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民间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精神生产,是俗民观念、情感、意识的传承。从民俗学角度诠释山西威风锣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反映出俗民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的演变和民众的生活感情。  相似文献   

2.
陕北秧歌是陕北地区民间的一种群体性的大型歌舞艺术,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延安时期开展的“新秧歌运动”使陕北秧歌迅速传播到全国。陕北秧歌的歌舞形式孕育出了中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歌舞剧的形式和发展,因而在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民歌记录了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故事和心路历程,是土家语和土家族音乐的高度融合,反映了土家族的历史及民间习俗传承。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巴入时代,就表现出土家族先祖对精神文化的强烈要求,土家族民歌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又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最佳途径,土家人用勤劳与智慧创作出形式多样的土家民歌,是最朴实和最富有感染力的民族瑰宝,土家族民歌有着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丰富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4.
少鸿的长篇小说《抱月行》,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了对“非遗”保护特别是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的思考。小说借“月琴”这一演唱形式构思立意,在人物命运的演绎中完成对艺术传承的智性思考和诗意表达。其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已超越单一的艺术形式和具象描写,上升到对生活方式、人格心志和艺术精神的洞察与观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剖析《土里巴人》在典型的土家族婚俗系列中所展示出的丰富心理蕴含,即:以生命意识为核心的巴文化心理;以民族性格为特征的土家社会心理;以艺术风格为表征的三峡地域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社会的民俗事象与歌舞艺术融为一体,构成了该民族的民俗性格。这是因为,民俗中的歌舞,是体现该民族性格特征、思想感情、语言习惯和审美意识最为贴切、最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土家族歌舞民俗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和纵深的历史性,而独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摆手歌舞,是湘西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习俗文化,它随土家族悠久的历史而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其不同的艺术形态,并始终与土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要探索摆手歌舞的源头,只能顺着土家民族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在领略其奔泻的艺术浪花的同时,去感受这个民族非同凡响的生命乐章。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数字化时代已渐趋式微,当代流行的数字动漫艺术也因其缺乏创意而为人所诟病.从美学的角度看,要解决这一困境,就是要实现动漫艺术和民间艺术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互动,使动漫艺术从民间艺术中获得丰厚的内容资源和精神滋养,而民间艺术借动漫艺术的新型形式以捕捉新的发展契机,以此实现二者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渔捕文化”是前工业时代的以膂力和魄力为轴心的渔业生产所形成的文化,它包括了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众语言、意识、心理、性格、禁忌、神话、崇拜、民间艺术等。胶东东部的文登、荣成、威海沿海区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生产方式为根基,形成了胶东东部区域的文化精神——“渔捕文化”,体现了独特的民众性格、民众意识、民俗风情、语言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原生态舞蹈的狂欢意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狂欢化理论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之一。土家族原生态舞蹈是土家民俗仪式、文化心理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土家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蕴含了丰富的土家民俗文化意识,具有鲜明的土家民俗特征和独特的人文个性。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解读土家族原生态舞蹈,认为土家族原生态舞蹈十分典型地演绎了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全民性、仪式性、距离感消失、插科打诨”众多特点,是土家族诗性文化心理的负载,是狂欢化生命力量的释放,充分张扬了土家族的自由精神,彰显了土家成员的个体生命意识,蕴涵着浓郁的狂欢意味。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民族歌舞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旅游是当今国际旅游的新趋势、新潮流 ,而民族歌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云南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有重大意义。云南民族歌舞生动地反映了云南各少数民族从人类起源 ,到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一个民族的歌舞 ,就能从一个侧面了解该民族的文化精髓与奥妙。  相似文献   

12.
客家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植根于客家民间文化。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略论长阳南曲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阳南曲系由汉族地区传入,并在长阳、五峰汉族和土家族对歌舞、戏剧等文艺活动的爱好这一共同的精神追求中发展起来。长阳南曲主要反映接受儒学教育的村镇小知识分子的生活情趣,是他们用以表达其独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艺术形式。长阳南曲是特定历史背景中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长阳南曲肯定了南曲艺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增强了他们的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吕梁是一个民间艺术非常丰富的地区,伞头秧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把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民歌等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黄土高原上独特的艺术门类。伞头秧歌起源于古代农村祭祀时的歌舞演出活动,它的表演,主要是“扭”和“唱”两个方面,表演形式分为“过街场子”和“小场子”两种,最显著的特点是即兴编唱,唱词要求既快又准。  相似文献   

15.
反对法西斯侵略要求世界和平是老舍的《四世同堂》表现出的伟大主题,但更深层次的是老舍对中国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沉思。作品剖露出在民族危难中不同的心理性格,形成了民族的渣滓、民族的基石和民族的精英三种心理性格系列,从而抨击了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和苟且偷安的心理,呼唤爱好和平与英勇刚毅相糅合的理想的民族心理性格。作品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剖露是一种艺术的沉思。老舍在不同国度的民族性的比较中揭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因袭重担;将人物的活动和心理性格的描写置于古老民风民俗的环境中,使作品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将热讽和冷嘲相映照、描写和议论融一炉,深刻形象地揭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性格。《四世同堂》当列入世界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林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广大藏族地区被誊为“歌舞的海洋”,而安木多的拉卜楞(甘肃省夏河县),则素有“歌舞盛地”之称。在这里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能歌善舞。这些歌舞音乐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广泛,举如生产劳动、自然情景、爱情、宗教和日常生活情趣等等,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拉卜楞歌舞的表现形式和我国各民族传统的歌舞艺术一样,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诗  相似文献   

17.
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精神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但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提高教师民间艺术素养,科学选取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民间艺术内容,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运用民间艺术资源等方面,予以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书法源于中国独特的东方艺术,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点画、线条、章法结构和笔势墨韵的组合变化来抽象、概括某种审美意识与文化内蕴,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特质,广为大众所喜爱,其所应用和渗入到我们民族生活的深广程度,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本文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出发,由汉字的产生演变及其形式之美的内在特质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形式之美,更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人格魅力的角度诠释了书法艺术的内在之美,从而领略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传统审美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少数民族艺术的画廊中,藏族民间歌舞是最具"原生态"观念的表演形式,展示了民族艺术形态由简约到繁复、由单一趋向多元的发展历程,启迪着我们对人类艺术发展历程的深入思考。通过对藏族民间歌舞"则柔"表现形态的分析,可从多元文化的深刻背景审视青藏高原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年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构图分割形式多种多样。P型画面作为其构图形式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拥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P型画面的分割形式和特点出发,结合在木版年画构图中的运用,分析探讨P型画面构图分割美在年画艺术中的独特艺术特色。并根据其形成文化、环境等因素来共同阐释P型画面美在年画构图艺术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对民间艺术提出理论层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