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 ,随着大批关内人民流入东北 ,东北近代城市逐渐兴起 ,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一是旧有城市在原有基础上开始向近代迈进 ;二是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三是原有的一些驿道中枢或军事重镇 ,由于交通运输路线的变更以及政府政治、军事目标的改变而渐趋衰败。近代东北独特的社会环境对城市的兴起有巨大影响 ,从而形成近代东北城市的以下特点 :第一 ,近代东北城市 ,尤其是新兴城市的人口主体是外来移民 ,而非本地人口的自然增殖 ;第二 ,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于铁路、码头等交通线附近 ,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第三 ,近代东北城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奉系军阀实力增强,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均得到空前发展。在这种形势之下,张作霖调整对日外交策略,果断采取多种举措摆脱日本控制,抵制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在政治上以夷治夷、经济上发展地方实业、军事上广开渠道、教育上大力办学,不仅对抵制日本在东北的进一步扩张起到重要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东北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奉系军阀与东北海军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系军阀为壮大军事实力,于1922年8月接管吉黑江防舰队,改建为东北江防舰队。1926年春,正式创建东北海军。东北海军是一支包括江防、海防、水上航空、陆战队、军事教育以及各种后勤支援在内的机制较为健全的近代化海军,为当时全国军阀中海军之最。尽管东北海军在存在其间充当了奉系军阀统治东北和发动内战的军事工具,但在对外战争中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海军史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东三省移民与近代城镇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关内人口向东北的迁移,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可谓“全部近代史上一件空前的大举”。1860年东北局部开禁,特别是1904年全面开禁后,随着大片土地的放垦,关内移民东北者络绎不绝,东北原有的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大批新的城镇纷纷兴起。这些城镇不是建立在军事驻防的基础上,而是在招民垦荒、移民实边与铁路、港口兴建的过程中,陆续发展起来的。此时,东北的城镇才真正具备了近代意义上的性质与规模。  相似文献   

5.
清代封禁东北政策,是清王朝对全国实施有效统治的总体战略之组成部分,与闭关政策共同构成其“控驭中外”的严密网络。清朝封禁东北的目的,除学术界已有的总结外,还包括防止汉人将反抗的火种带进东北;将东北建成八旗兵源基地;实现对中原军事威慑与对蒙古军事钳制战略。封禁政策的实施,造成严重的政治、军事战略失误,对近代东北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留下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在内忧外患的接连冲击下,为挽救自身命运,清政府开启了以"师法"西方为中心的近代军事变革。德国以其先进的军事科技赢得清政府的青睐,在武器装备更新、编制体制调整、军事训练和教育上对中国近代军事变革施加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作霖统治时期,采取多项举措,大力发展军事:提高选兵任将标准,提升军队主体素质;多项措施并举,促成武器装备近代化;创建海空军,陆海空立体作战能力增强;创办各类军校,加强军队的教育训练.在其多年努力之下,奉系军事取得长足进展.不仅让张作霖拥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军事武装,同时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军事近代化的进程,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主要研究近代历史时期亚洲东北部地区有关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相互关系的主要历史过程。而这些关系最集中地表现于政治关系。因此,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主要探讨国际政治关系的历史过程。从地域范围而言,它包括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东西伯利亚、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即整个环北太平洋地  相似文献   

9.
以反侵略斗争为主旨的林、魏的爱国主义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端。从1861年到1894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成长的阶段。从1894年到1924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的阶段。从1924年到1949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发展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独具特色。首先,伦理道德观念在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次,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具有多元化的结构层次。第三,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内容和结构层次,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进步替代落后,逐步转变、更新、完善,体现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东北近代工业形成与东北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去史学界有一个传统提法,即东北近代工业首先产生于外国资本所办的近代工业里,并由此产生东北工人阶级。本文认为东北近代工业形成与发展和东北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是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完成的,而不是一两个小厂的出现,就可以构成整个东北近代工业,也不能说由此产生了东北工人阶级。据现有史料,东北近代工业起步于洋务派在东北所办的近代企业。从188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东北近代工业形成、发展和东北工人阶级产生、发展时期。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一)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阶段(1880—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  相似文献   

11.
晚清政府自1905年开始在立宪改革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一次转型实验。本文从政治与社会系统互动的角度,通过分析指出: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存在着突破中国传统政治文明而迈向现代政治文明的历史性契机。然而,清末立宪缺乏相应的支持结构:(1)合法性流失与政治纽带脱节;(2)财政改革与中央汲取能力丧失;(3)军事格局失衡与军事政治的兴起;(4)政治-经济-社会精英转化阻滞;(5)政府与革命团体之间零和博弈倾向。清末立宪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它开启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转型之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国家体制机制的放活,我国的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其中珠三角和长三角私营经济始终领跑全国,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受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洗礼后,也开始把着力点放在了私营经济的发展上.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东北地区的私营经济纵向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横向比差距却越来越大.笔者从制约东北私营经济发展的原因入手,提出加快老工业基地私营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社会“半封建”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总起来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渐露头角,资本主义军事技术产生壮大,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全面兴起。考察一种社会形态,不可仅从某一方面,而要全面。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很快启动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通过武装移民、掠夺移民用地等手段,向中国东北移民2 000余户。日本向东北实施移民的行动,暴露了日本企图完全占有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十四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东北抗日斗争。中共中央主张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提出了“收复东北”的外交政略和“援助抗联”的军事战略;向东北多线派遣人员,开辟情报和组织工作;明确了经略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工作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 ,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引发的契机 ,其中包括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为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历史契机 ,国企深入改革和地区社会转型给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契机 ;国家就业政策的改变和政府对人才结构调整的重视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契机 ;观念转变对职业教育功能重新审视的契机 ;“入世”的宏观环境变化引发了对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巨大需求的契机 ;高等教育大众化内在地要求人才多样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领导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中 ,突出强调军事制度改革和完善在其中的作用 ,并把它作为推进我军建设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具有时代特色的军制改革的战略思想 ,不但从实际出发 ,确立起军制改革的方针原则 ,而且其一系列论述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军事制度领域。特别是他着重抓的一些重大方面的建章立制 ,大大地促进了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越国兴起于春秋晚期,从一个小诸侯国到最终灭吴称霸,其发展壮大的原因除了越国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外,还应归功于军事制度改革的成功。越国实行“全民皆兵”,“兵农合一”的兵役制,而这种兵役制得以实施的经济基础是勾践推行的国家授田制。越国在军事编制上设有三军,兵种则包括水军,步兵,禁卫军,后勤保障以及地方兵等。此外,越国推行严格的军事纪律,有较为完备的赏惩条例,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综合来看,勾践时期越国的军事制度在其所处的时代而言是相当完备的,越国的军事制度是成就其后来称霸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战国初期,魏国率先进行改革和变法,使魏国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并成为中原首霸。魏国的改革变法具有示范效应,其他各国纷纷效仿,实行改革变法,都程度不同地达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因而可以说,是魏国开创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后,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巩固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除了通过法西斯统治、经济统制、军事镇压等手段外,还以愚民教育,即宣扬"王道主义"、"建国精神"、"日满不可分论"和"溥仪诏书"等方式,麻痹东北人民的思想,泯灭民族良知.但其最后结果,是东北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