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克尔关于家庭对孩子需求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腾飞,西方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已趋于稳定,其人口数量的自然增减变化就主要取决于生育率。由于生育决策最终是在家庭内部做出的,因此,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些学者开始热衷于有关生育率的家庭经济决策的分析研究,他们以家庭为考察对象,争相探讨家庭收入与家庭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从而促成了具有“新家庭经济学”之称的当代西方微观人口经济学的产生。作为一派学科体系,与宏观人口经济学相比较,当代西方微观人口经济学在对生育率的家庭经济决策方面确实做了较为深透的分析研究,其中不乏一些颇有价值的理论。如加里·S·贝克尔(Cary S.Becker)的家庭对孩子的需求理论就是其中之一。该理论最早出现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人口经济学在阐述有关家庭规模经济决策理论时,往往运用边际效用分析和消费者需求理论,尚未涉及生育的供给和需求分析。80年代,美国人口经济学家理查德·A·伊斯特林①(Easterlin)提出了有关生育的供给与需求分析理论。伊斯特林和克里明斯在1985年出版的《生育率革命:一种供求分析》一书中,结合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运用生育的供给和需求理论(简称供求论)来分析生育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趋势。本文简要评述这种供求理论。  相似文献   

3.
《财经理论与实践》1983年2期上发表了谭崇台的《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一文,作者写道:近来,西方经济学家中流行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人口膨胀、资源耗竭、环境恶化似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似乎是整个社会走向毁灭。这种悲观看法和马尔萨斯当年说教基本一致,不过更耸人闻听而已。西方经济学家还有一种看法,因经济和人口增长而逐渐减少的资源,其价格将逐渐上涨,迫使人们不能不节约正在减少的资源,并寻求可以作为代替品的  相似文献   

4.
《人口研究》1987年第一期刊登了屈坚定同志《从自然选择到人工选择——谈人口身体素质和遗传基因》一文。文章应用美国学者 J·F·克洛博士测定群体内自然选择作用的指数,来说明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婴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中年学者彭松建副编审,历经数年辛勤笔耘完成的一部著作——43万言的《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最近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在前言中指出,这部著作较为集中地评介了西方人口经济学家的人口经济学理论、分析模型及研究方法,在写作上,则采取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一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是在西方人口学和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既然称它为新兴科学,就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还是比较短的。但对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则可以追溯到较早的年代。如有的学者认为最早进行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的是意大利的乔万尼·保太罗(1544—1617年)。但第一次进行全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是个具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人口政策的任何变动都举世瞩目。自从1979年提倡“一对夫妇一个孩”以来,生育率急剧下降,独生子女率迅速上升。引起了世界人口学界的兴趣,纷纷研究中国的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问题。其中赞扬者不少,斥责者有之。究竟中国的独生子女率水平如何?与其它国家相比是高还是低?1985年第5期《人口与经济》发表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口研究中心达德利·波斯顿的《中国与其它六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生子女率的分析》一文,提供了这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直至前不久,我国理论界对于西方人口经济学的研究还处于较零散的、泛泛的介绍性阶段。虽然翻译出版了一些西方人口经济学家的著作,但还不曾有过全面、系统地介绍、评价这些思想观点的专著。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彭松建同志编著的《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一书,以其庞大的体系、流畅的文字,第一次全面地介绍了西方人口经  相似文献   

9.
经济起飞与人口转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比较流行的两种理论,前者概括了近代社会物质再生产的发展,后者则总结了人口再生产的转变。有些学者正在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两种再生产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提出一种综合性的理论。三十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用“起飞”一词  相似文献   

10.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说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所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以其鲜明的主张和精辟的论述而享誉学术界,尤其是该理论中的一系列观点正在为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知识经济”所印证,从而更显出该理论在学术上的远见卓识与在实践上的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学习人力资本理论,联系实际,生发出一些感想,遂撰文与学界同仁进行探讨。  一、人力资本问题的提出舒尔茨在其论著《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一书中指出:“现代经济不仅有可能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商品和周全的服务,而且还有可能带来较…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 1766~ 1834 )是一个生活在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代的英国经济学家。他在1789年匿名发表了《论影响于社会改良前途的人口原理、并论葛德文、孔多塞和其他作家的推测》 ,简称《人口原理》。 180 3年以真名发表《人口原理》的第二版 ,书名改为《论人口原理及其对人类幸福的过去和现在的考察 ,附预测将来关系消除和缓和由人口原理所产生的弊端研究》。以后又多次修订再版。马尔萨斯及其著作已经过去了 2 0 0年 ,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口学的研究在全世界蓬勃发展 ,人口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空前的关注。但…  相似文献   

12.
<正> 让·沙尔·列奥纳尔·西蒙德·西斯蒙第(J·C·L·Simode dc Sismondi 1773—1842年)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曾在日内瓦大学肄业,后又在法国里昂一家银行当职员。法国大革命后侨居英国和意大利。1800年重返日内瓦定居。西斯蒙第研究过历史学和经济学。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一书出版于1819年。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这说明他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该是研究财富同人口的相互关系的。他指责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只讨论了财富的增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与农民工短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4年,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发表了一篇题为《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文章,提出了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二元结构理论模型。西方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的理论分析,以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自1662年被誉为“人口学之父”的约翰·格兰特(John Grant)《关于死亡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观察》一书发表以来,人口学脱胎而出,成为立于众学科之林的独立学科.不过在其后的200多年里,原本统计意义上的人口学进展不很大,而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的人口研究却兴旺起来.特别是1798年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人口原理》(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的发表,其后28年内连续出了6版,产生巨大影响,引起广泛论争.著书立说,严加抨击,成为马尔萨斯主义反对派有之;依据新情况发展《人口原理》,成为新马尔萨斯主义者也有人在,论争一直延续下来.当历史掀开20世纪新一页以后,这种论争虽未休止,但人口科学研究伸向更广阔的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开辟了人口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如果要推选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人们恐怕首先会想到凯恩斯的名字。确实,凯恩斯《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的发表,曾轰动了整个西方经济学界,使凯恩斯不仅成为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创始人,而且使他一举登上西方现代经济学的首脑位置。以后的五十年中,西方各个经济学流派,无论是这个学派的拥护者还是反对者,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凯恩斯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面向现代化的人口社会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人口社会学是在最近十几年正式建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浪潮,是建立人口社会学的时代背景。当前,各国的现代化过程都表现为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这就要求各门科学(包括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和相互联系。学科之间的这种综合发展趋势导致了一系列新兴的边缘性、交叉性,横断性学科的建立。人口社会学就是顺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17.
读毛锋、叶文虎发表于《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5期《论“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一文,以为:两先生从中国传统文化所谓“天人合一”的经典命题出发,为当代可持续发展寻求学理资源,这种努力是相当有价值且极富启迪的。不过我们也以为:两位先生所谓“‘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8.
阿弗里德·马歇尔(1942—1924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学原理》(1890年)、《工业和贸易》(1919年)、《货币、信用和商业》(1923年)。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马歇尔论述了对人口问题的看法,反映了他的人口思想。  相似文献   

19.
布什论人口     
[布什总统下面这段有关人口问题的论述,撰写于他就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期间。该论述发表在1973年,并曾出现在菲利斯·蒂尔森·皮奥特罗著的《世界人口危机:美国的反应》一书中]过去十年中,世界上很少有什么问题曾象人口增长和生育率控制问题这样,引起公众态度和政府政策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我个人初次意识到生育控制应作为一项公开的、政策性的问题来考虑,还是在1950年,受了一件事情的震动之后。当时我父亲正竞选康涅狄格州参议员。在竞选日之前的那个星期天,  相似文献   

20.
南开大学李竞能教授是一位极具创新思维的人口理论家 ,最近他推出的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全面系统论述人口基本原理的专著《人口理论新编》(以下简称《新编》)便是有力的证明。他曾经参与撰写了由刘铮教授任主编由他任副主编的《人口理论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由张纯元教授任主编由他等任副主编的《人口经济学》 ,主编了《当代西方人口学说》 ,出版了《人口经济理论研究》和《现阶段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等一系列人口理论专著。如今他为什么又写这本《新编》呢 ?正如作者所讲 :“我写这本人口理论新编的主要目的 ,首先是适应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