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数码技术把虚拟与真实统一起来,网络文学是对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两个客体的"再现"。幻想类网络小说是基于对虚拟世界的理解与认知下的艺术表现,因网络虚拟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摹拟,使得网络小说具有现实情怀。随着AR等"增强真实"技术的出现,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逐步消融,在技术与文学自身规律的合力作用下,网络文学进行了现实题材的审美转向,其审美理想与现实情怀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2.
网络恋情是虚拟影响下网络主体观念改变的结果,是自我与本我在虚拟情境下的真实表达,其存在具有社会现实基础和真实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4.
庄子的"道"基本上继承了老子的"道"的含义:"道"是自本自根、普遍无遗、绝对超越的、是世界之所以为此世界的依据(本体论意义),也是值得人们追求并遵循的绝对真理(认识论意义):一方面,"道"就是整个经验世界的原因性和终极依据,相对于经验世界具有逻辑先在性;另一方面,终极之"道"则体现为某种真理,代表着真知灼见,是衡量是非、判断善恶的评价尺度。概而言之,"道"是整个宇宙——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依据,是"然"之所以然、是之所以是、非之所以非的终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充当着宇宙立法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关于艺术真实、电影真实和现实主义的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在哲学的意义上彻底界定真实的基础上,即坚持真实的不可复制的本质性特点,对长久以来艺术研究和艺术批评中艺术与真实的关系、电影与真实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现实主义等问题做了全新的阐释。目的在于提高电影理论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7.
“真实”是意义活动的底线,“艺术真实”是艺术文本存续的基础。在理论界,围绕“世界、作品、艺术家、受众”这四个要素构建的理论范式,无法单独阐释艺术真实的意义机制,动态联系的范式结合也不过是标准叠加的产物。在技术层,数字媒介消弭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这一状况与总体文化观念滑向“后真相”同步,艺术真实遭遇技术解构的冲击。理论阐释无法确证“存在意义”上的艺术真实,技术冲击消解了“存在者意义”上的艺术真实,前者指向价值论,后者指向本体论。由此,艺术真实交由商品市场,文本不再可靠,资本裹挟着动态更新的伴随文本进入经济场域,在意义竞争中重建“艺术真实”的本体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桃花扇》是明清传奇的杰作,它既串演了生动的传奇的爱情,又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乃至哲理思辨,而且具有艺术的审美意蕴,体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元宇宙认知莫衷一是,似乎是一种观念创造的虚拟新世界,但印证观念言说创造某种现实追求的典型所在却凸显其聚合虚拟现实的魔力。科技进步、商业需求和人的梦幻创造推动其风靡一时,正视科技时代虚拟现实的真存在、防范商业逐利的真虚幻、实现艺术梦幻的真实现,需要哲学思维和艺术创造的探源助力。元宇宙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显学,但从艺术理论层面去研究艺术本真也是一种元宇宙构造实现。认识教育的新观念需要从这里去深入,艺术理论的新揭示才具有深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虚拟世界.处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行动主体在某种程度上遭遇伦理冲突.科学地揭示虚拟世界的本质以及虚拟世界伦理发生作用的运行特征,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契合点,将是谋求虚拟世界的合理有序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虚拟实在的本质是文本,虚拟实在的电子(符号)是其信息(意义)的物质载体,虚拟实在的信息(意义)不是一种存在。把握虚拟实在意义的特殊方式是感性理解。我们要在本体论上澄清对虚拟实在的误读。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本体的追问过程中,"追问"的恰当性,"本体追问"的恰当性,以及"追问者"的恰当性,都是要考虑的.但无论是怎样的追问和观察,追问者都象是洞穴里的囚徒,关于洞穴的追问也在洞穴里,人类之思及其所思之义都只有有限意义.真正的认识或本体认识不是"认识",不是对象化和追问所得,而是身心即在其中驾驭着的生存,不是欣赏的对象而是进入式的生活.在此我们看到了人类之"思"和"义"的自我本质,看到"觉性"和"良知"的对象性,从而来到真正的"无我"纯洁之地,看到日常本体的"自是"状态. 相似文献
17.
人类具有反思能力之后就在追寻生存事实背后是否有某种状态是"本体".从"我"本体到"上帝"本体以及一切独断的、本质主义的本体,都是人类生存的情感追求和理性希冀.各种各样的"本体论"都在相互比照中否定了自身的本体性,所以没有普遍可接受的"本体".因此哲学的"本体"定义困难,"终极本体"的追思在一步步澄清中来到生活本身.真正的"本体"不是事物,不是可指认之物,而是日常世界的单纯和坦露着的"是".所谓的"终极"只是借生存的在场之物寄托不能出场的"是",引领我们看到它的无形大象. 相似文献
18.
宣翠仙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2):86-88
本文主要从虚拟现实的技术特征的角度探讨桌面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空间,并对基于VRML与Java的三维场景交互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是奠基在辩证法之上的,它是超越物理世界的第二现实,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次质变.在其中,此在通过交互作用、沉浸性和意识具体化走向共在,由此,开创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途径,实现了人类本质力量的历史性飞跃,成为人类迈向自由和解放的新阶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业已成为信息领域中继人工智能、大数据之后被广泛关注与应用的热点.目前,虚拟现实在军事、航空、教育、娱乐、医学等领域被普遍应用,各国科技巨头企业也重兵进驻虚拟现实的广阔市场.但随着虚拟现实呈指数级的增长发展态势,也涌现出抢占专利、盗版侵权、抢注商标等知识产权乱象难题.因此,从虚拟现实国内外践行样态为切入点,在探析虚拟现实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专利、版权、商标的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为我国虚拟现实的创新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保障谏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