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世昌与清末东北文化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昌在东三省任总督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采取改革教育行政机构、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东三省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东三省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徐世昌与清末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7年,徐世昌以东三省总督身份领导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他从清理财政、整顿金融入手,力图打开局面。继而着力振兴农工商业,促进三省经济结构的近代转型。事实证明,徐所施行的种种举措不仅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近代化的历程,为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东三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抵制了日、俄的经济侵略活动。  相似文献   

3.
徐世昌与清末津浦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清末津浦铁路,学界着意于研究该路的回收、自办及借款合同,而对督办大臣徐世昌的作为却少有触及。其实,徐世昌自接任督办大臣之后,整顿津浦铁路之四大端——用人、款项、工程、材料,解决勘线设站的争议,建筑津浦铁路淮河桥工,成功签订津浦铁路续借合同,终至1911年全线贯通铁路。津浦路是继京汉铁路之后我国又一条南北交通干线,其快速建成,与徐世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徐世昌以翰苑起家,位跻清廷军机大臣、民国大总统。他在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键时刻,与袁世凯、孙中山等豪雄一起,合力引领古老中国曲折地向现代转型。作为继曾国藩之后的又一位卓越的桐城派领袖,他立足北学传统,积极面向西方,以中体西用的时代精神为指归,用莲池文系赓续桐城文统,把被他推向国家意识形态地位的颜李学派引入桐城道统。而今,他和他所执掌的政府以及桐城学者群体早已化为历史的烟尘,但他意欲激活古典传统以与西学接轨的思想祈向,因符合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仍具有强劲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 ,在经济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 ,对国家军事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 :改变了对待军人的传统观念 ;产生了辛亥革命的主力 ;培植了北洋军阀集团。此次改革 ,有其超前性、进步性 ,但亦具有落后性、反动性  相似文献   

6.
严修与徐世昌不仅有天津同乡、同年中举和曾经在翰林院同僚的关系,而且是脾气秉性相投,学问上互相切磋,政治上可推心置腹互相关照的密友。以往有关论著对徐世昌、严修积极投身戊戌变法维新,参加康梁阵营的种种政治活动介绍不充分,评价亦不够公允,本文有所补正。指出:严徐交谊是旧时代士人之间长期维系友朋关系的楷模,对新时代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精华融入新型人际关系应当有若干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1907年,沙俄在东清铁路哈尔滨等处擅设"自治会",竭力巩固并扩大它的侵略势力.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以维护国家主权为念,据法理与事实,与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做了大量而有实效的工作,终使沙俄蚕食中国领土的阴谋和野心受到了一定的遏制.尤为难得的是,时近中俄正式谈判阶段,虽身在东北,却早已被清延任为邮传部尚书的徐世昌仍竭力周旋其间,并不以自身即将卸任而稍有懈怠.历史证明,作为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对此次交涉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清朝廷任命曾国藩为“帮团练大臣”以后,他组织“湘军”并镇压了太平天国。虽然,他未能超出封建王朝卫道士的范畴,但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曾国藩针对清王朝旧的军事体制大胆革新,并通过战争实践为军队的改革与建设提出了一整套原则,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反映了军事斗争的一些普遍规律,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隋二世而亡,与文、炀二帝的军事改革关系密切。“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但由于炀帝的为所欲为使其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弊端却暴露无遗。废地方总管府制、降府兵将帅名位、分十二府和兵部之权、内重外轻的兵力部署等举措虽能使军权高度集中,但在实施中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冲突,亦为政权的巩固留下了隐患,最终导致隋政权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俄罗斯军事改革的指导思想,并通过实事列举详细分析了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具体措施及步骤.进而分析出俄罗斯军事实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恢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晚清军事变革与德国军事技术有很大关系。本文在回顾晚清政府向德国学习先进军事技术的动态历程后,评估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法战争期间,许景澄即上书筹言海防,得朝廷采纳。在两次出使外洋时,他曾主持勘验"定远"、"镇远"、"济远"和订购"经远"、"来远"等舰船,以及购买枪弹,为清朝海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他还潜心研究各国海军,编译《外国师船图表》供国内参考,并上疏条陈海军应办事宜,提出加强大沽口防卫及在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等具体主张,为创建我国近代海军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的鸦片战争开始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被迫打开国门但仍处于传统社会的中国从蒙昧中醒来,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艰难历程。中国的早期近代化,首先开始于国防近代化。军事近代化走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前列,新式军队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民族国家的主要象征,军队的强弱关系着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而军队的强大与觉醒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中国革命的发展。因此,研究晚清的军事近代化进程及影响,能使我们了解军队在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更有效地发挥军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晚清东北商埠形成发展历程中,交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商埠地域分布及发展建设前景.商埠与近代交通的结合,对东北社会经济产生了诸多影响:引起东北商埠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的重新排序;拓展了商埠港口之腹地并使二者协调发展;同时,加剧了边疆危机,便利了列强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掠夺和控制等.  相似文献   

15.
清中叶以前,清政府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东三省森林处于极盛时期。道光至光绪年间,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方面,清政府解禁东北,大量移民涌入,在开垦过程中滥砍滥伐;另一方面,日、俄势力进入东北,砍伐林木用于修建铁路等,大肆掠夺森林资源。光绪三十一年(1905)后,在实业救亡思潮下,东三省大力发展实业,林业作为实业的重要部分得到重视。政府通过将林业纳入行政管辖,组建林业公司统一经营以及与俄国改订购木条约等方式,加强了对林业的管理,严禁以往任意砍伐的行为。这一时期,林业保护观念得到增强,政府进一步意识到先进的林业技术对发展林业的重要性。为此,各地开始兴办农林学堂和林业试验场,林业成为一种专门之学,近代林业教育出现萌芽。  相似文献   

16.
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中国出版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渐完成其古今之变,开始从传统走向近代,形成具有近代形态的新式出版。变革与转型的因素贯穿和渗透于晚清出版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从宏观上看,印刷技术、出版物形制、出版物内容、出版物类型、出版机构、出版观念、出版管理体制、著作群体、出版交流、出版社会作用等10方面的变革能够充分反映和印证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