小…  相似文献   

10.
王承略 《文史哲》2002,(6):71-78
《世纪学人 ,百年影像》共收录当代对社会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 2 62人 ,分析他们的研究领域和籍贯 ,能够发现 2 0世纪学术发展的领头羊以及学术中心之所在。而他们对各自学科的精辟认识和表述 ,尤其在做人、治学方面的真知灼见 ,则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强调做人是第一位的 ,认为真诚是沟通做人与治学的桥梁 ,是实现做人与治学两位一体的契合点。甘于寂寞、处心一志、好学深思、勤于耕耘、谦虚向上 ,是他们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同时又是做人治学的重要体现。他们在耄耋之年 ,不辞辛劳 ,勤奋工作 ,甘为人梯 ,不知老之将至 ,表现了作为优秀知识分子特有的爱国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钱基博、张舜徽先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循序渐进,博学通贯"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境界,是他们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和学术丰碑的根本原因.在学界存在急功近利、学风浮躁现象的今天,探讨这种学术精神、学术境界,对于学人读书治学,尤其是研治、弘扬国学,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国功 《学术界》2002,(4):169-175
自 2 0世纪 90年代起在总体上呈现为由“文化批判”热走向“学术反思”热趋势的思想转型中 ,关于学术独立、精神自由、学术职业化等自审性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中国学人群体中的一个公共性话题。这种论述大体是沿着两种路径展开的 :在镜鉴马克斯·韦伯、布尔迪厄、曼海姆等国外学者的知识社会学理论的同时 ,努力寻绎、追怀由严复、梁启超、胡适、章太炎等现代中国学人开启、培育的现代学术独立精神传统。但世事纷纭 ,了不胜了 ,当世纪掀开新的一页 ,我们为之忧心忡忡的学术失范、学风败坏、学术创新不足以及学术与政治、商业的非正常关系影响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哲学界发生了两场围绕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之关系的论战.两场论战持续时间之久、涉及面之广,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都是少见的,对我国现当代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近河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分析性理性与辩证理性的裂变--二十世纪中国逻辑思想论争的历史反思>一书(由我国逻辑学界前辈学者沙青先生与青年学者张小燕、张燕京合著,以下简称"<裂变>"),对这两场论战及其相关背景进行了系统而简明的梳理与深刻独到的剖析,值得所有关心当代中国逻辑与哲学的发展走向与历史使命的学人阅读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学术为本政治为用的“学为政本”的观念,清末民初的学人认为传统的中国学术已无法应对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局,转而面向西学。西学的大规模东渐,非传统的四部之学可以容纳,在接受西学的过程中,新的学术分类体系与学科制度逐渐形成。分科治学成为近代学人的新的治学形态,这种新形态一方面推进学术的近代化,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学者们知识的割裂支离,缺少传统学者的涵泳与体会功夫,对文史哲等传统的人文学科发展尤为不利。[1]  相似文献   

15.
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中国学术明显受到西潮的影响 ,以西学分科为基准来认识和调整既存中国学问 ,是许多学人遵循的主流取向。一些人在回向中国传统寻找分类体系时误将图书四部分类视为学术分类 ,实则中国学界在学术分科上对西学冲击的早期回应更多体现在清末办理各类新学中的学科分类。清季学人曾据“学”与“术”分的传统观念将学问分为“学理”和“致用”两大类 ,但以 (日本式 )西学分类来规范中国学术的方式最后得到确立并基本维持到今日。不过 ,向不提倡分科的中学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系统 ,在不少地方与西学并不能充分吻合。“国学”在新的分类中究属何类即困扰了民初许多学人 ,实际也影响到今日学者对“汉学”学科定位的思考和争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不同身份群体角色各异。作为新知识群体的"学人",本身经历了从士到职业学术工作者的转变,其于社会转型,较之其他阶层有着更多的敏感和自觉。在本分之内,他们比较注重为新的社会贡献新的知识和价值;在社会领域,他们比较能够捕捉时代气息,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参与到公共空间的建构中。于是,尽管学人群体在人数上较之工人、农民、军人、商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学人群聚西南,身历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学人们大都努力将自身所学与时代需要相结合,由于学术理念的相异,同归殊途的分化在所难免。顾颉刚与钱穆,本着抗战前相近的学术理念与治学领域相聚成都,共同主持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然而由于各自治学重心的偏转,两人在通史编撰的理念、历史教育的目的以及治学门径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因此合作也相当有限。两人学术理念的离合是与时代环境的变幻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自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极具价值的思想,以及学以致用,"志在富民",跟踪现实,从实求知的治学思想和治学方法,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费孝通以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成为一代学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哲学界发生了两场围绕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之关系的论战。两场论战持续时间之久、涉及面之广,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都是少见的,对我国现当代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近河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分析性理性与辩证理性的裂变——二十世纪中国逻辑思想论争的历史反思》一书(由我国逻辑学界前辈学者沙青先生与青年学者张小燕、张燕京合著,以下简称“《裂变》”),对这两场论战及其相关背景进行了系统而简明的梳理与深刻独到的剖析,值得所有关心当代中国逻辑与哲学的发展走向与历史使命的学人阅读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邓伟志 《学术界》2006,(4):144-147
一位学者的使命就是奉献,然而当下学界种种不正之风与奉献精神相违背,造成诸多顽症,严重阻碍学术的正常发展。虽然造成这一现象有体制上的深层原因,但作为学者更应反思我们的治学方式本身,要做到更专心治学,勤于治学,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